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5602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包括车架、手刹装置和带有内斗的副仪表板,所述手刹装置包括铰接于车架上的操纵柄,该操纵柄上固设有带导向通道的拉线导向件,所述导向通道内穿设有拉线,拉线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螺栓,另一端连接有制动机构,所述内斗内壁上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位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上。通过调整调节螺栓的轴向,使得调节螺栓的轴向穿过内斗内的调节孔,于内斗是所有车均有的一个位于副仪表板上的结构,所以无需在副仪表板的外表面上开设任何孔穴,从而减少对副仪表板的外观影响。另外,还无需拆下副仪表板后对调节螺栓进行调节,故简化了手刹装置调试的操作过程,减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包括车架、手刹装置和带有内斗的副仪表板,所述手刹装置包括铰接于车架上的操纵柄,该操纵柄上固设有带导向通道的拉线导向件,所述导向通道内穿设有拉线,拉线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螺栓,另一端连接有制动机构,所述内斗内壁上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位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上。通过调整调节螺栓的轴向,使得调节螺栓的轴向穿过内斗内的调节孔,于内斗是所有车均有的一个位于副仪表板上的结构,所以无需在副仪表板的外表面上开设任何孔穴,从而减少对副仪表板的外观影响。另外,还无需拆下副仪表板后对调节螺栓进行调节,故简化了手刹装置调试的操作过程,减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专利说明】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尤其是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
技术介绍
传统车辆中的驻车制动的操作方式可分为手刹、脚刹和电子驻车三种。其中,手刹装置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辅助制动器,手刹装置主要是用于包括车辆可靠地停驻在原地,在任何情况下不致自动滑行,而这点只有手刹装置这种机械式锁止方式才能实现。现有车辆的手刹装置均安设于车架上副仪表板所在位置,手刹装置包括通过转轴安设于车架上的操纵柄,该操纵柄上连接有拉线机构,该拉线机构上还连接有用于夹紧制动盘的制动机构。所述手刹装置中的拉线机构由拉线和拉线导向件组成,该拉线导向件固定于操纵柄侧壁处,且开设有供拉线穿设用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上拉线的穿出端处设有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上套设有与导向通道轴向限位的调节螺母,拉线的一端穿过导向通道并与该调节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制动机构联动。当施行手刹驻车时,驾驶员向上扳起操纵柄且使操纵柄绕转轴转动,操纵柄将带动拉线机构中的拉线并拉紧,从而促发制动机构对车轮进行制动。通常情况下,车辆出厂时,操纵柄的操纵端朝向车辆前方,且该操纵端的轴向水平设置,以便驾驶员能随时进行握持操作。其中,导向件和操纵柄位于同一竖直面上,该导向件上导向通道穿出端的穿出方向与操纵柄上操纵端的朝向相反,导向件上导向通道穿出端的轴向与操纵柄上操纵端的轴向间呈110°夹角设置。之所以两者反向设置且呈110°夹角,主要是因为操纵柄在正常使用中操作较频繁,如果两者同向设置,则拉线所施加到调节螺栓上的拉力将较大,且由于调节螺栓的疲劳强度限制,极易出现脱牙的情况;而两者反向设置,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调节螺栓所承受的拉力,减少调节螺栓出现脱牙的情况。其中,手刹装置中操纵柄拉起时的拉力大小在安装时不能一步到位,故需要通过后期的人工操作进行调试。而操纵柄拉力的大小则取决于拉线的松紧程度,经测试,操纵柄拉起5齿(每一齿代表一个档位的松紧度,拉起的齿越多,表示制动机构对制动盘的夹紧越紧),需要约150-200N的力,而根据统计,一般体重65kg的成年人能将操纵柄拉起6_9齿。故为了满足实际操作需要,需要将手刹装置正常工作时的齿数调试至6-9齿的范围。调试时,可通过与螺栓头部相适配的套筒套设于螺栓上,然后转动套筒来改变螺栓在导向通道内的位置,实现拉线被拉紧或松开。具体操作时,由于手刹装置只有部分穿出副仪表板,调试时,则需要打开副仪表板进行调试。为了简化操作,也可以在副仪表板上与调节螺栓轴向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调节孔,通过将套筒伸入调节孔内并对调节螺栓进行调节。但是,现有车辆内表面具有一定的要求,为了结构美观,性能安全,在副仪表板的外表面上尽量不设置孔或洞等非必要的结构,一来影响美观,二来容易被小孩扣掉,甚至会掉进灰尘或其他杂物而影响手刹装置的功能。另外,传统车辆的副仪表板上操纵柄的后方会设置一用于盛放驾驶员小部件的内斗,如身份证、手机和钱包等随身物品,该内斗上设有内斗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车辆内部美观度的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包括车架、手刹装置和带有内斗的副仪表板,所述手刹装置包括铰接于车架上的操纵柄,该操纵柄上固设有带导向通道的拉线导向件,所述导向通道内穿设有拉线,拉线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螺栓,另一端连接有制动机构,所述内斗内壁上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位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上。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栓的延长线经过所述调节孔并穿出内斗顶部开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是手刹装置调试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件调试工具,套筒与调节螺栓配合,能实现调节螺栓沿自身轴向的移动。如果调节螺栓的延长线经过调节孔后穿出内斗顶部开口,这样能增加套管工作时,套管上远离调节螺栓所在端的闲置空间,从而保证套筒更加方便地从内斗开口处伸入并对调节螺栓进行位置调试。另外,这样的设置,还有助于在所述闲置空间处使用专业的螺母枪等设备,不仅方便套管伸入调节孔,还能对调节螺栓进行半自动化操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与操纵柄上操纵端的轴向呈125° -155°夹角。优选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与操纵柄上操纵端的轴向呈140°夹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栓的轴向与操纵柄上操作端的轴向所成的夹角范围值是经过长期实际操作总结后得出的,125° -155°不仅能很好地保证套筒穿过调节孔后与调节螺栓进行相套接,还能保证套管上远离调节螺栓的端部有足够的闲置空间,以便操作人员采用手动或半自动设备的方式操作套筒。同时,125° -155°的夹角范围能保证内斗距离操纵柄的距离恰当,符合驾驶人的操作习惯,而且还尽可能地减小两者间的安装空间,提高车内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通道位于竖直平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通道位于竖直平面上,也即位于导向通道端部的调节螺栓也位于竖直平面上,而且由于现有操纵柄的位置也均位于竖直平面上,使得导向通道的安设尽可能地和操纵柄保持一致,减少安装空间,提高车内控件利用率。另外,该设置还能方便调试人员对调节螺栓的调试。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与调节孔相适配的堵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堵盖可拆卸地安设于调节孔上,堵盖和调节孔形状相适配,且两者间保持过盈配合。堵盖可以避免外部灰尘或杂物进入手刹装置,从而影响手刹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堵盖还起到遮盖内斗内调节孔的作用,位于内斗内壁上的堵盖颜色和内斗内壁保持一致,就外观来说尽可能和内斗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内斗外部还有自己的内斗盖遮蔽,不仅不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性,而且能避免因小孩的顽皮而被抠掉。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通道为弧形通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通道能最大限度地减小拉线被拉紧或松开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导向通道和拉线,提高了拉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灵敏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栓上套设有与所述导向通道轴向限位的调节螺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栓上套设的调节螺母能在导向通道轴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也即调节螺母能与导向通道的端部发生抵触,从而避免调节螺栓在导向通道某一方向上的移动。当制动机构对拉线施加的预紧拉力时,调节螺栓始终让拉线处于拉紧状态。当通过套筒旋转调节螺母时,由于调节螺栓始终处于拉紧状态,以及调节螺母与导向通道始终处于拉力方向上的限位作用,则调节螺母会带动调节螺栓沿自身轴向的移动,从而通过调节螺栓来实现拉线的拉紧或松开。另外,还存在另外一种调节螺栓的实施例,除了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栓的配合外,还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手刹装置调试的车,包括车架(1)、手刹装置(2)和带有内斗(4)的副仪表板(3),所述手刹装置(2)包括铰接于车架(1)上的操纵柄(21),该操纵柄(21)上固设有带导向通道(221)的拉线导向件(22),所述导向通道(221)内穿设有拉线(23),拉线(23)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螺栓(24),另一端连接有制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内斗(4)内壁上开设有调节孔(41),该调节孔(41)位于所述调节螺栓(24)的轴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银宋继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