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325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配合;上模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在液态的铸造合金进入上模、下模组成的型腔后,由于毛细孔的虹吸作用,毛细孔内会存留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在铸造合金冷却到凝固温度时,毛细孔内存留的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会回流到型腔内,从而有效弥补由于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引起的体积缩小,进而减小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产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配合;上模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在液态的铸造合金进入上模、下模组成的型腔后,由于毛细孔的虹吸作用,毛细孔内会存留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在铸造合金冷却到凝固温度时,毛细孔内存留的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会回流到型腔内,从而有效弥补由于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引起的体积缩小,进而减小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产生的概率。【专利说明】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是机械制造领域中毛坯成形的主要工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铸造的实质是材料的液态成型,在液态合金的冷却和凝固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合金的收缩。收缩能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收缩包括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其中液态收缩对收缩的贡献很大,液态收缩是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能够有效抑制铸造过程中的液态收缩,从而减小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产生的概率。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配合,组成铸造型腔;上模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优选的,毛细孔贯穿上模。优选的,毛细孔的深度为上模的厚度的1/3?3/4。优选的,毛细孔分为若干组,每组毛细孔的中部设置有热管;热管的一端伸出上模的表面,热管的另一端距离上模的内表面的距离在5mm以上。优选的,毛细孔的孔径为0.08?1mm。优选的,毛细孔的布孔密度为I?50个/mm2。其中,还包括浇口,浇口位于上模。优选的,浇口与毛细孔的距离在IOmm以上。优选的,浇口与热管的距离在20mm以上。优选的,上模、下模的内部的尺寸精度为±0.05mm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配合;上模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在液态的铸造合金进入上模、下模组成的型腔后,由于毛细孔的虹吸作用,毛细孔内会存留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在铸造合金冷却到凝固温度时,毛细孔内存留的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会回流到型腔内,从而有效弥补由于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引起的体积缩小,进而减小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产生的概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有效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不言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做出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的上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下模;3-毛细孔;4-热管;5-浇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为了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目的、特征、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白、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I与下模2配合,组成铸造型腔;上模I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3。本实施例中,毛细孔3的深度为上模I的厚度的1/3?3/4,保证在压力铸造中型腔能够承受足够的压力,同时也保证毛细孔3具有足够的深度以容纳足够的液态合金,起到液态合金进入型腔时,在虹吸作用下存留液态合金,在液态合金冷却收缩时补充液态合金的作用。在某些铸造场合,毛细孔3贯穿上模I ;从而使得毛细孔3具有与外部相同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毛细孔3分为若8组,每组毛细孔3的中部设置有热管4 ;热管4的一端伸出上模I的表面,热管4的另一端距离上模I的内表面的距离在5mm以上。可以通过热管4给上模I加热,控制毛细孔3的温度,有效的提高毛细孔3对于铸造过程的调节作用。再重复使用注重模具时,如果毛细孔3堵塞也可通过热管4的换热使得毛细孔3内的合金成流体流出。同时可以根据热管4的换热量计算毛细孔3内的温度,为精密铸造提供了条件。根据需要毛细孔3也可以是4组、5组、6组等任意组数。本实施例中,毛细孔3的孔径为0.1mm。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计算铸件各部分的体积,在体积较大处分布孔径较大的毛细管,例如孔径为1.5mm、2mm、3mm、4mm或5mm ;在逐渐体积较小处分布孔径较小的毛细管,例如孔径为0.08mm、0.12mm、0.15mm、0.3mm、0.5mm、0.7mm、0.9mm、Imm 或 1.1mm 等。本实施例中,毛细孔3的布孔密度为I个/mm2。根据需要,毛细孔3的布孔密度也可以为 5 个 /mm2、10 个 /mm2、15 个 /mm2、20 个 /mm2、25 个 /mm2、30 个 /mm2、35 个 /mm2、40 个/mm2、45 个 /mm2、48 个 /mm2 或 50 个 /mm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浇口 5,浇口 5位于上模I。浇口 5与毛细孔3的距离在IOmm以上;保证毛细孔3不会受到太大的热冲击而变形。浇口 5与热管4的距离在20_以上。本实施例中,上模1、下模2的内部的尺寸精度为±0.05mm。适合于精密铸造机械领域。在液态的铸造合金通过浇口 5进入上模1、下模2组成的型腔后,由于毛细孔3的虹吸作用,毛细孔3内会存留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在铸造合金冷却到凝固温度时,毛细孔3内存留的一部分液态铸造合金会回流到型腔内,从而有效弥补由于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引起的体积缩小,进而减小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产生的概率。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I)、下模(2),上模(I)与下模(2)配合,组成铸造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3)贯穿所述上模(I)。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3)的深度为所述上模(I)的厚度的1/3?3/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3)分为若干组,每组所述毛细孔(3)的中部设置有热管(4);所述热管(4)的一端伸出所述上模(I)的表面,所述热管(4)的另一端距离上模(I)的内表面的距离在5mm以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口(5),所述浇口( 5)位于上模(I)。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5)与毛细孔(3)的距离在IOmm以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5)与热管(4)的距离在20mm以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3)的孔径为0.08?1m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造合金的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1)与下模(2)配合,组成铸造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毛细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诺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