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6439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及具有插座端子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侧端子槽但未凸出插座侧配接面的接触臂以及收容于底端子槽且凸出内底面的按压臂,所述接触臂和按压臂总体形成L形杠杆;若干插头端子铺设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所述插头顶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所述按压臂与第一表面匹配时,接触臂凸入所述接插腔并与插头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当按压臂与第二表面匹配时,按压臂收容于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间内,接触臂不接触插头端子。所述接触臂收容但未凸出侧配接面的设计,减轻了导电端子的接触损耗;且所述第一、第二表面设计,可以使电连接器组合自由地选择接触,很好地完成侦测或接口共用等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及具有插座端子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侧端子槽但未凸出插座侧配接面的接触臂以及收容于底端子槽且凸出内底面的按压臂,所述接触臂和按压臂总体形成L形杠杆;若干插头端子铺设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所述插头顶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所述按压臂与第一表面匹配时,接触臂凸入所述接插腔并与插头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当按压臂与第二表面匹配时,按压臂收容于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间内,接触臂不接触插头端子。所述接触臂收容但未凸出侧配接面的设计,减轻了导电端子的接触损耗;且所述第一、第二表面设计,可以使电连接器组合自由地选择接触,很好地完成侦测或接口共用等需要。【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通常包括具有静端子的插头连接器和具有动端子(弹性端子)的插座连接器,相互配合的一组静端子和动端子从开始配合至插接到位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滑动摩擦。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接触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太多不必要的接触,造成了端子磨损、信号传导质量下降、连接器寿命降低等诸多缺陷;同时,现有电连接器为了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需要,很多近似功能的接口即使变化很小也独自开发了新的连接器界面,客观上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所以,业界一直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端子磨损,且可供多个传输协议共用的电连接器组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具有接插腔的插座本体和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具有插座侧配接面的插座侧壁及具有插座内底面的插座底壁,所述插座侧壁和插座底壁分别设有与接插腔相通的插座侧端子槽和插座底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插座侧端子槽但未凸出插座侧配接面的接触臂以及收容于插座底端子槽且凸出内底面的按压臂,所述接触臂和按压臂总体形成L形杠杆;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接插头和收容于所述接插头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接插头包括与所述插座内底面匹配的插头顶表面和具有插头侧配接面的插头侧壁,所述若干插头端子铺设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所述插头顶表面包括位于高点的第一表面和位于低点的第二表面;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按压臂与所述第一表面匹配时,按压臂向内底面退缩,所述接触臂凸入所述接插腔并与插头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按压臂与所述第二表面匹配时,所述按压臂收容于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对应的插座端子接触臂不接触插头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表面系自第一表面凹陷形成的让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表面系自第二表面凸伸形成的顶块。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围设于接插头四周的保护壁,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设置于保护壁内的固定部。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接触臂总体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端子的配接表面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齐平。进一步地,所述按压臂的接触末端呈圆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接触臂收容于侧端子槽但未凸出侧配接面的设计,避免的对接过程中导电端子的接触损耗;同时,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第一、第二表面设计,可以使电连接器组合选择性地电性连接,很好地完成侦测和接口共用的需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一个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分离。图2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配接前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电连接器组合配接后插座连接器端子的变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5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500为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300。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具有接插腔101的插座本体10和收容于插座本体10的若干插座端子20。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具有插座侧配接面1021的插座侧壁102及具有插座内底面1031的插座底壁103,所述插座侧壁102和插座底壁103分别设有与接插腔101相通的插座侧端子槽1023和插座底端子槽1033。所述插座端子20包括基部201及自基部201分叉出的接触臂202和按压臂203,所述接触臂202收容于侧端子槽1023但未凸出侧配接面1021,所述按压臂203收容于底端子槽1033且凸出插座内底面1031。所述接触臂202和按压臂203总体形成L形杠杆。所述插头连接器300包括接插头30和收容于接插头30的若干插头端子40,所述接插头30包括具有插头侧配接面3021的插头侧壁302以及与所述插座内底面1031匹配的插头顶表面303,所述若干插头端子40铺设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1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端子40为静端子,插头端子的配接表面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3021齐平),所述插头顶表面303包括位于高点的第一表面3031和位于低点的第二表面3033 ;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按压臂203与所述第一表面3031匹配时,按压臂203向插座内底面1031退缩,所述接触臂202凸入所述接插腔101并与插头端子40达成电性连接;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按压臂203与所述第二表面3033匹配时,所述按压臂203收容于第二表面3033形成的空间内,对应的插座端子20接触臂202不接触插头端子40。所述接触臂202收容于插座侧端子槽1023但未凸出侧配接面1021的设计,避免的对接过程中导电端子20的接触损耗,而所述收容于插座底端子槽1033且凸出插座内底面1031的按压臂203与接触臂202形成杠杆,在插头连接器300插入到按压位置后,撬动接触臂202凸入接插腔101,从而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插座端子20系依截面轮廓形状一次冲压成形,因而可以提供更好的整体强度,避免在杠杆作用过程中奔溃;所述接触臂202在自由末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臂202在基部201附近的宽度,藉此增加接触臂202的弹性;所述接触臂202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101 一侧设有锯齿状接触部2021 (请特别参阅图3),因而提供与插头连接器300的插头端子40配合时的抓持力和稳定接触。所述插座端子20还包括平行于插座侧配接面1021的插座固定部204,所述插座本体10设有位于接插腔101外侧以收容所述插座固定部204的固定座104。所述基部201、固定部204、接触臂202以及按压臂203总体呈“山”形,所述固定部204在为整个插座端子20的固定提供较佳固持力的同时,对于该具有撬动结构的插座端子20来说,也是一种省力和避免端子疲劳的优化设计。此外,所述插座固定部204的延伸方向与接触臂202总体平行,优化了接触臂202垂直方向干涉长度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加了端子变形区的长度,提供更好的柔性。所述按压臂203的接触末端呈圆弧形,以保证与插头顶表面303的顺畅接触。所述插座端子20还设有裸露于插座固定座204外侧的焊接脚205,所述焊接脚205与基部201之间具有第一段差Tl,所述基部201与按压臂203之间具有第二段差T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具有接插腔的插座本体和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具有插座侧配接面的插座侧壁及具有插座内底面的插座底壁,所述插座侧壁和插座底壁分别设有与接插腔相通的插座侧端子槽和插座底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插座侧端子槽但未凸出插座侧配接面的接触臂以及收容于插座底端子槽且凸出内底面的按压臂,所述接触臂和按压臂总体形成L形杠杆;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接插头和收容于所述接插头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接插头包括与所述插座内底面匹配的插头顶表面和具有插头侧配接面的插头侧壁,所述若干插头端子铺设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所述插头顶表面包括位于高点的第一表面和位于低点的第二表面;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按压臂与所述第一表面匹配时,按压臂向插座内底面退缩,所述接触臂凸入所述接插腔并与插头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按压臂与所述第二表面匹配时,所述按压臂收容于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对应的插座端子接触臂不接触插头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钱志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天策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