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式切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155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鼓式切竹机,适用于竹子或植物稿秆的切片工序。该机刀辊下面设有由支承板,刀片及隔板组成的刀架,两侧墙板上设有对刀杆、回位弹簧、支承座和调节螺钉组成的对刀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实验证明,具有生产效率高,竹材利用率高,竹块合格率高,加工质量好等特点,增设对刀装置和刀架,使调装方便,装刀时间缩短2/3,且无物料阻塞现象。(*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鼓式切竹机,主要适用于生产竹材碎粒板的切片工序,即把竹子或玉米秆、棉秆等茎秆类物料切断成一定长度的片状,也可用于造纸行业的切竹作业。在现有技术中,如北京水工机械厂生产的B×243鼓式切竹机,该机的刀辊上对称装着两把动刀片,机体上装有一把定力片,动、定两刀片刃口间的工作间隙,按设计要求为0.3--0.8毫米。由于机器结构的限制,调整上述间隙十分麻烦只有当动刀片位于上方时,才能拧转刀鼓紧定螺钉将其固紧,然后再将动刀片旋至下方与定刀片对齐,从机体侧板上的观察孔目测其刃口间的距离,或由另一人用塞尺实测其间隙。若此间隙达不到要求时,又需将动刀片旋至上方进行调整,再旋至下方进行测量。如此循环,往往要重复2--4次才能调整合格。装刀时间长且精度低,两把刀的间隙很难调整一致,至使切出的竹片长短不一。为此,该机设有一个包角为120度的方孔筛板,使长度超标的竹料,由动刀片带回至定刀片处再次切断,但合格率仍不理想(约90%),而且增设筛板后,增加了出料阻力,至使粉末含量上升,材料利用率下降,机器负荷加重,大约每隔一小时就需停机一次,取下筛板排除阻塞物,否则机器将无法正常作业。电机频繁启动,既增加能耗,又降低生产率,并加重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高效节能、调装方便的鼓式切竹机。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鼓式切竹机,包括喂料槽、销轴、下喂料辊、上喂料辊、电机、刀辊和机体墙板,刀辊下面设有由支承板、刀片及隔板组成的刀架。两侧墙板上设有对刀杆,回位弹簧,支承座和调节螺钉组成的对刀装置。刀架的支承板、刀片及隔板之间成刚性连接,刀片之间以及隔板之间成等距分布,刀片与隔板相交形成漏料孔。刀片的刃口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刀片的楔角趋于90度。两个支承板上均布若干供安装及调整用的通孔,以便用螺栓将刀架安装在机体两侧墙板上。对刀装置的两个支承座分别固定在墙板两侧,调节螺钉和回位弹簧位于对刀杆的两端,在螺钉和弹簧的作用下,对刀杆可在支承座内自由移动。两个支承座上K点的连线到刀轴中心线的距离与定刀片刃口到刀轴中心线的距离相差小于1毫米。本技术经实施证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生产率高。增设对刀装置后,装刀时间缩短2/3。用刀架替代筛板后,不需停机排除阻塞物,每班节约辅助时间一小时。两项相加,可提高工效20%。2.竹材利用率高,粉末含量下降5%。粉末在后面几道工序中将白白损失掉,降低粉末含量就能提高竹材利用率。3.能耗省。现有技术因筛板阻塞,每班约需停机八次排除故障,使机器在重负荷下间断作业,因而能耗较大。本机在无阻塞的情况下连续作业,负荷较轻,故能耗较小。4.加工质量好,竹块合格率提高10%以上。附附图说明图1为刀辊、刀架、对刀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刀架B向展开图。图3为对刀装置D-D旋转图。图4为整机外形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机包括喂料槽(16)、销轴(17)、下喂料辊(18)、上喂料辊(19)、电机(20)及传动、变速机构。物料由人工沿喂料槽(16)纵向送入喂料辊工作区,在上、下喂料辊(19)(18)的共同作用下,以一定的送料速度通过定刀片(2)时,由安装在刀辊(6)上的两把动力片(3)将其切成约30毫米长的小节,在重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刀片(11)与隔板(12)形成的漏料孔排出。上喂料辊(19)能绕销轴(17)转动。可随喂入量的变化而上下摆动。刀架(1)的支承板(10)固定在两侧机体墙板(9)的内侧。刀架(1)与动刀片(3)的间隙可在0.5——1毫米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在定刀片(2)处未切断的物料,通过刀架(1)上的刀片(11)时能被动刀片(3)再次切断后排出。三把刀片(11)的刃口位于的圆柱半径比动刀片(3)所在圆柱的半径大1毫米,三把刀片刃口与动刀片刃口间的距离在0.5——1毫米范围内。调装动刀片(3)时,先拧紧调节螺钉(15),使对刀杆(8)前移靠紧支承座(14)的工作面A,这时支承座(14)上K点到刀轴中心的距离正好比定刀片的刃口到刀轴中心的距离小0.5毫米(由加工保证)。将动刀片(3)的刃口调到与K点重合后,旋转紧固螺钉(5),依靠刀鼓(4)的斜面固紧动刀片(3),最后再拧松调节螺钉(15),使对刀杆(8)在回位弹簧(13)的作用下后退到原来位置,即完成第一把动刀片(3)的调装工作。这样调装动刀片(3)与定刀片(2)刃口间的间隙必然在0.3——0.8毫米范围内。将刀轴(7)旋转180度。再按上述方法重复一次,即可完成第二把动刀片的调装工作。本实施例外型尺寸长×宽×高为2800×820×630毫米。权利要求1.一种鼓式切竹机,包括喂料槽(16)、销轴(17)、下喂料辊(18)、上喂料辊(19)、电机(20)、刀辊(6)和机体墙板(9),其特征在于刀辊下面设有由支承板(10)、刀片(11)及隔板(12)组成的刀架(1);两侧墙板上设有由对刀杆(8)、回位弹簧(13)、支承座(14)和调节螺钉(15)组成的对刀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竹机,其特征在于支承板,刀片及隔板之间成刚性连接,刀片的刃口位于同一圆柱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竹机,其特征在于刀片之间以及隔板之间成等距分布,刀片与隔板相交形成漏料孔,刀片的楔角趋于90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竹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承板上均布若干供安装及调整用的通孔。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切竹机,其特征是调节螺钉和回位弹簧位于对刀杆的两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竹机,其特征是两个支承座上K点的连线到刀轴(7)中心线的距离与定刀片刃口到刀轴中心线的距离相差小于1毫米。专利摘要一种鼓式切竹机,适用于竹子或植物稿秆的切片工序。该机刀辊下面设有由支承板,刀片及隔板组成的刀架,两侧墙板上设有对刀杆、回位弹簧、支承座和调节螺钉组成的对刀装置。本技术经实验证明,具有生产效率高,竹材利用率高,竹块合格率高,加工质量好等特点,增设对刀装置和刀架,使调装方便,装刀时间缩短2/3,且无物料阻塞现象。文档编号B27L5/00GK2066800SQ9020015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3日专利技术者陈兴富, 牟维举, 徐克 申请人:四川省万县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式切竹机,包括喂料槽(16)、销轴(17)、下喂料辊(18)、上喂料辊(19)、电机(20)、刀辊(6)和机体墙板(9),其特征在于刀辊下面设有由支承板(10)、刀片(11)及隔板(12)组成的刀架(1);两侧墙板上设有由对刀杆(8)、回位弹簧(13)、支承座(14)和调节螺钉(15)组成的对刀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富牟维举徐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万县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