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56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壳体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在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通孔;电缆护套包括的圆柱形主体上具有贯穿孔,圆柱形主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绝缘护套包括在容纳空间内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贯穿壳体的下壳体与第一固定螺母连接;插针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长条状主体、限位圆盘和电缆连接头,插孔端子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电缆贯穿该贯穿孔后与第二接线孔电连接;电缆连接头的自由端贯穿第二接线孔后与第二固定螺母连接;长条状主体的第二端贯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后与用电设备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悬臂梁受力问题,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壳体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在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通孔;电缆护套包括的圆柱形主体上具有贯穿孔,圆柱形主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绝缘护套包括在容纳空间内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贯穿壳体的下壳体与第一固定螺母连接;插针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长条状主体、限位圆盘和电缆连接头,插孔端子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电缆贯穿该贯穿孔后与第二接线孔电连接;电缆连接头的自由端贯穿第二接线孔后与第二固定螺母连接;长条状主体的第二端贯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后与用电设备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悬臂梁受力问题,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专利说明】一种电缆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件,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电动车“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电动汽车技术日渐成熟,产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与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压电缆连接件作为电动汽车一种特有的零部件,主要完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各种用电设备之间高压线束的连接。高压连接件是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的核心部件,连接件的性能直接决定着高压线束整体的性能,而且对全车的高压电器稳定性、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电动汽车零部件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电动汽车采用的与本专利技术相近的高压连接件主要有以下两种:现有技术一:借用工业领域的航空连接件;现有技术二:国外大型汽车电器厂家设计生产的高压连接件。图1a至图1d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中所述的国内最新的工业领域航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至图1d所示,所述航空连接件采用双曲面线簧插孔结构连接,插针5a插入到插孔4a的线簧6a中,线簧6a的金属丝产生弯曲变形呈螺旋状包络在插针5a表面,常采用卡口、三头螺纹(防松)、卡锁等方式连接。现有技术一所述的工业领域的航空连接件存在的问题有:a)如图1b所示,插头3a连接到插座2a上时,插接端口有插接间隙7a,密封性能不足;b)航空类插接件均使用金属机加工而成,重量大于同类产品,如图1a所示,插座2a固定在电气设备插接件装配板Ia上,当把插头3a插接到插座2a上,连接件与插接件装配板Ia形成“悬臂”结构,且插头2a尾部拖有电缆,存在较大悬臂距离,其受力方式为“悬臂梁”受力,在振动、冲击环境下,易造成“悬臂梁”恢复不够及时,易发生瞬间断电,其失效率闻;c)如图lc、图1d所示,插针5a插入到插孔4a的线簧6a中,线簧6a的金属丝产生弯曲变形呈螺旋状包络在插针5a表面,插孔4a靠线簧6a的挤压接触插针5a,插孔4a与插针5a之间为线接触,非刚性连接,频繁插拔易造成线簧6a变形失效,插拔次数受限。图2a至图2f示出了现有技术二中所述的国外大型汽车电器厂家设计生产的高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至图2d所示,所述国外大型汽车电器厂家设计生产的高压连接件,常采用单线片式或多线片式结构,靠片式结构的回弹力或插针插孔的过盈配合压紧,可插拔。现有技术二所述的国外大型汽车电器厂家设计生产的高压连接件的缺陷有:a)大型汽车电器厂家设计生产的高压连接件常使用塑料制品,体积较大;b)如图2a和2b所示,插孔2b嵌入在插头Ib中,无法拆卸;如图2c和2d所示,插针4b嵌入在插座3b中,无法拆卸。为实现高压互锁及屏蔽功能,内部结构设计复杂,连接件不具备互换性;c)如图2e和2f所示,插孔2b靠片式结构的回弹力挤压插针4b,在振动时,插针插孔搭接的结构易发生瞬间断电现象;d)如图2e和2f所示,插针4b与插孔2b之间为线接触,是非刚性连接,频繁插拔易造成片式结构的回弹力失效,插拔次数受限。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分析:对于以上两种电动汽车高压连接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采用轴向插接,插接件末端出线方向与电气设备壳体表面垂直,致使匹配的线束离电气设备壳体表面较远,占用较大布置空间,给线束固定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电缆连接器,其特点是,所述电缆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端盖和下壳体,当所述上端盖与下壳体连接在一起时在两者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通孔;起屏蔽作用的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使电缆贯穿的贯穿孔,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起屏蔽作用的绝缘护套,所述绝缘护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贯穿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面后通过其侧面布设的螺纹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连接;以及, 插针端子和插孔端子,所述插针端子包括长条状主体、限位圆盘和电缆连接头,所述长条状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面垂直固定在所述限位圆盘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长条状主体的第二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电缆连接头的一端的端面垂直固定在所述限位圆盘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插孔端子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电缆贯穿所述贯穿孔后与所述第二接线孔电连接;所述电缆连接头的自由端贯穿所述插孔端子的第二接线孔后通过其侧面布设的螺纹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长条状主体的第二端顺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后通过所述第一接线孔与用电设备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端盖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所述下壳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卡扣--对应的至少两个卡块,每个卡块与相对应的卡扣可拆卸地卡合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用电设备的法兰盘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由铝制材料制成,所述法兰盘结构与屏蔽网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端盖和下壳体的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半圆形缺口和第二半圆形缺口,当所述上端盖与下壳体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半圆形缺口和第二半圆形缺口相互扣合形成所述通孔。优选的是,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圆柱形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的内侧表面抵在所述通孔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凸缘的内侧表面抵在所述通孔背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端面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圆盘和所述插孔端子的容纳槽。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的与所述上端盖相接触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面的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相接触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分别填充有第一密封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优选的是,所述插孔端子与电缆连接头相接触的部位与所述上端盖的内侧端面间隔一定距离。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长条状主体、限位圆盘和电缆连接头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所述电缆连接器,使得电缆的出线方向与用电设备的端面平行,方便电缆的固定和用电设备的布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悬臂梁”受力问题;其次,本专利技术采用通用的插孔端子和固定螺母,且插针端子与插孔端子的连接不需要专用的压接设备,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再有,本专利技术同时具备优良的密封性能,绝缘性能和屏蔽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连接器中三种性能参差不齐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至图1d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中所述的国内最新的工业领域航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f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端盖和下壳体,当所述上端盖与下壳体连接在一起时在两者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通孔;起屏蔽作用的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使电缆贯穿的贯穿孔,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起屏蔽作用的绝缘护套,所述绝缘护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贯穿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面后通过其侧面布设的螺纹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连接;以及,插针端子和插孔端子,所述插针端子包括长条状主体、限位圆盘和电缆连接头,所述长条状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面垂直固定在所述限位圆盘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长条状主体的第二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电缆连接头的一端的端面垂直固定在所述限位圆盘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插孔端子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电缆贯穿所述贯穿孔后与所述第二接线孔电连接;所述电缆连接头的自由端贯穿所述插孔端子的第二接线孔后通过其侧面布设的螺纹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长条状主体的第二端顺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后通过所述第一接线孔与用电设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兵兵张彦辉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