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310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包括互为配合连接的上模组及下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上模组与下模组的可以同时完成对多个压铸产品的切边和冲孔动作,有效的实现了压铸产品本体与进料口、渣包口等残留的去除,同时还实现了对压铸产品本体的冲孔工作,有效的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去边的工作,省时省力,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包括互为配合连接的上模组及下模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上模组与下模组的可以同时完成对多个压铸产品的切边和冲孔动作,有效的实现了压铸产品本体与进料口、渣包口等残留的去除,同时还实现了对压铸产品本体的冲孔工作,有效的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去边的工作,省时省力,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投入成本。【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工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如安全带这种一模多腔的产品,在压铸成型后其进料口、渣包口均与压铸产品本体连为一体,去除上述进料口、渣包口等残留的方法称为切边,传统采用人工去除切边的方式,这种人工切边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投入成本,而且后续还需要对该压铸产品重新进入冲压模具进行冲孔,步骤繁琐,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进度及生产计划,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压铸产品本体与进料口、渣包口等残留的去除,同时还实现了对压铸产品本体的冲孔工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包括互为配合连接的上模组及下模组;所述上模组的结构为:包扩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与第一凹模板固接,位于所述上模板与第一凹模板之间顺序装置多个橡皮与上模打块,所述橡皮的一端与上模打块的一端互为抵接,所述橡皮的另一端与上模板抵接,所述上模打块的另一端贯穿装置于所述第一凹模板内部;位于所述上模板下部的两端还对称装置导向套; 所述下模组的结构为: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部顺序固接垫板固定板及第二凹模板,下模板的下部对称固接垫脚,位于两垫脚之间装置多个顶出器,所述顶出器的一端装置传递杆,所述传递杆的端部顺序贯穿连接垫板及固定板,多根冲针贯穿所述固定板并与位于固定板及第二凹模板之间的下模打块连接,所述下模打块贯穿装置于第二凹模板内部;位于所述下模板上部的两端还对称装置导向杆及限位柱。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顶出器包括一组铁板,位于所述铁板之间装置橡皮,所述铁板、橡皮均为圆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上模组与下模组的可以同时完成对多个压铸产品的切边和冲孔动作,有效的实现了压铸产品本体与进料口、渣包口等残留的去除,同时还实现了对压铸产品本体的冲孔工作,有效的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去边的工作,省时省力,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投入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巴扎及诶购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互为配合连接的上模组及下模组; 上模组的结构为:包括上模板3,上模板3上开有第一螺钉安装孔303及第一定位孔302,在第一凹模板6上开有第二定位孔603及第二螺钉安装孔601,通过螺钉I及第一螺钉安装孔303、第二螺钉安装孔601、第一定位孔302及第二定位孔603将上模板3与第一凹模板6固接,位于上模板3与第一凹模板6之间顺序装置多个橡皮4与上模打块5,所述橡皮4的一端与上模打块5的一端互为抵接,橡皮4的另一端与上模板3抵接,上模打块5的另一端贯穿装置于所述第一凹模板6上的第一打块安装孔602中;导向套7对称布置并装置于上模板3上开有的导向套安装孔301内。下模组的结构为:包括下模板16、垫板15、固定板12及第二凹模板9,在下模板16上开有第三螺钉安装孔1603,垫板15上开有第四螺钉安装孔1502,固定板12上开有第五螺钉安装孔1202,第二凹模板9上开有第六螺钉安装孔901,通过螺钉I及第三螺钉安装孔1603、第四螺钉安装孔1502,第五螺钉安装孔1202,第六螺钉安装孔901将垫板15、固定板12及第二凹模板9与下模板16固接,如图1所示,在下模板16的下部还通过螺钉I对称固接垫脚18,在两垫脚18之间通过设置多个顶出器,顶出器包括一组铁板1701,位于所述铁板1701之间装置橡皮4,铁板1701、橡皮4均为圆形,在铁板1701及橡皮4的圆心处开有供螺钉贯穿的安装孔,通过上述安装孔将顶出器与下模板的下部固接,多根传递杆19的一端与位于橡皮4上部的铁板1701连接,另一端分别贯穿下模板16的第一传递杆安装孔1605、垫板15的第二传递杆安装孔1503,固定板12上的第三传递杆安装孔1203,并于装置于第二凹模板9的第二打块安装孔902内的下模打块10的端面抵接,位于固定板12及垫板15之间还设置多根冲针13,冲针13的一端顺序贯穿固定板12的第一冲针安装孔1204并伸入下模打块10的第二冲针安装孔1001。在下模板16上还开有导向杆安装孔1601及限位柱安装孔1602,导向杆11对称装置于导向杆安装孔1601并与上述导向套7配合,限位柱14装置于限位柱安装孔1602内。本专利技术对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所示,将压铸件8置于下模打块10的上部,然后将本专利技术装置于油压机(图中未示出)上,通过油压机驱动上模组向下运动,由于橡皮4在安装时进行预压收缩,下压过程中,橡皮4释放压力伸长,驱动上模打块5与压铸件8的表面抵接,抵接后下模打块10与传递杆19的一端接触向下施压,使传递杆19的另一端压紧顶出器内的橡皮4收缩,当上述橡皮4承载到极限收缩状态时,下模打块10低于冲针13,贯穿下模打块10上的冲针13伸出并与压铸件8抵接,受压的压铸件8在冲针13的作用下形成冲孔,然后油压机继续下压,由于上述顶出器的橡皮4达到极限收缩状态,并且下模打块10无法继续下压,从而使上模打块5对压铸件8的进料口、渣包等残留进行切边工作,切边工作结束后,油压机触碰限位开关,反向收缩,顶出器内的橡皮4受收缩力影响伸出,并通过传递杆19,下模打块5将压铸件8顶出。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为配合连接的上模组及下模组; 所述上模组的结构为:包扩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与第一凹模板(6)固接,位于所述上模板(3)与第一凹模板(6)之间顺序装置多个橡皮(4)与上模打块(5),所述橡皮(4)的一端与上模打块(5)的一端互为抵接,所述橡皮(4)的另一端与上模板(3)抵接,所述上模打块(5)的另一端贯穿装置于所述第一凹模板(6)内部;位于所述上模板(3)下部的两端还对称装置导向套(7); 所述下模组的结构为:包括下模板(16),所述下模板(16)的上部顺序固接垫板(15)、固定板(12)及第二凹模板(9),下模板(16)的下部对称固接垫脚(18),位于两垫脚(18)之间装置多个顶出器,所述顶出器的一端装置传递杆(19),所述传递杆(19)的端部顺序贯穿连接垫板(15)及固定板(12),多根冲针(13)贯穿所述固定板(12)并与位于固定板(12)及第二凹模板(9)之间的下模打块(10)连接,所述下模打块(10)贯穿装置于第二凹模板(9)内部;位于所述下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压铸件切边及冲孔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为配合连接的上模组及下模组;?????????所述上模组的结构为:包扩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与第一凹模板(6)固接,位于所述上模板(3)与第一凹模板(6)之间顺序装置多个橡皮(4)与上模打块(5),所述橡皮(4)的一端与上模打块(5)的一端互为抵接,所述橡皮(4)的另一端与上模板(3)抵接,所述上模打块(5)的另一端贯穿装置于所述第一凹模板(6)内部;位于所述上模板(3)下部的两端还对称装置导向套(7);?????????所述下模组的结构为:包括下模板(16),所述下模板(16)的上部顺序固接垫板(15)、固定板(12)及第二凹模板(9),下模板(16)的下部对称固接垫脚(18),位于两垫脚(18)之间装置多个顶出器,所述顶出器的一端装置传递杆(19),所述传递杆(19)的端部顺序贯穿连接垫板(15)及固定板(12),多根冲针(13)贯穿所述固定板(12)并与位于固定板(12)及第二凹模板(9)之间的下模打块(10)连接,所述下模打块(10)贯穿装置于第二凹模板(9)内部;位于所述下模板(16)上部的两端还对称装置导向杆(11)及限位柱(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红旗电机配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