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构件特别是建筑物承载构件的工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760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造构件,特别是用于承载建筑物结构的构件的工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建筑物(1),该建筑物包括至少一个制造层(4,5),该层具有制造构件所需的金属加强件的装置,制造上述构件的模具和将混凝土灌注入上述模具的装置(48,82);和在制造层上方的一个运输层(3)该层具有为运输层和上述的至少一个制造层服务的运送所需原材料和移去制成品的装置(6,25),和制造混凝土并将其运到灌注装置(48,82)的装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承载建筑结构的构件的制造,特别是在建筑工地现场附近制造构件。用于承载建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均是在专业化工厂中制造,然后利用铁路、船舶和公路运送到建筑工地。注意到此类构件、特别是柱、梁、板,门基石等的重量和尺寸,其运输要求大型的和昂贵的设备。不仅如此,在运输过程中某些构件损坏的危险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为建筑发送成套的构件时,一个或几个有缺陷的构件就有可能使得建筑工期延误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当制造工厂与建筑工地距离遥远时就更是如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当在远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时,思路已转向就地建立构件制造厂。上述方法解决了构件的运输问题。不仅如此,它还具有至少可以部分地采用当地原材料的优点。但它的缺点在于要求承包人在外国进行大量投资而不能保证其投资将会产生效益。不仅如此,某些国家政治上的不稳定会使承包人冒永远失去其工厂的危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种构件,特别是用于承载建筑结构的构件的制造工厂,该厂除了具备普通制造厂的功能的同时,可以在建筑计划进行时安置于工地附近而当工程完成之后即由工地运走。因此,其主题是一个用来制造钢筋混凝土构件,特别是用于承载建筑结构的构件的工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制造构件的金属加强件的装置,用于制造上述构件的模具和用来将混凝土灌注入模具的装置的制造层;和位于制造层上的一个运输层,该运输层包括为运输层和上述的至少一个制造层运送所需的原材料和移走制成品的装置,和用于制造混凝土并将混凝土配送到灌注装置的装置。其他特征有工厂有上下两个制造层;该建筑物为一浮动驳船,它可以经由海和/或河被尽可能地拖到建筑工地附近;该建筑物为一个被拖至靠近工地的地方然后利用压舱物固定在河道床上的驳船;该建筑物为一个陆地建筑。在参照附图阅读仅从例子形式给出的下述说明之后将会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构件的工厂驳船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工厂驳船的上甲板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厂驳船的中甲板的平面布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厂驳船的下甲板的平面布置图;图5为制造不同构件所需的混凝土的供应与分配的运行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位于陆地建筑物中的构件制造厂的正面剖视图。图1所示的工厂驳船主要包括一个浮在水面上并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锚链系留或锚定在码头区的船体1。船体1的下部包括一系列密封舱2。驳船有三层,即上甲板3或运输层,中甲板4和下甲析5,后者与驳船固定的码头区位于同一高度可能是有利的。中甲板与下甲板构成了两个制造层。在驳船的船头有一个主起重机6其起重臂7具有足够的长度,如35m,使其可以如图2所示容易地在码头上装载或卸载。在起重机6与驳船船头之间有一个与驳船下甲板相通的大的料斗8,使起重机可以经其运送原材料和运走制成品。在驳船头部左舷布置有为起重机作用半径内的区域服务的运输车10的轨道9。船的右舷也有一条相似的轨道。在料斗8中有一个为中甲板4服务的供料区14。在起重机6的塔台11的后面布置有一经送料槽19与混凝土和添加物筒仓相连的混凝土工厂16。该混凝土工厂16还由装有粒料如砂子和石子的料斗20供料,该料斗经送料装置21与工厂16相连接。在驳船的尾部有第二起重机25,与主起重机6相比其高度较矮且起重臂也较短。该第二起重机位于驳船尾部的左舷。其起重臂26的长度使其能达到码头并执行所要求的装卸操作。在驳船的尾部还布置有为第二混凝土工厂29供应粒料如砂子和混凝土的粒斗28,该厂还经专用送料槽31由混凝土和添加物筒仓30供料。料斗28经粒料运送装置32与工厂相连。在第二起重机25的作用区域内,上甲板上有一个料斗33用来为贮藏在中甲板4的钢板提供通路。在驳船的左舷可以看到运输车10上装有予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C,该构件要被送到主起重机6的作用区内以利用该起重机转移和运走;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外部的起重设备或利用后面将述及的驳船的横向移动式吊车运走。上述构件是诸如柱或门基石,板或其他同类东西。技术机构和宿舍34被布置于驳船的尾部第二起重机25和混凝土工厂29的后面。在上甲板3的中部有一个开口35,为保护中甲板4该开口用顶板36盖住。在服务主起重机6的运输车10运行的区间还横向移动式吊车37,其伸出驳船船体的突出部分38对称于容积的宽度,且如指出的位于船体锚定的码头的上方。如图3所示在中甲板4的头部有一个吊运产品的露天的料斗40。该料斗位于上甲板3的料斗8的下方。向构件制备区提供材料的设备包括有一个环绕中甲板4周边的单轨轨道42。悬挂式运输车43沿单轨运行。在中甲板上还布置有主起重机6的支承结构44。料斗40限定了净空和供应区14。紧靠料斗40的后部是用来将混凝土运送到制造构件的模具的机动翻斗车48。翻斗车48由垂直送料槽如料槽49装载混凝土。在中甲板4的尾部有一个用来给翻斗车48装料的垂直送料槽50。假定有几个翻斗车,则利用几个送料槽。上述翻斗车沿位于中甲板4轴线上的纵向轨道52运行,模具位于其中部。制备钢筋的区域54位于中甲板的右舷与左舷,而金属加工车间和焊接特殊部件56的场所则位于中甲板的尾部。58为将钢板运至下甲板的焊接场所的料斗。用来制造构件的模具60、62、64、66被布置在中甲板上翻斗车48起作用的区域。横向移动式吊车69位于中层4的屋顶,用来将金属制品放入模具60和66中并将模具中制成的构件运走。中甲板4上放置制造模具60-66的区域68与上甲板3相通,因此同样可以利用上甲板的横向移动式吊车37将制成品取出。如图4所示,工厂驳船的下甲板5有一个用来吊运产品的露天区域70,上述区域位于下甲板5的头部,中甲板和上甲板的料斗40和8的下方。运送制成品如平板的运输车74的轨道72沿下甲板的周边铺设。悬挂式单轨轨道76为下甲板5头部和尾部服务,用来将钢筋送到金属加工车间。在下甲板的头部有一个轨道72起作用的区域78,该区域构成一个净空的场地,从而可用主起重机吊运制成品。在下甲板的尾部有一个垂直的送料槽80,用来为向模具运送混凝土的机动翻斗车82装料。翻斗车82可沿下甲板5的纵向轨道83运行。送料槽80在经传送皮带84装料时与翻斗车82相连。在垂直送料槽80的前端有一个承接盘86用来除去清洗位于其上方的中甲板4的翻斗车时的水。在下甲板5的前部也有一个类似的承接盘。承接盘将翻斗车残存的水注入水箱中,下面将结合图5对其进行介绍。在下甲板的右舷有一个用来制备钢筋的场地89。在该甲板的尾部有一个钢加工车间90用来制造放入到如柱或类似物中的金属组合框架。在下甲板的左舷有一个用于在制成品装到运输车74之前存放的区域92。用于制造地板的模具/工作台94位于下甲板5的中心或居中区域,由翻斗车82提供服务。用来将钢筋框架放入模具94中和将制成的平板由模具中取出的横向移动式吊车95位于下甲板5上模具94放置区域的上方。上述布置表明下甲板5主要用于制造平板构件如混凝土板。原材料经由垂直送料槽80和装载翻斗车82的传送皮带84供应。在当钢筋制备区88制成的适当的钢筋框架被横向移动式吊车37放入模具中后,翻斗车将混凝土灌注入模具94。制成的平板然后由横向移动式吊车95从模具94中取出并在其被装到运输车74之上从而可被运到净空区78由主起重机6运走之前存放在区域9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构件,特别是制造用于承载建筑物结构的构件的工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建筑物(1),该建筑物包括至少一个制造层(4,5,111),该制造层具有制造构件的金属加强件的装置(54,56,89,90),制造上述构件的模具(60,62,64,66,94;122)和将混凝土灌注入上述模具的装置(48,82;121);和位于制造层之上的运输层(3;113),该运输层具有运送所需原材料和移去制成品,为运输层和上述至少一个制造层服务的装置(6,25;115;130,134)和制造混凝土并将其运送到灌注设备的装置(16,29,49,50,80;114,118,12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莱德亨利米尔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弗莱德亨利米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