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6946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24 19:40
一种水田作业机,在机体的前部具有: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8、19);传递来自行驶用的变速装置(18、19)的动力的行驶传动轴(20);以及向右前轮及左前轮(1)传递动力的前轮差动机构(21)。借助第一传动机构(20a、21b)将行驶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给前轮差动机构(21)。具有向右后轮及左后轮(2)传递动力的后轮传动轴(22),并借助第二传动机构(20b、22a)将行驶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给后轮传动轴(22)。上述水田作业机可实现前轮差动机构的耐久性的提高以及低成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田作业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乘用型插秧机、乘用型直播机等水田作业机中向前轮和后轮传递动力的行驶传动系统的构造、以及向机体所具有的水田作业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动系统的构造。
技术介绍
在作为水田作业机的一例的乘用型插秧机中,具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构成为,在机体的前部具有行驶用的变速装置、以及对右前轮及左前轮传递动力的前轮差动机构,将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的动力借助正齿轮传递给前轮差动机构(差动箱)。并构成为,具有对右后轮及左后轮传递动力的后轮传动轴,将传递给前轮差动机构(差动箱)的动力借助锥齿轮传递给后轮传动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1572号公报(参照图4的29、29a、30、31、35、3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前轮差动机构(差动箱)具有:传递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的动力的输入部分(正齿轮)、以及对后轮传动轴传递动力的输出部分(锥齿轮)这两个传动部分。由此,前轮差动机构(差动箱)的构造变得复杂化及大型化,成为要担心前轮差动机构的耐久性下降以及高成本化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田作业机,该水田作业机在具有向前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田作业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的前部具有:行驶用的变速装置;传递来自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的动力的行驶传动轴;以及向右前轮及左前轮传递动力的前轮差动机构,该水田作业机构成为借助第一传动机构将所述行驶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前轮差动机构,该水田作业机具有向右后轮及左后轮传递动力的后轮传动轴,借助第二传动机构将所述行驶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后轮传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29 JP 2012-0774441.一种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的前部具有:行驶用的变速装置;传递来自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的动力的行驶传动轴;以及向右前轮及左前轮传递动力的前轮差动机构,该水田作业机构成为借助第一传动机构将所述行驶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前轮差动机构,该水田作业机具有向右后轮及左后轮传递动力的后轮传动轴,借助第二传动机构将所述行驶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后轮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由跨设于所述行驶传动轴及所述后轮传动轴的锥齿轮构成,向右前轮及左前轮传递动力的右前轮传动轴及左前轮传动轴从所述前轮差动机构向机体左右方向伸出,所述行驶传动轴与所述右前轮传动轴及左前轮传动轴平行地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所述后轮传动轴设置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由跨设于所述行驶传动轴及所述前轮差动机构的正齿轮构成,所述行驶用的变速装置由主变速装置和副变速装置构成,作业传动轴将从所述主变速装置分歧而来的动力传递给设置于机体的水田作业装置,该作业传动轴俯视时沿机体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后轮传动轴的上侧,从所述副变速装置向所述右前轮及左前轮、所述右后轮及左后轮传递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俯视时隔着所述前轮差动机构地设置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一方侧,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及后轮传动轴俯视时隔着所述前轮差动机构地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另一方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传动轴俯视时设置在机体左右中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轮传动轴或左前轮传动轴与所述后轮传动轴设置成俯视时交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可制动所述后轮传动轴的制动器设置在所述后轮传动轴,并设置成俯视时位于所述右前轮传动轴或左前轮传动轴的机体前侧或者机体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岛祥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