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华专利>正文

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297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它由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和坯料夹持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包括中间支撑块、上、下夹板磨削刀组件、切劈刀组件以及坯料引导组件;坯料夹持固定装置由基座、力臂、摇臂及与其活动联接的滑杆组成,基座端部与滑杆的前部装有锯齿形夹持口用于即时夹持坯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一次完成筷子的切劈、磨削工作,高效省时,加工质量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非金属加工机具,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将预加工处理的竹筷子坯料一次切磨加工成型的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方法,筷子就是中华民族传统饮食器具中最有代表性的器具之一。传统的竹筷加工方法,都是将原竹修剪、切段、前处理、切片,然后将其切成条坯,并对条坯的四面进行切削、打磨精加工,最后进行后处理完成整个竹筷的加工过程。但是这种工艺繁琐,加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为此,本设计人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简化了传统工艺中的多道工序,使加工效率成倍提高,而且加工出的筷子外形美观、质量好。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作简便,能有效地简化筷子的精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的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本技术这样实现的它由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和坯料夹持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包括中间支撑块、上、下夹板、磨削刀组件、切劈刀组件以及坯料引导组件,一对中间支撑块支撑于的上下夹板之间构成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主体,中间支撑块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对对置的磨削刀组件,磨削刀组件的外侧装置切劈刀组件,切劈刀的外侧装置坯料引导组件。坯料夹持固定装置的槽形基座的一侧装置一摇臂轴座,其中的摇臂轴一端安装力臂,另一端安装摇臂,摇臂的下端插于可在基座槽中自由滑动的滑杆之施力槽口中,基座一端向上弯曲成侧“U”形,其端部有锯齿形夹持口,滑杆的前部装有锯齿形动夹持口,相对的两夹持口随摇臂的动作自由开合用于即时夹持坯料和拉出切磨好的筷子。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全新的结构设计,不仅使其结构简单,实现了切劈、磨削一次完成,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分工序加工所带来的费工,费时的弊端。而且实现方式简便,不需要专门的传动机械,只需将本装置与刨床的的传动机构联接起来即可工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机械的利用率。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不仅限于附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之半剖主视图;图2为图1之仰视图;图3为图1之右视图;图4为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切劈组件之半剖主视图;图5为图4之后视图;图6为图4之AA向视图;图7为坯料引导组件的支架部件之主视图;图8为图7之半剖后视图;图9为图7之BB向视图;图10为磨削组件的固定式结构磨削刀架之主视图;图11为图10之半剖仰视图;图12为图10之半剖俯视图;图13为磨削组件的活动式结构磨削刀架之主视图;图14为图13之仰视图;图15为坯料夹持固定装置之半剖主视图;图16为图15之CC向视图;图17为图15之左视图;图18为本技术之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由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和坯料夹持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图1-14示出了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及组件、部件结构。它包括中间支撑块1、上、下夹板2、3、磨削刀组件4、切劈刀组件5以及坯料引导组件6。一对中间支撑块1支撑于呈“工”字形的上下夹板2、3之间构成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主体,中间支撑块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对对置的磨削刀组件4,磨削刀组件4的外侧装置切劈刀组件5,切劈刀组件5的外侧装置坯料引导组件6。图4-6示出了切劈刀组件5的整体结构。它有一主框架,主框架中部有一侧呈哑铃形,另一侧呈矩形的孔,其间以切劈刀10为中心依次向上下两侧叠置竹筷引导口支架11、边料切削刀12以及边料引导口支架13,边料引导口支架13通过螺孔14用螺钉压紧。图7-9示出了坯料引导组件之支架6的结构。其整体呈“U”形,“U”形臂上有偏置的开口槽15,开口槽15中放置如图1中所示的配重压轮;“U”形支架的底部有支撑垫块16,它通过螺孔17用螺钉可以调节其高度;“U”形支架的四角分别设有与切劈刀组件5联接的孔,“U”形臂的顶端设有压片螺孔,用于锁紧如图1所示的压片以限位配重压轮7。图10-14示出了磨削刀组件4之整体结构,它由两两相对的活动式结构磨削刀架和固定式结构磨削刀架组成。固定式结构磨削刀架之架槽中设置两组相互平行的磨削刀8和引导刀9,并通过螺钉21、24从两个方向压紧于刀架的内槽中;通过联接板20与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上下夹板2、3联接,联接板20与刀架之间各设有一组拉向和推向的调节螺钉22、23,以便调整刀架的位置达到最佳的磨削效果。活动式结构磨削刀架整体上与固定式结构磨削刀架相同,只是在其与联接板联接的拉向螺钉上套有回位弹簧25,取代了推向螺钉23,以自动适应坯料厚度的变化,提高磨削效果。图15-17示出了本技术之坯料夹持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坯料夹持固定装置的槽形基座26的一侧装置一摇臂轴座29,其中的摇臂轴一端安装力臂32,另一端安装摇臂28,摇臂28的下端插于可在基座槽中自由滑动的滑杆27之施力槽口中。基座26一端向上弯曲成侧“U”形,其端部有锯齿形夹持口,滑杆27的前部装有锯齿形动夹持口30,相对的两夹持口随摇臂28的动作自由开合用于即时夹持坯料,以及拉出磨削好的筷子。在夹持口的侧面还安装有一可上下扳动的顶料杆31。图1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组组合装置的工作状态,即一套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与两套坯料夹持固定装置配合作业,实现全行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将两组组合在一起工作,充分利用刨床的传动动力。本技术通常利用牛头刨床上的工作台与传动机构进行工作,即将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安装于牛头刨床的导轨上,坯料夹持固定装置固定于牛头刨床的工作台上,就可构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机械。也可以与其他刨床或其他能满足本技术工作要求的机床配套工作,均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原理及工作过程1、首先将竹子原材加工成一双筷子宽窄的板状坯料;2、然后开动传动装置工作,当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远离坯料固定装置时(去程),将坯料夹持于坯料固定装置的夹持口中,在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摆回时(回程)即可将坯料切劈开形成筷子的前部,此时筷子的前部通过引导刀头进入两磨削刀头之间,当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去程时将筷子的前部磨削成圆形,并将加工完成的筷子退出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3、取下加工好的筷子,换上待加工的坯料,进行下一次的加工作业;4、两侧交替完成加工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5、如果筷子在退出过程中因打滑而没有完全退出,只要在装置回程时将顶料杆31的端部抬起,使筷子的后端穿过夹持口,同时将筷子加紧,待装置去程时将筷子拉出;6、最后经打磨,修整等工序完成成品的加工。本技术的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结构简单,用通用材料、通用设备即可加工制作。权利要求1.一种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由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和坯料夹持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A、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包括中间支撑块(1)、上、下夹板(2、3)、磨削刀组件(4)、切劈刀组件(5)以及坯料引导组件(6),一对中间支撑块(1)支撑于上下夹板(2、3)之间,构成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主体,中间支撑块(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对对置的磨削刀组件(4),磨削刀组件(4)的外侧装置切劈刀组件(5),切劈刀组件(5)的外侧装置坯料引导组件(6)。B、坯料夹持固定装置的槽形基座(26)上设有摇臂装置,基座(26)一端向上弯曲成侧“U”形,其端部有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筷切磨一次成型装置,由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和坯料夹持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A、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包括中间支撑块(1)、上、下夹板(2、3)、磨削刀组件(4)、切劈刀组件(5)以及坯料引导组件(6),一对中间支撑块(1)支 撑于上下夹板(2、3)之间,构成动态切磨成型加工装置的主体,中间支撑块(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对对置的磨削刀组件(4),磨削刀组件(4)的外侧装置切劈刀组件(5),切劈刀组件(5)的外侧装置坯料引导组件(6)。B、坯料夹持固定装置的槽形基 座(26)上设有摇臂装置,基座(26)一端向上弯曲成侧“U”形,其端部有锯齿形夹持口,基座槽中滑杆(27)的前部装有锯齿形动夹持口(30),相对的两夹持口随摇臂(28)的动作自由开合用于即时夹持坯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