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脱模陶瓷坯料成型模具,属于B28B陶瓷成型领域。
技术介绍
对粉料进行干法模压成型,是一种高效率的成型方法,该法在企业生产及 相关科研部门的研发实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本案设计人在开展一项有关碳化硅陶瓷的研发实验过程中,注意到,所使 用的成形模具存在一种缺陷,该缺陷表现为坯料成型后脱模困难,这种问题随 着成形模具使用期的延长而变得愈加明显,究其原因,是碳化硅的高硬度所致, 由于碳化硅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在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对阴模内壁的壁面形 成强烈的刮削作用,不消多久,阴模内壁的壁面就被刨去一层,在成型压力效 应最大的区域,也就是在模垫与上模冲之间的区域,阴模内壁的壁面被更深地 刨削,并进而形成一圈凹陷区,经压力成型后的坯料样品块被嵌于该区域而难 以脱模,在此情形下,强行脱模将导致坯料样品块皱皮、破碎、报废,并且, 强行脱模还会使阴模内壁的样块强脱途经区域受到连带的严重磨削,形成喇叭 口,终至阴模快速报废,由于碳化硅的高硬度带来的强大的刨削作用,使得上 述问题有些棘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坯料成型后脱模困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脱模陶瓷坯料成型模具,包括依序相互套装组合使用的模垫,以及,阴模,以及,上模冲,所述阴模是圆筒状物,所述上模冲是一端置于阴模腔内用于对粉样施压的圆柱状物,所述模垫是置于阴模腔内与上模冲施压端相向位置上的圆板形垫片,其特征在于,该阴模由两瓣槽形物组成,分别属于两瓣槽形物的两个凹槽面相向对置,以及,两瓣槽形物分别与分别属于两支弯臂状物的两个端头连接,以及,分别属于所述两支弯臂状物的余下的两个端头相互铰接,所述弯臂状物的材料是导磁性材料,至少有一支的所述弯臂状物在其弯臂位置上缠绕有励磁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榕生,宋岳,姜晶晶,王青春,刘晓利,杨欣,王峰,巫远招,王鲁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