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科源专利>正文

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3679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及其方法,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所述料框本体外沿周边框壁设有至少一个振动源或一套可使料框本体产生水平位移的推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利用陶瓷原料具有流动性好、渗透性强这一物理特性与附设的振动源或移动机构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实现了在动态下将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通过线形图框与若干层陶瓷原料的相互运动,将线性图案复制于陶瓷墙地砖表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静态填充无法制出细纹线形图案及制出的图案呆板的不足。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所制的线形图案,不仅可产生较强的动态感,而且还具图案自然、逼真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墙地砖,特别是一种生产表面带有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砖面图案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一直以来,仿天然石材的图案是所有陶瓷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仿天然石材的效果,关键在于仿天然石材所特有的纹路与肌理,此纹路与肌理想由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粗细不一的线条所组成。所以能否成功仿天然石材的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在墙地砖的表面形成形状、粗细可以控制的线条。现有仿天然石材的纹路与肌理只有通过印花(渗花)工序,成本高。自由布料偶尔也能产生细的线条且颜色丰富,有一定的层次,但由于自由布料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线条效果难以重复复制,造成生产出的墙地砖难以产生好的总体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陶瓷行业极需一种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中国专利CN1401465A公开了一种仿天然陶瓷砖细纹形成装置及形成方法,其模具的主要技术方案为“由细纹条连接板和在其上固定的细纹条构成,该细纹条垂直于该细纹连接板。”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至少两层面料;用细纹形成装置压制上述砖坯料,形成细纹狭缝;和将最上一层面料刮入形成的细纹狭缝中。”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a、通过冲压半成型手段,破坏了粉料固有的流动性,这样的后果必然是产生的线条过于呆板、不生动(属于静态填充)。b、由于该方法是先形成狭缝,再将其它陶瓷原料填充进去,这样当狭缝过小(如小于1mm)时,陶瓷原料极难填充到狭缝里,所以根本无法产生小于1mm的线条。c、该方法所涉及的设备过于庞大,复杂且通过该方法产生的线条呆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在布料时可实现陶瓷墙地砖表面产生形状、长度、线条粗细完全可控且可大批重复复制的表面有线性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及布料方法。在此基础上的布料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形图框,所述料框本体外沿周边框壁设有至少一个振动源或一套可使料框本体产生水平位移的推动机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片状物体构成的线形图框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上述线形图框(2)中线条的宽度δ为0.05-10mm。上述振动源为一可产生水平振动的微型振动泵,所述振动泵与料框本体外框壁相连接。上述推动机构为一液压或气动的缸体,其中,缸体内所设活塞杆杆头与料框本体外框壁相连接。一种采用上述料框生产有线性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按需生产表面线性图案制作与线性图案相同的线形图框,并将该线形图框固装在料框本体框腔内;②将设有线形图框的料框本体放置于模具上表面;③在料框本体图框腔内布设一层陶瓷砖面颜色层,其厚度与线形图框的厚度H相近;④在砖面颜色层上表面按序布设至少一层图案颜色层;⑤启动振动泵使料框内的线形图框沿水平方向产生往复振动,使处于线形图框上方图案颜色层的陶瓷原料在振动中通过线形图框侧壁由上至下的渗透到墙面颜色层的表面。⑥将模具芯模下移,使砖面颜色层、图案颜色层B随模芯一起下降,使线形图框从砖面颜色层中脱出,并在脱出过程中,利用陶瓷粉料固有的松散性,使图案颜色层进一步随机填充至线形图框脱出时留下的通道中;⑦将模具模芯继续下移使砖面颜色层和图案颜色层与线形图框完全分离,移走料框,在模框内布设一层基础原料层并刮平。再一种采用上述料框生产有线性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按需生产表面线形图案制作与线形图案相同的线形图框,并将该线形图框固装在料框本体框腔内;②将设有线形图框的料框本体放置于模具上表面;③在料框本体框腔内布设一层陶瓷砖面颜色层,其厚度与线形图框的厚度H相近;④在砖面颜色层上表面按序布设至少一层图案颜色层;⑤启动液压缸,通过缸体设活塞杆推动料框本体内线形图框水平移动,使砖面颜色层形成可使上表面设置的图案颜色层的陶瓷原料至上而下的渗入至砖面颜色层表面的通道。⑥将模具芯模下移,使砖面颜色层、图案颜色层与线形图框沿上下产生相对运动,并利用陶瓷原料在动态时所具有的流动性和松散性,进一步将部分图案颜色层的陶瓷原料填充于通道内。⑦将模具模芯继续下移使砖面颜色层和图案颜色层与线形图框完全分离,移走料本体,在模具框内布设一层基础原料层并刮平。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料框本体内沿水平设置的与料框相固接的线形图框与陶瓷墙地砖生产模具有机的结合于一体,通过料框的振动或移动使组成线形图框的片状物体的单边或双边片壁与砖面颜色层C产生流体通道,并利用陶瓷原料特有流动性和松散性,使图案颜色层B靠近通道部分的陶瓷原料渗入通道直至砖面颜色层底面,通过模具模芯的下移,使线形图框从砖面颜色层C和图案颜色层B中脱离。在脱离过程中,利用陶瓷原料具有的流动性和松散性,图案颜色层B和砖面颜色层C可随机填充到线形图框移走时留下的通道中,从而在砖面颜色层C中形成与线形图框一致的由图案颜色层B组成自然的线形图案。该线形图案中线条的宽度在0.05-10mm之间,线条由图案颜色层B组成或由图案颜色层B与砖面颜色层C自然流动混合而成。采用上述结构及工艺,不仅能够实现在陶瓷墙地砖表面产生形状、长度、粗细完全可控的线性图案,生成的线条自然,风格与天然石相近。而且还可确保在大批量生产时每块陶瓷墙地砖的表面图案的一致性,确保了陶瓷墙地砖的质量和总体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料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料框放置于模具上表面且带有振动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料框放置于模具上表面且带有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芯下移后各层陶瓷原料与线性图框的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后陶瓷表面形成的其中一种线性图案效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1,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1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1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形图框2,所述料框本体1外沿周边框壁设有至少一个振动源5或一套可使料框本体1产生水平位移的推动机构6。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上述线形图框2可采用金属片制作,也可以用强度较高的硬质塑料一次成型制出,其图案构成既可以是连贯线构成的线形图案,也可以是间断线构成的线形图案,其紧固可利用料框内框边缘来实现,为解决陶瓷行业中陶瓷墙地砖表面难以产生形状、长度、粗细完全可控并可大批重复再现的线形图案,特别是具微细线条组成的线形图案,上述线形图框2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较优选的线条宽度δ为0.05-5mm。上述振动源5为一可产生水平振动的微型振动泵,所述振动泵与料框本体1外框壁相连接。上述推动机构6为一液压或气动的缸体,其中,缸体内所设活塞杆杆头与料框本体1外框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如图2、图4所示一种采用上述料框生产有线性图案的墙地砖的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①按需生产表面线性图案制作与线性图案相同的线形图框2,并将该线形图框2固装在料框本体1框腔内;②将设有线形图框的料框本体1放置于模具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3)上表面的料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本体(1)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1)相固接的由片状物体构成的线形图框(2),所述料框本体(1)外沿周边框壁设有至少一个振动源(5)或一套可使料框本体(1)产生水平位移的推动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科源黄汉强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肖科源黄汉强杨晓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