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包括格栅,以及设置于格栅的底部的底座,格栅与底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器、风扇马达,底座设置有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过滤器与风扇马达对齐设置并位于底座风道的一端,负离子发生器位于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风扇马达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格栅进入车载空气净化器,经过滤器过滤后,穿过过滤器至风扇马达处,经风扇马达进入底座风道的一端,在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负离子发生器后从格栅排入车内。该车载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净化车内空气,可消烟除尘、去异味、分解有毒有害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包括格栅,以及设置于格栅的底部的底座,格栅与底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器、风扇马达,底座设置有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过滤器与风扇马达对齐设置并位于底座风道的一端,负离子发生器位于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风扇马达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格栅进入车载空气净化器,经过滤器过滤后,穿过过滤器至风扇马达处,经风扇马达进入底座风道的一端,在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负离子发生器后从格栅排入车内。该车载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净化车内空气,可消烟除尘、去异味、分解有毒有害气体。【专利说明】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汽车,而与此同时,车内污染也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汽车在生产和装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塑料、油漆、橡胶、纤维织物、粘合剂等物质,这些物质产生的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将会严重危害司乘人员的身体,为此人们需要采用专门的空气净化设备来清除车内污染。但目前常用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中,主要采用负离子模块单机放电产生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单纯的物理净化,无法全面改善汽车中存在的各种异味及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在车窗紧闭、空调开启时车内缺氧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有效净化车内空气的车载空气净化器,该车载空气净化器可消烟除尘、去异味、分解有毒有害气体。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包括格栅,以及设置于所述格栅的底部的底座,所述格栅与所述底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器、风扇马达,其中,所述底座设置有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风扇马达对齐设置并位于所述底座风道的一端,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位于所述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所述风扇马达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所述格栅进入所述车载空气净化器,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穿过所述过滤器至风扇马达处,经所述风扇马达进入所述底座风道的一端,在所述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后从所述格栅排入车内。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栅与所述过滤器之间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一上盖孔与第二上盖孔,所述第一上盖孔与所述底座风道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上盖孔与所述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芳香盒固定座,所述芳香盒固定座上设置有芳香盒固定部、以及芳香盒固定座风孔,所述芳香盒固定部上设置有芳香盒,所述芳香盒固定座风孔与所述第二上盖孔对应设置。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器的底部的过滤器固定板,所述过滤器固定板上开设有过滤器固定板风孔,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过滤器固定板风孔中。其中,所述底座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凹槽部与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部连接,且所述风扇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部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部中。其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工作状态的导光板、以及用于探测所述格栅打开或关闭的微动开关。其中,所述风扇马达采用离心式风轮和直流无刷电机。其中,所述过滤器采用活性炭过滤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器,通过在格栅与底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过滤器、风扇马达,底座设置有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使得过滤器与风扇马达对齐设置并位于底座风道的一端,负离子发生器位于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风扇马达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格栅进入车载空气净化器,经过滤器过滤后,穿过过滤器至风扇马达处,经风扇马达进入底座风道的一端,在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负离子发生器后从格栅排入车内,在此过程中,风扇马达的转动使车内空气从格栅进入到由格栅、过滤器、风扇马达组成的进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中经过滤器对车内空气中的烟尘、异味以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底座风道的一端进入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再经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的出风通道,在出风的过程中,将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吹入车内并扩散,达到有效净化车内空气的目的,改善乘客驾乘舒适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_格栅;2-上盖;3_芳香盒固定座;4_过滤器;5_过滤器固定板;6_风扇马达;7-底座;8_负离子发生器;9_芳香盒;21_第一上盖孔;22_第二上盖孔;31_芳香盒固定部;32_芳香盒固定座风孔;51_过滤器固定板风孔;71_第一凹槽部;72_第二凹槽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包括格栅1,以及设置于格栅I的底部的底座7,格栅I与底座7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器4、风扇马达6,其中,底座7设置有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8,过滤器4与风扇马达6对齐设置并位于底座风道的一端,负离子发生器8位于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风扇马达6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格栅I进入车载空气净化器,经过滤器4过滤后,穿过过滤器4至风扇马达6处,经风扇马达6进入底座风道的一端,在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负离子发生器8后从格栅I排入车内。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器,通过在格栅I与底座7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过滤器4、风扇马达6,底座7设置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8,使得过滤器4与风扇马达6对齐设置并位于底座风道的一端,负离子发生器8位于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风扇马达6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格栅I进入车载空气净化器,经过滤器4过滤后,穿过过滤器4至风扇马达6处,经风扇马达6进入底座风道的一端,在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负离子发生器8后从格栅I排入车内,在此过程中,风扇马达6的转动使车内空气从格栅I进入到由格栅1、过滤器4、风扇马达6组成的进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中经过滤器4对车内空气中的烟尘、异味以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底座风道的一端进入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再经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8的出风通道,在出风的过程中,将负离子发生器8产生的负离子吹入车内并扩散,达到有效净化车内空气的目的,改善乘客驾乘舒适性。该车载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置于过滤器4的底部的过滤器固定板5,过滤器固定板5上开设有过滤器固定板风孔51,过滤器4位于过滤器固定板风孔51中。使得过滤器4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车内空气在风扇马达6的作用下进入进风通道时,经过滤器4后从过滤器固定板风孔51穿过到达风扇马达6处,使得进风通道的路径固定,使得空气进入该车载空气净化器后循环顺畅。该车载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格栅I与过滤器4之间的上盖2,上盖2上设置有第一上盖孔21与第二上盖孔22,第一上盖孔21与底座风道的一端对应设置,第二上盖孔22与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同时,该车载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置于上盖2与底座7之间的芳香盒固定座3,芳香盒固定座3上设置有芳香盒固定部31、以及芳香盒固定座风孔32,芳香盒固定部31上设置有芳香盒9,芳香盒固定座风孔32与第二上盖孔22对应设置。其中,芳香盒9内为纯植物性芳香剂。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器通过上盖2与格栅I的配合,使得从格栅I进入其内的空气先经上盖2的第一上盖孔21后再进入过滤器4,而从底座风道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包括格栅(1),以及设置于所述格栅(1)的底部的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1)与所述底座(7)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器(4)、风扇马达(6),其中,所述底座(7)设置有底座风道以及负离子发生器(8),所述过滤器(4)与所述风扇马达(6)对齐设置并位于所述底座风道的一端,所述负离子发生器(8)位于所述底座风道的另一端,在所述风扇马达(6)的吸力作用下,车内空气由所述格栅(1)进入所述车载空气净化器,经所述过滤器(4)过滤后,穿过所述过滤器(4)至风扇马达(6)处,经所述风扇马达(6)进入所述底座风道的一端,在所述底座风道的另一端经所述负离子发生器(8)后从所述格栅(1)排入车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宁,
申请(专利权)人:福尔斯通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