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3月8日、申请号为200710085863.3、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流-激发发光元件。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别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积极研究和开发使用发光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的基本结构通过将包含发光有机化合物层插入一对电极之间而形成。通过向该元件施加电压,电子和空穴被分开地从所述电极对注入包含发光有机化合物层,和电流流动。然后,这些载体(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造成发光有机化合物处于激发态和在激发态返回至基态时发光。由于这种机理,如上所述的发光元件称作电流-激发发光元件。应该注意,通过有机化合物形成的激发态可以是单重峰激发态或三重峰激发态。单重峰激发态的光发射称作荧光,和三重峰激发态的光发射称作磷光。这种发光元件的一个大的优点在于,发光元件可被制成薄和重量轻的,因为发光元件由厚度,例如,约0.1μm的有机薄膜形成。另外,非常高的响应速度是另一优点,因为载体注射和光发射之间的时间是约1μsec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物质的第一层,其中第一层包含:发光层;包含第一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包含第二有机化合物的第三层;和包含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的第四层,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光传导性能,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设置在第二电极和发光层之间,其中第四层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其中第一有机化合物的颜色和第二有机化合物的颜色是互补的,且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总厚度为150nm或更多。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3.08 JP 2006-0619691.一种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物质的第一层,其中第一层包含:发光层;包含第一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第二层为N-型半导体层;包含第二有机化合物的第三层,第三层为P-型半导体层;和包含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的第四层,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光传导性能,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设置在第二电极和发光层之间,其中第四层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其中N-型半导体层的颜色和P-型半导体层的颜色是互补的,其中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在可见光区域各自具有吸收峰,其中当P-型半导体层在大于或等于540nm和低于或等于760nm的波长区域内具有吸收峰时,N-型半导体层在大于或等于380nm和低于540nm的波长区域内具有吸收峰,其中N-型半导体层包含3,4,9,10-苝四羧酸二酸酐,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N,N'-二甲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1,4,5,8-萘四羧酸二酸酐,或1,4,5,8-萘四羧酸二酰亚胺中的任何物质,且其中P-型半导体层包含酞菁,铜酞菁,锌酞菁,氧钒基酞菁,钛氧基酞菁,镍酞菁,并五苯,或6,13-二苯基并五苯中的任何物质。2.一种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物质的第一层,其中第一层包含:发光层;包含第一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第二层为N-型半导体层;包含第二有机化合物的第三层,第三层为P-型半导体层;和包含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的第四层,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光传导性能,其中第二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信晴,瀬尾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