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熙专利>正文

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767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平行地设在装置上部的导轨21;若干个可在导轨21上滑动的滑动件22;由若干个模板28组装成的组合模具26,这些模板28分别独立地悬吊在滑动件22上并能被移动而相互接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路面板、围墙板等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有关技术描述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现有技术中,板和模制该板的模具都很重,尤其是模具,是用不易运输、组装或拆卸的大钢板做成的。因此,大的预制墙板构件采用下述方法模制在放在地面上的金属板周围设置侧壁,形成箱形模具,把混凝土浆(由水泥、砂和/或石灰混合成)浇注到模具中,用振捣棒人工振捣该浇注的混凝土,以去除气泡,并使混凝土浆表面成为平滑的面,然后用复盖物如盖布等把模具盖住,等待混凝土硬化。为了便于脱模,侧壁的上面部分必须向外倾斜。为了形成穿过该模子侧壁的矩形或圆形孔口(例如围墙的观望孔或窗口等),该孔口的侧模构件必须倾斜,并且,该侧模构件的上面部分必须比下面部分宽。产品的外表面是倾斜的,产品上形成的孔口的前后面尺寸不相等,影响美观。另外,该现有技术还存在这样的缺点,即,不能进行双侧模制,而且,由于模子必须设在地面上,所以工作空间占用大;所浇注的混凝土浆的上表面须用人工抹平,这需要很大的劳动强度,不适宜批量生产。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韩国技术公开85-1512号(1985年7月25日公开)揭示了一种以叠置方式制造预制混凝土围墙和栏杆的组合模具,如附附图说明图1a和1b所示,该组合模具A包括模板1、1′、1″...、横向的端构件4和弹性构件7。在模板1、1′、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设有垂直并等间距的突起2。在横向的端构件4的下端设有流槽3。弹性构件7上有若干个通孔5,在其两侧有槽6。组装和使用该组合模具时,一个弹性构件7的一侧上的槽6与第一块板1的突起2嵌接。撑杆8固定在通孔5内,第二块板1′的突起2与该弹性构件7的另一侧槽6嵌接。以这种方式,板1、1′、1″...在水平方向叠置,弹性构件7位于这些板之间,突起2与槽6相嵌接。然后,用固定板10施加适当的压力将该组合模具固定。撑杆8使板1、1′、1″...之间保持恒定距离,并防止弹性构件7因被过分挤压而永久变形。但是,上述的组合模具A有以下缺点由于第一块板1、固定板10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其它板1′、1″被组装成一整体并被设置在地面上,所以组合模具本身不能被直接地振动,这样,在板1、1′、1″...之间的每一空间必须用振捣棒进行人工振捣,以去除混凝土浆内部的气泡并将混凝土压实。因此,该模制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另外,由于当组装该组合模具A时,上述板和弹性构件7要一个一个地清洗,弹性构件7要一个一个地组装,所以,是很复杂和低效率的。当拆模时,要把弹性构件7一个一个地从各个模制品上拆下来。另外,由于该设备中包括了固定组合模具A用的加压固定装置,所以,设备价格高。由于该固定装置每天仅固定在一个组合模具A上,所以投资高,生产率并不比现有技术改进。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连续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能容易地进行清洗和组装模具,并且不需要附加的施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用该方法和装置,可以对整个组合模具进行振动,以除去混凝土中的气泡并压实模子内的混凝土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和装置。用该方法和装置,提高了装置的有效工作时间,该装置包括价格昂贵的固定设备。并且,由于每天能组装几次该组合模具,所以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装置包括一对相对地并相互平行地设在装置上部的导轨;若干个可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动件;由若干个模板组装成的组合模具,这些模板分别独立地悬吊在滑动件上并能被移动而相互接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悬挂可水平移动并附设有模具构件的模板;清洗该模板;往该模板上喷洒脱模剂;移动该模板使其相互接触,形成组合模具;向组合模具内浇注混凝土浆,这时该组合模具是被悬吊着的,并在一个基础构件上被振动;在养护场所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完成后,拆开该组合模具,将养护好了的产品脱模。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有与组合模具分离或成整体的振动装置,用该振动装置振动组合模具,与传统的使用人工振捣方式相比,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模板上可以附设侧模构件、底模构件和各种形状的端构件,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型式的产品。附图简述借助附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图1a和1b是透视图和一侧视图,分别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制造预制混凝土板的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制造预制混凝土板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中所用侧模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2中图A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5是图2中V-V线的断面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组合模具的组装状态。图6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预制混凝土板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图7a至图7c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模具的横断面图、透视图和使用图。图8a和图8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模具的横断面图、透视图。图9a和图9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模具的横断面图、透视图。图10表示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得到的最终产品的透视图。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制造装置20。该装置20包括一对I字形梁导轨21;若干个滑动件22;一对I字形梁支承构件23;若干钢丝绳支持构件24;组合模具26;基础构件27、链29和钢丝绳30。导轨21相对地并相互平行地设在装置20的上端;滑动件22可在导轨21上滑动;支承构件23相互平行地设在导轨21外侧;钢丝绳支持构件24固定在支承构件23上;组合模具26包括由若干个模板28形成的若干个模子25;基础构件27包括底板27a和一对I字形梁27b,底板27a位于组合模具26的下面,I字形梁27b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底板27a的两侧下面;每根链29的一端固定在滑动件22上,另一端可拆装地连接在模板28的上端,用于从导轨21支承形成组合模具26的模子25的模板28;每根钢丝绳30的一端固定在支持构件24上,另一端有一个钩子30a,该钩子30a可拆装地连接在基础构件27的I字形梁27b的吊环27c上,用于把基础构件27支承在支承构件23上,该支承构件23通过适当的装置可以垂直移动,以支承组合模具27。I字形梁导轨21和支承构件23通过垂直框架(图未示)固定。两个导轨21之间的宽度和导轨高度的设定应满足能用链29水平地悬吊组合模具26这一条件。支承构件23位于导轨21外侧一定距离处,以便不干扰滑动件22在导轨21上的滑动。滑动件22使悬吊在链29一端的模板28水平移动,链29的另一端固定在每一个滑动件22上。钢丝绳支持构件24通过适当装置固定在支承构件23上,并被设计成用于支承组合模具26但不借助于链29。在链29的一端有一个钩子29a,该钩子29a可拆装地与模板28上角的吊环28a连接。钢丝绳30也有一个钩子30a,该钩子30a可拆装地与I字形梁27b上的吊环27c连接。如后文所述,钢丝绳30用于增加振动的自由度。每根钢丝绳的长度这样设定当基础构件支持着组装好的组合模具26被升降叉车提升时,该钢丝绳30的钩子30a应钩住基础构件27的吊环27a。组合模具26可以只通过钢丝绳30悬吊。标号22a表示滚轮。如上所述,组合模具26是通过使模板28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熙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