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671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装置包括在其上实现待制造构件(4)模具的第一传送机构(1)和用于干燥构件的第二传送机构(2)以及一个用于取出成型构件的出口(3),第一传送机构(1)由一金属板带构成,一个标记笔(12)在该金属板带上完成绘图以确定构件模具,与一些连续的边带(11)相关地形成上述模具的框,边带(11)与金属带(11)一起运动地位于该金属带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现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如板、桩、梁等的装置,这些构件注定要被用作建筑中的组装块。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了预制件如砖、板、梁段等,在任何情况下,待构建的建筑都是用这些预制件通过组装并结合对应的预制件而构成的。说到钢筋混凝土构件,它的实现在按照传统方式中是在工作台上完成的,该工作台根据待构建构件的形状决定了空心结构或骨架结构,它将混凝土和所需的钢筋结构体放在上述骨架结构中并且在混凝土变硬后拆下构件的模具并用起重机或类似机械把构件吊出来。这种制造方法完全是手工的,这假定需要很多人手并且生产缓慢,另外,还存在着这样的不便之处,即在用于实现构件的混凝土模具底面上通常残留有混凝土残余物,这就需要清理,但清理起来很困难并且也有损与制造地延缓了作业进程。存在着连续制造的解决方案,其中,用于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模具被设立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经过连续工位如模具填充、混凝土夯实和构件干燥,直至最后取出构件。在某些解决方案里,如在SU 1222557和FR 2565155中,使用了独立建造的混凝土模具,这些模具被放置在传送带上,这需要事先构建模具并且要运输到施工地点。在已经过期的西班牙专利383.489中说明了一个解决方法,其中,在传送带本身上实现了模具,它包括一些决定模具侧封闭面的可调的限定机构。在这个解决方案中,传送带由成链状的路径构成,它几乎不能有效地来控制以避免构成模具底部的传送带的侧向震动,而侧面限定机构是独立的,这就需要非常复杂的逐个调整。通过上述装置,有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装置允许几乎完全自动的制造过程并且连续成功地开发出上述方法,结果,连续不中断地实现了所生产的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这种装置,它由三个前后连续设置的传送机构构成,相对第一传送机构运动地设有一些混凝土卸料机构,而在纵向路径上,第一传送机构在一些宽度可调的带的下方经过,这些带构成堆积混凝土的侧挡,根据待制造构件的长度,上述带与位于传送机构上方的横向分隔机构一起限定出这些构件的成型模具。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由一条薄钢板传送带构成,它确定了用于待制造构件的成型混凝土的支承平面,相对该支承面移动地设有一个脱模油脂灌注机构和一个抗固化漆灌注机构,与成品构件所需的最终表面有关地,可选择地起用这些机构。在该金属传送带的起始部分上,设置一个由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的标记笔,依靠标记笔,这些待构建的构件的位置被标在金属传送带上,以便相对上述位置安置所需的分隔机构。与金属传送带的下部相关地设有清理机构,它完成连续清理传送带表面的工作并且在构件制成后全部除去在传送带上的残留物。上述金属传送带构成一个在其上构建出待制造构件的第一传送机构,这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固化期间里和在第一干燥阶段内留在上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而在第二传送机构上完成成品构件的干燥,第三传送机构确定出这些构件的支承,该支承可以侧向倾斜,直至接近一垂直位置以便通过起重机吊出这些构件。在构件的干燥路径上设有这样的机构,即它们通过一程序可选择地被接入,以便赋予构件一定的外观如抛光或着色,在干燥构件与构件出口之间设有一个高压水喷射器,它也能通过程序被可选择地启动来清理构件的底面。整个装置被一个拱架盖在下面,该拱架确定出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可以确定出一个具有有利于正在制造的构件的硬化和干燥的程控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构成模具的边带的外部上设有边带的一些支承止挡,这些支承止挡在每侧组成一组并且在该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路径上始终固定在金属传送带上,形成了一个阻止相应的边带相对外侧运动的止挡。这些边带的支承止挡由一连串象链子那样与弹簧相连的磁体构成,这些磁体由一些固定于其上的板构成,这些板沿金属带的上部路径经过支承在金属带上的一连串磁体并与这一连串磁体无关地沿下部返回。这样,边带的支承止挡在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路径上始终与金属带相连,由于磁体固定安置在金属带上,所以,止挡与金属带和边带同步运动,同时,所述止挡的位置在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路径上相对金属带保持固定不变,通过固定至磁体上的板建立起一个阻止该带在该金属带上向外相对运动的止挡。另一方面,沿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路径,边带设置在金属带上方的连续环路内,在支承在一些相应的传送带或辊上的下部上返回,在上部路径里,所述传送带以侧垂直姿势经过,从而形成建筑混凝土构件的模具闭合,而在下部路径里,边带处于水平位置,这有利于支承在传送带或辊上及相应的牵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成型区的起始部上设置一个卸料头和一个位于构件成型模内的混凝土充实头,与其位于一侧的各自清洁室有关地,这些头在一个相对成型模输送横向运动的组件中。这样,获得了卸料头和模具内的混凝土充实装置的宽度小于成型传送带的配置,它通过横向运动覆盖了成型传送带的宽度,这决定了待清洁的这些头的表面较小。由于待清洁的头有较小的表面,与这些头相关地设有一个借助刮板的干式清理机构,它能完成安装工作,而不必要等到一定时刻后才使头移动到相应的清洁室,由此能省相当多的水,这减少了由清洁产生的污水。在模具输送路径上,金属带支承在支承传送链上,支承传送链正好可以支承正在模具中成型的构件的重量,该带和支承链独立地通过下部返回,所述下部支承在各支承辊组上,而决定模具侧面的带又单独返回。在可移动的部件单独返回的布置中,金属带保持无保持力和装料,对此建立一个驱动导向装置,该驱动导向装置校正可移动的部件可能有的侧向偏移。根据一特殊的实施形式而规定,装置的第二传送机构和用于构件卸载的出口区域通过一连串用于混凝土构件运输的支承辊来完成,借此形成一个允许用非常简单的装配布置就能支承所加构件重量的耐久支承。在该实施形式中,在混凝土构件卸载出口区域里设有一框架,该框架体相对构件支承辊来说始终是插入的,并且与所述辊无关地,该框架在一侧处于倾斜铰接组件里,它有用于所述倾斜的启动装置,通过该启动装置使构件倾斜,直至达到借助提升装置取出构件的位置,这是依靠辅助框架实现的,而在该区域内的构件运动辊保持固定不变,结果,该装置装配非常简单,因为倾斜装置和构件运动装置是独立的。在该装置的第二传送机构与构件卸载出口区域之间,沿构件运动路线的横向拟定加入一个热缩性塑料层叠带,结果,当构件朝出口区域传送时,构件始终被热缩性塑料片包裹起来,这在存放期间内有利于构件快速完全凝结。另外,根据该装置的特征,可以预想到一个用于混凝土构件清洁的水再循环系统以及水被用于清理混凝土构件,残余的水被送到用与构成所述构件的混凝土加工作业里,由此减少了装置耗水量并且同时消除了污水的倒掉。这样,获得了允许在非常有利的情况下执行构件连续不断的制造的成组装置,获得了所制造的构件的高生产率和出色品质。附图说明图1以侧面正视授意图表示上述的成组装置。图2以俯视示意图表示成组装置。图3以图1正视图的放大视图表示该装置的上半部。图4以图1正视图的放大图表示该装置的下半部。图5以图2俯视图的放大图表示该装置的上半部。图6以横截面图表示带覆盖拱架的该装置。图7以正视图详细表示处于倾斜位置以收集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上的构件的输出传送机构。图8以透视图表示能依靠该装置实现的构件的一个例子。图9以侧视图表示在借助该装置的制造中对应于混凝土构件成型造型的构件,该装置在模具的成型边带的外侧具有限位止挡。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制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装置,它包括一在其上实现用于待制造构件(4)的模具的传送带(1),该传送带有一些用于卸下建筑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充实于该模具里的头(7,8),而在该传送带(1)后形成一条用于干燥已成型的构件(4)的传送带(2),并在一个出口(3)用于最终加工以便通过提起该成型构件(4)而取出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带(1)是金属板,在金属板上,启动一个标记笔(12)来绘制出待构建的构件(4),以便根据所述的绘图来放置隔离用分隔机构,并且与安置在传送带(1)上的且随该传送带(1)的运动相应运动的一些连续的边带(11)有关地决定出用于构建该构件(4)的成型模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埃乔里塞诺西亚因
申请(专利权)人:V埃乔里塞诺西亚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