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701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该移动模板构造为具有基板、承载块、下部体和上部体,并且承载块、下部体和上部体彼此堆垒为四角锥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夹紧(mold clamping)装置的移动模板(moving platen),尤其涉及这样一种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该移动模板能够在 模具的整个表面上施加模具夹紧力,从而防止模板和模具损坏,并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介绍
通常,注塑机(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包括注入装置和模具夹紧装 置,该模具夹紧装置控制模具的开启/关闭。当该夹紧装置的关闭操作完成后, 将某种熔融材料注入模具中。这里,模具应当被牢固地夹紧,以便不致被高 压的熔融材料冲开。下面参照图1至图3说明现有技术的模具夹紧装置的结构。图1中,模 具夹紧装置包括固定模板110和移动模板120,并且在固定模板110和移动 模板120的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模具111和第二模具121。利用连 接杆101连接固定模板110和移动模板120。同时,移动模板120的一端与肘杆140相连接。特别地,参照图2,移 动模板120的背面的两端设有肋122,每一肋的上端部具有连接孔123。在 连接孔123中插入连接销141,并且肘杆140的一端与连接销141相连接(见 图l)。肘杆140的驱动力使移动模板120移动,以便确定是否夹紧模具。 移动模板120具有中心孔124,用以从模具中拔出成品。未作说明的附图标 记125表示连接杆101上的孔。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模具夹紧装置中,移动模板120能够依靠肘杆140而 前后移动。这里,如图3所示,由于作为肘杆140的连接部的肋122设置在 移动模板120两端,从肘杆140传递的夹紧力并不均匀地遍及移动模板120 的整个表面传递,而是集中在移动模板120的两端上。因此,移动模板120将产生应力集中和变形,并且当夹紧模具时,夹紧力并不均匀地传递到模具 的整个表面上,最终造成模板寿命减小、模具损坏以及成品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 供一种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该移动模板能够在模具的整个表面上施加 模具夹紧力,从而防止模板和模具损坏,并提高成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一种模具夹紧装 置的移动模板,该移动模板包括基板,其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模具;以及支撑结构,其设置在该基板的另一个面上,用以将载荷传递至该基板,该支撑 结构包括按顺序叠置的承载块、下部体和上部体,其中承载块、下部体和上 部体的底面分别被定义为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面和第三承载面,并且其中 第一承载面的面积小于第三承载面的面积。上部体包括设置在第三承载面两端的肋;以及竖直支撑台,其连接设 置在两端的肋。此外,肋的一端具有连接孔,连接孔中插入连接销,而连接 销与施加模具夹紧力的肘杆的一端连接。竖直支撑台的中心部分向着与第三承载面相反的方向凸出。基板、承载 块、下部体和上部体的中心部分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中设有抽拔装置,用以从模具中拔出成品。这里,抽拔装置包括顶出板(ejector)、脱模器 (ejector)、滑轮及马达。同时,所述开口的形状设置为顶出板的长轴线竖直设置在开口中。下部 体的一侧设置有带槽,该带槽中设有传动带以使滑轮和抽拔装置的马达相互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移动模板构造为具有基板、承载块、下部体和上部 体,并且承载块、下部体和上部体彼此堆垒为四角锥形状。因此,当通过肘 杆施加的载荷传递到移动模板时,从肘杆传递的载荷集中在移动模板中心, 最终将均匀的夹紧力施加到模具。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明晰,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模具夹紧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移动模板的立体图3是示出将载荷施加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移动模板上的参考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的分解侧视图6是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模板的模具夹紧装置的侧面 剖视图;以及图7是示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模板的模具夹紧装置中 的载荷传递方向的参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 板。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的立体图,图5 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的分解侧视图,而图6是 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模板的模具夹紧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如图4和图5中所示,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420包括基板422、承 载块423 、下部体424和上部体425 。基板422支撑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承载块423、下部体424和 上部体425,并将通过承载块423或其他部件所施加的载荷传递到设置在基 板422的另一面的模具421。基板422可具体化为长方体,并可在其角部设 置用于连接杆401的孔422a。承载块423、下部体424和上部体425按顺序堆垒在基板422上。由承 载块423、下部体424和上部体425组成的结构均衡地将通过肘杆440施加 的载荷传递到基板422上。为此,如果将承载块423、下部体424和上部体 425的底面分别定义为第一承载面423a、第二承载面424a和第三承载面 425a,则各承载面的面积按照第三承载面425a、第二承载面424a、以及第一 承载面423a的顺序变小。因此,由承载块423、下部体424和上部体425组 成的结构形成为类似四角锥形状,并且从上部体425传递的载荷通过下部体424和承载块423集中到中心。因此,载荷被施加在基板422的中心,从而 能够将均匀的夹紧力施加到模具。作为参考,第一、第二和第三承载面423a、 424a和425a的各自的面积是指由每个承载面的轮廓线分别限定的区域内部 的面积,包括形成在承载块423、下部体424和上部体425 —侧上的开口的 区域。其中所述开口将稍后描述。特别地,承载块423以其第一承载面423a与基板422的一个面接触, 而承载块423的上表面与下部体424的第二承载面424a接触。上部体425 的第三承载面425a接触下部体424的上表面。基板422、承载块423、下部体424和上部体425的中心部分设有开口, 所述开口被定义为抽拔孔402,用以从模具中拔出成品。如图6中所示,抽 拔孔402中容置有抽拔装置430,该抽拔装置包括顶出板431、脱模器432、 滑轮433,并且该抽拔装置由设置在移动模板420 —侧的马达(未示出)驱 动。下部体424的侧面设置有带槽429,该带槽中设有传动带以使滑轮433 和抽拔装置430的马达相互连接。同时,上部体425包括肋426和竖直支撑台428。肋426的一端与肘杆 440连接。为此,肋426的一端具有连接孔427,连接孔427中插入连接销 441,并且该连接销441与肘杆440的一端连接。具有上述结构的肋426设 置在第三承载面425a的两端。相隔地设置在所述两端的肋426通过竖直支 撑台428相互连接。因此,位于所述两端的肋426和竖直支撑台428形成为 一体。如图4和图5中所示,竖直支撑台428的一侧可冲压成圆形,以提供 用于抽拔孔402的空间。这里,优选形成多个连接孔427以传递均匀的夹紧 力。此外,设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夹紧装置的移动模板,所述移动模板包括:基板,其一个面上设置有模具;以及支撑结构,其设置在该基板的另一个面上,以将载荷传递至该基板,该支撑结构包括按顺序叠置的承载块、下部体和上部体,其中该承载块、该下部体和该上部体的底面被分别定义为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面和第三承载面,并且其中该第一承载面的面积小于该第三承载面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盛旭金镇永张炳根柳盛喆
申请(专利权)人:LS电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