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1055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7:37
冷冻循环装置(1A)具备:将蒸发器(25)、第1压缩机(21)、中间冷却器(8)、第2压缩机(22)以及冷凝器(23)按该顺序连接起来的主回路(2);和使蒸发器(25)中存积的冷媒液经由吸热用热交换器(6)循环的蒸发侧循环路(5)。中间冷却器(8)是通过冷媒液冷却由第1压缩机(21)压缩的冷媒蒸汽的热交换器。供给路(71)将流经第1循环路(5)的冷媒液的一部分供给到中间冷却器(8),回收路(73)将冷媒液从中间冷却器(8)回收到蒸发器(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冷冻循环装置(1A)具备:将蒸发器(25)、第1压缩机(21)、中间冷却器(8)、第2压缩机(22)以及冷凝器(23)按该顺序连接起来的主回路(2);和使蒸发器(25)中存积的冷媒液经由吸热用热交换器(6)循环的蒸发侧循环路(5)。中间冷却器(8)是通过冷媒液冷却由第1压缩机(21)压缩的冷媒蒸汽的热交换器。供给路(71)将流经第1循环路(5)的冷媒液的一部分供给到中间冷却器(8),回收路(73)将冷媒液从中间冷却器(8)回收到蒸发器(25)。【专利说明】冷冻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冷冻循环装置,广泛利用使用了氟利昂冷媒或替代氟利昂冷媒的装置。但是,这些冷媒具有破坏臭氧层和导致全球变暖等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将水用作对地球环境的负担极小的冷媒的冷冻循环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这样的冷冻循环装置,公开了一种制冷专用的空调装置。然而,在使用水作为冷媒的情况下,需要以很高的压缩比来压缩大量的冷媒蒸汽。为此,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空调装置中,作为压缩机采用离心型压缩机与容积型压缩机这2台压缩机,并将它们以串联的方式配置,用容积型压缩机对由离心型压缩机压缩了的冷媒蒸汽进一步进行压缩。另外,在将水用作冷媒的情况下,由于在物性上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温度为高温,所以构成空调装置的高压侧部分的构件的耐老化性降低。对此,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空调装置那样,在上游侧的压缩机与下游侧的压缩机之间配置中间冷却器,在压缩行程的中途使冷媒蒸汽的温度暂时降低是很有效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20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中间冷却器,并使用了像水那样在常温(日本工业标准:20°C ±15°C /JIS Z8703)下的饱和蒸汽压为负压的冷媒。-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公开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具备:主回路,其是使常温下的饱和蒸汽压为负压的冷媒循环的主回路,将存积冷媒液并且在内部使冷媒液蒸发的蒸发器、压缩冷媒蒸汽的第I压缩机、冷却冷媒蒸汽的中间冷却器、压缩冷媒蒸汽的第2压缩机以及在内部使冷媒蒸汽凝结并且存积冷媒液的冷凝器,按照该顺序进行连接;和蒸发侧循环路,其经由吸热用热交换器使上述蒸发器中存积的冷媒液循环,上述中间冷却器是通过冷媒液冷却由上述第I压缩机压缩过的冷媒蒸汽的热交换器,上述冷冻循环装置还具备:供给路,其将流经上述蒸发侧循环路的冷媒液的一部分供给到上述中间冷却器;和回收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中间冷却器回收到上述蒸发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中间冷却器的冷冻循环装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中间冷却器的剖面图;图3是变形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构成图;图4是其他变形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第I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具备:主回路,其是使常温下的饱和蒸汽压为负压的冷媒循环的主回路,将存积冷媒液并且在内部使冷媒液蒸发的蒸发器、压缩冷媒蒸汽的第I压缩机、冷却冷媒蒸汽的中间冷却器、压缩冷媒蒸汽的第2压缩机以及在内部使冷媒蒸汽凝结并且存积冷媒液的冷凝器,按照该顺序进行连接;和蒸发侧循环路,其经由吸热用热交换器使上述蒸发器中存积的冷媒液循环,上述中间冷却器是通过冷媒液冷却由上述第I压缩机压缩的冷媒蒸汽的热交换器,上述冷冻循环装置还具备:供给路,其将流经上述蒸发侧循环路的冷媒液的一部分供给到上述中间冷却器;和回收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中间冷却器回收到上述蒸发器。根据第I方式,流经上述蒸发侧循环路的冷媒液在循环于冷冻循环装置的冷媒液当中是相对低温的。该相对低温的冷媒液被供给到中间冷却器,所以用于冷却的流体与作为冷却对象的冷媒蒸汽之间的温度差较大。因此,中间冷却器中的一定的单位导热面积的热交换量较大。其结果,中间冷却器的热交换率高。本公开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I方式的基础上,上述蒸发侧循环路包括:输送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引导,并在该输送路上设有泵;和返回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向上述蒸发器引导,上述供给路在上述泵的下游侧从上述输送路分支。根据第2方式,由于供给路从循环于冷冻循环装置的冷媒当中为最低温的输送路分支,所以中间冷却器的热交换率高。本公开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I方式的基础上,上述蒸发侧循环路包括:输送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引导,并在该输送路上设有泵;和返回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向上述蒸发器引导,上述供给路从上述返回路分支。根据第3方式,由于流经输送路的冷媒液全部通过吸热用热交换器,所以吸热用热交换器的效率高。本公开的第4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I方式?第3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对流经上述供给路的冷媒液的流量进行调整的供给侧流量调整阀设于上述供给路,或者,对流经上述回收路的冷媒液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回收侧流量调整阀设于上述回收路。根据第4方式,能根据冷冻循环装置的运转状况,对供给到中间冷却器的冷媒液的流量、或者从中间冷却器回收的冷媒液的流量进行调整。本公开的第5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I方式?第4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上述中间冷却器是使由上述第I压缩机压缩的冷媒蒸汽与冷媒液直接接触来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根据第5方式,由于通过采用直接接触式的热交换器而削减冷媒液与冷媒蒸汽之间的导热阻力,所以中间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由此,由于为了发挥规定的冷却能力中间冷却器所要求的导热面积变小,所以能实现中间冷却器的小型化。本公开的第6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5方式的基础上,上述蒸发侧循环路,(i)包括:输送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引导,并在该输送路上设有泵;和返回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向上述蒸发器引导,上述供给路在上述泵的下游侧从上述输送路分支,或者(ii)包括:输送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蒸发器向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引导,并在该输送路上设有泵;和返回路,其将冷媒液从上述吸热用热交换器向上述蒸发器引导,上述供给路从上述返回路分支。根据第6方式,在第5方式中,能得到与第2方式或者第3方式相同的效果。本公开的第7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6方式的基础上,,冷媒液通过上述供给路向上述中间冷却器的供给,是通过设于上述输送路的上述泵的动力来进行的,冷媒液通过上述回收路从上述中间冷却器向蒸发器的回收,是通过上述中间冷却器内与上述蒸发器内的冷媒蒸汽的压力差以及液面的位头差来进行的。根据第7方式,能将为了将中间冷却器的液存留的冷媒液回收到蒸发器所需的动力仅抑制为设于输送路的泵的动力。本公开的第8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5方式?第7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在上述供给路设有对流经该供给路的冷媒液的流量进行调整的供给侧流量调整阀。根据第8方式,能对流经供给路的冷媒的液量进行调整。本公开的第9方式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在第8方式的基础上,,控制上述供给侧流量调整阀,使得上述中间冷却器内的冷媒蒸汽的温度不低于饱和温度。根据第9方式,能防止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尭宏田村朋一郎河野文纪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