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鞭口蘑的覆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5196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鞭口蘑的覆土栽培方法,它是先称取PDA培养基98.8、酵母粉0.5、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蛋白胨0.3和高锰酸钾0.03,混合均匀,培养15-20天,得母种培养基;再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蔗渣77、棉籽壳2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1加水拌匀,加入适量石灰水拌匀,建堆发酵9-10天;然后接种、菌袋培养;覆土出菇;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口感独特,味甜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十分广泛,适合广大种植户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它是先称取PDA培养基98.8、酵母粉0.5、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蛋白胨0.3和高锰酸钾0.03,混合均匀,培养15-20天,得母种培养基;再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蔗渣77、棉籽壳2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1加水拌匀,加入适量石灰水拌匀,建堆发酵9-10天;然后接种、菌袋培养;覆土出菇;采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口感独特,味甜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十分广泛,适合广大种植户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的栽培,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金鞭口蘑是巨大口蘑的一个新品系,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其子实体丛生、白色、菌柄实心、棒状,外形美观,味道鲜美。属高温型菌株,适宜在夏秋季栽培,出菇期在5-10月,其栽培方法为:母种培养、基料处理、接种、覆土栽培、出菇采收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采用该方法栽培的金鞭口蘑产量高,耐贮藏。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括如下步骤: Cl)母种培养:按重量份配比称取PDA培养基98.8、酵母粉0.5、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蛋白胨0.3和高锰酸钾0.03,混合均匀,培养15-20天,得母种培养基; (2)基料发酵: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蔗渣77、棉籽壳2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1加水拌匀,在加水过程中用脚踩压,使其充分吸收水份,再加入适量石灰水拌匀,使其PH值为9-11,建堆发酵9-10天; (3)接种、菌袋培养:选用22X44cm的栽培袋,按重量份配比称取石膏1.5、母种培养基与发酵好的基料混合拌匀,调节水份至65%时开始装袋,每袋装料I公斤后扎口 ;常压下灭囷100 C,保持6-10小时;灭囷结束后放入接种室,在30 C的温度下两头接种,接种后将囷袋移入培养室内墙式堆叠2-4层养菌,中间留有走道,待菌丝生长至3-5cm时进行翻堆,将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剔出;当气温高时散堆菌袋1-2层,在培养室内培养70-9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待菌袋有菇水流出时,脱袋覆土出菇; (4)覆土出菇:当菌丝长满菌袋,气温稳定在20°C时,选用固粒结构通气保水的稻田土或果园土,将土壤曝晒后,添加石灰拌匀,使其PH值达到9-10,即可进行覆土,覆土时将菌棒排列在菜畦中,或将两个菌棒之间间隔5cm,然后将拌有石灰的土壤覆土 3cm厚,盖上地膜,用竹条拱起做成小拱棚,采用少量多次喷水调节土中水份,保持土中湿润;覆土 8-12天后,菌丝爬上土面时增大通风与光照,促进原基形成;14-16天后菇蕾开始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间保持湿度在85-90%之间;出菇期间每天保持通风,并向土壤和棚内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和棚内相对湿度; (5)采收:菇蕾形成8-12天后,子实体成熟,当菌盖成半球形,尚未展平时采收; (6)采收后清理床面残留物,用土壤补充床面,补充喷水20%,使其平整,停止喷水养菌5-6天,再喷水于土壤表面,用第一次出菇管理喷水的方式喷水出菇,使其再出3-4潮菇。产品经检测,金鞭口蘑朵形优美、菌肉肥厚、嫩白,口感爽脆,香气浓郁,其多糖、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96%,27.52%,21.4%和1.9% ;其中多糖含量是双孢蘑菇的2.24倍、草菇的3.63倍;VC含量高达5.73mg/100g,是双孢蘑菇的4.28倍,草菇的5.51倍;赖氨酸、5'-核苷酸含量丰富,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金鞭口蘑属草生菌,人工栽培原料广泛,棉籽壳、稻草、麦杆、玉米杆、蔗渣等农作物下脚料都可以做为栽培原料,适应力强,产量高,亩产可达3000-5000公斤,生物转化率达80-150%;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真菌作用,不易褐变和腐烂,耐贮运性好,经测试,在8-12°C的温度条件下,贮藏30天不变色、不变味,即使机械操作,伤口在50天内也不会褐变和腐烂,货架时间长,适合鲜销或加工,且口感独特,味甜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十分广泛,是适合广大种植户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具体实施方式】—种,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配方:(1)PDA 培养基 +0.5% 酵母粉 +0.3%KH2P04 (肥料级)+0.l%MgS04+0.3% 蛋白胨 +0.03%高锰酸钾,混合均匀,培养15-20天,得母种培养基; (2)二级种培养基:蔗渣 77%,棉子壳 21%,石膏 1.5%,MgS04,0.05%, K2HP04,0.1% ; 2、原料处理:将蔗渣、棉籽壳拌匀,边加水边穿水鞋踩,让其吸饱水,再加石灰水拌匀(使PH值为9-11,即试纸变宝蓝色),建堆发酵,方法如前,堆料9-10天; 3、接种、菌袋培养:选用22cm X44 cm栽培袋,把辅助材料与堆好的料混合拌匀,调节水分至65%左右开始装袋,每袋装干料I kg左右扎口,常压下灭菌100°C保持6-10h。灭囷结束后搬入接种室内在30 C左右环境中两头接种,接种后将囷袋移入培养室墙式堆叠2-4层养菌,中间留有走道,菌丝生长至3-5cm时进行翻堆,将有杂菌污染的袋剔出,遇气温高时散堆菌袋1-2层,在培养室培养70-90 d左右菌丝可长满菌袋,待菌袋有出菇水时,脱袋覆土出菇。4、覆土出菇:覆土是栽培金鞭口蘑的关键技术,可刺激原基的形成。覆土材料要求固粒结构、通气保水的土壤如稻田土、果园土等,直径在I-3 cm。土壤经曝晒后,添加石灰,使pH达到9-10,就是使pH试纸变成宝蓝色。当菌丝长满菌袋,气温稳定在20 0C以上进行覆土,覆土时将菌棒排列在菜B圭中,也可两个菌棒之间间隔5 cm,然后将拌有石灰的土壤覆土 3 cm厚,盖上地膜,用竹条拱起做成小拱棚,像薄膜育秧一样,采用少量多次喷水调节土中水分(以手捏土壤有黏性,土粒中间没有白心为准),盖地膜,保持土中湿润。覆土 10 d左右菌丝爬上土面时增大通风与光照,促进原基形成,15 d左右菇蕾开始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间保持湿度在85%-90%。出菇期间每天保持适当通风,喷水在土壤表面,向空间、地面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和空间相对湿度。5、采收: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需10 d左右,适时采收,当菌盖成半球形,尚未展平时采收。采收时双手握菌柄,将整丛左右摆动提起,削去泥土。采收后清理床面残留物,用土壤补充床面,使其平整(新补的土喷水20% )。停止喷水养菌5-6 d,再喷水于土壤表面,用第一次出菇管理喷水的方式喷水出菇。可出3-4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80 -150%ο【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母种培养、基料发酵、接种、菌袋培养、覆土出菇和采收步骤,其特征是: (1)母种培养:按重量份配比称取PDA培养基98.8、酵母粉0.5、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蛋白胨0.3和高锰酸钾0.03,混合均匀,培养15-20天,得母种培养基; (2)基料发酵: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蔗渣77、棉籽壳2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1加水拌匀,在加水过程中用脚踩压,使其充分吸收水份,再加入适量石灰水拌匀,使其PH值为9-11,建堆发酵9-10天; (3)接种、菌袋培养:选用22X44cm的栽培袋,按重量份配比称取石膏1.5、母种培养基与发酵好的基料混合拌匀,调节水份至65%时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鞭口蘑的覆土栽培方法,包括母种培养、基料发酵、接种、菌袋培养、覆土出菇和采收步骤,其特征是:(1)母种培养:按重量份配比称取PDA培养基98.8、酵母粉0.5、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蛋白胨0.3和高锰酸钾0.03,混合均匀,培养15?20天,得母种培养基;(2)基料发酵: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蔗渣77、棉籽壳21、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1加水拌匀,在加水过程中用脚踩压,使其充分吸收水份,再加入适量石灰水拌匀,使其pH值为9?11,建堆发酵9?10天;(3)接种、菌袋培养:选用22×44cm的栽培袋,按重量份配比称取石膏1.5、母种培养基与发酵好的基料混合拌匀,调节水份至65%时开始装袋,每袋装料1公斤后扎口;常压下灭菌100℃,保持6?10小时;灭菌结束后放入接种室,在30℃的温度下两头接种,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内墙式堆叠2?4层养菌,中间留有走道,待菌丝生长至3?5cm时进行翻堆,将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剔出;当气温高时散堆菌袋1?2层,在培养室内培养70?9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待菌袋有菇水流出时,脱袋覆土出菇;(4)覆土出菇:当菌丝长满菌袋,气温稳定在20℃时,选用固粒结构通气保水的稻田土或果园土,将土壤曝晒后,添加石灰拌匀,使其pH值达到9?10,即可进行覆土,覆土时将菌棒排列在菜畦中,或将两个菌棒之间间隔5cm,然后将拌有石灰的土壤覆土3cm厚,盖上地膜,用竹条拱起做成小拱棚,采用少量多次喷水调节土中水份,保持土中湿润;覆土8?12天后,菌丝爬上土面时增大通风与光照,促进原基形成;14?16天后菇蕾开始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间保持湿度在85?90%之间;出菇期间每天保持通风,并向土壤和棚内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和棚内相对湿度;(5)采收:菇蕾形成8?12天后,子实体成熟,当菌盖成半球形,尚未展平时采收;(6)采收后清理床面残留物,用土壤补充床面,补充喷水20%,使其平整,停止喷水养菌5?6天,再喷水于土壤表面,用第一次出菇管理喷水的方式喷水出菇,使其再出3?4潮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元飞
申请(专利权)人:兴安县铭晖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