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德武专利>正文

木材色差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30498 阅读:10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木材色差的处理方法,是在平地或托架上,按一层木材,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顺序码垛,在垛上框架内放置锯沫或刨花,从上至下层方向淋水,每隔4~6小时淋水一次,每次整垛淋透水为止,在10~40℃常温下,木材及锯沫或刨花经90~140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或按1M↑[3]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20~30kg比例,将两者置于容器内,用板架和重物压住,在容器内加入使两者浸于水中的适量水,在60~90℃水温下,木材及锯沫或刨花经过48~72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后出窑即为成品。处理方法简便,无污染,费用低,经处理的木材色调自然、一致,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
技术介绍
木材加工成板、方材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差,这是木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木材色差的存在严重影响木材的质量和价格,也给木材的深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是采用氨水、双氧水等化学处理方法。这种化学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处理费用高、且污染环境,通常使处理后的木材变白,变质,缺少木材的自然色感;另一种是采用对木材喷水、且用可降解塑料包裹木材处理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费工费时、处理费用高,通常处理后的木材色调仍有很大差异,影响木材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木材加工过程中的锯沫、刨花为处理材料,提供一种,其方法简便,处理过程中无污染,处理费用低,经处理的木材色调自然、一致,质量好。本专利技术是在一个总体构思下,采用两种相一致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为木材堆放色差的处理方法;另一种是容器水浸。其一是一种,其特殊之处是在平地或托架上,按一层锯解后的木材,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顺序依次累计码垛,在最上面的木材层上放置框架,在所述的框架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从上层至下层方向淋水,每隔4~6小时淋水一次,每次整垛淋透水为止,在10~40℃常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90~140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所述的一层木材与另一层木材横、纵向呈井字型摆放,每层木材与木材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平缝、立缝为10~15mm,每层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厚度比例为10∶4~5,在框架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厚度为100~150mm。其二是一种,其特殊之处是按1M3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20~30kg比例,将两者置于容器内,用板架和重物压住,在容器内加入使两者浸于水中的适量水,在60~90℃容器水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48~72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本专利技术为物理方法,其方法简便,省工省时,处理过程中无污染,处理费用低,经处理的木材色调自然、一致,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木材堆放色差的处理方法中木材堆放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木材堆放色差的处理方法,是在平地或托架1上,按一层锯解后的木材3,一层与木材3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2的顺序依次累计码垛,在最上面的木材层3上放置框架4,在所述的框架4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2,一层木材3与另一层木材3横、纵向呈井字型摆放,每层木材与木材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平缝、立缝为10~15mm,每层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厚度比例为10∶4~5,在框架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厚度为100~150mm。从上层至下层方向淋水,每隔4~6小时淋水一次,每次整垛淋透水为止,在10~40℃常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90~140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烘干窑采用现有的常用烘干窑。实施例2容器水浸,按1M3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20~30kg比例,将两者置于容器内,用板架和重物压住,在容器内加入使两者浸于水中的适量水,在60~90℃容器水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48~72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容器为金属容器,或水泥制成的容器均可。使容器内的水温达到60~90℃是在容器底下设置加热容器的火道。经实施例1和2处理的木材,色调自然、一致,成品率为90~95%。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在平地或托架上,按一层锯解后的木材,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顺序依次累计码垛,在最上面的木材层上放置框架,在所述的框架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从上层至下层方向淋水,每隔4~6小时淋水一次,每次整垛淋透水为止,在10~40℃常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90~140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层木材与另一层木材横、纵向呈井字型摆放,每层木材与木材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平缝、立缝为10~15mm,每层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厚度比例为10∶4~5,在框架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厚度为100~150mm。3.一种,其特征是按1M3木材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20~30kg比例,将两者置于容器内,用板架和重物压住,在容器内加入使两者浸于水中的适量水,在60~90℃容器水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48~72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全文摘要一种,是在平地或托架上,按一层木材,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顺序码垛,在垛上框架内放置锯沫或刨花,从上至下层方向淋水,每隔4~6小时淋水一次,每次整垛淋透水为止,在10~40℃常温下,木材及锯沫或刨花经90~140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或按1M文档编号B27K5/04GK1621209SQ20041001138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马德武 申请人:马德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材色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平地或托架上,按一层锯解后的木材,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的顺序依次累计码垛,在最上面的木材层上放置框架,在所述的框架内放置最上一层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从上层至下层方向淋水,每隔4~6小时淋水一次,每次整垛淋透水为止,在10~40℃常温下,木材及与木材同树种的锯沫或刨花经过90~140小时的脱浆,析出色素,使木材色差均匀置换后,再将木材置于烘干窑内,在70~100℃窑温下,木材经200~260小时的定色烘干处理,木材出窑即为处理后的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武
申请(专利权)人:马德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