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24237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0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它包括机架、左裂片板、右裂片板和滑配在机架上的连接拉杆以及驱使连接拉杆在机架上做上下往复直线移动的凸轮驱动机构,左裂片板的一端滑配在机架的一侧,右裂片板的一端滑配在机架的另一侧,左裂片板的另一端、右裂片板的另一端以及连接拉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片裂片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消除人为的随机性和误差,提高其裂片效率和裂片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属于太阳能电池片

技术介绍
目前,光伏太阳能晶硅电池片已发展为绿色新能源的心脏,光伏产业已具规模化,提升晶硅电池片的发电效率,已成为业界的追求的目标,现有的晶硅电池片的主要规格尺寸为:多晶电池片156mm×156mm,或单晶电池片125mm×125mm,为提升电池片的发电效率,电池片新的工艺要求现有电池片的形状进行分割,如将多晶156mm×156mm分割成156mm×78mm,一分为二。分割工序分两步,一是进行激光切线(电池片非断裂,激光不损伤减反射膜),二是进行掰断。目前掰断都是人工用手作业,还没有一种机构或自动化设备代替这一人工作业。人工裂片效率低,破片率高,研发自动裂片机构已成为光伏新工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它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片裂片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消除人为的随机性和误差,提高其裂片效率和裂片合格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它包括机架、左裂片板、右裂片板和滑配在机架上的连接拉杆以及驱使连接拉杆在机架上做上下往复直线移动的凸轮驱动机构,左裂片板的一端滑配在机架的一侧,右裂片板的一端滑配在机架的另一侧,左裂片板的另一端、右裂片板的另一端以及连接拉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的机架的中部开有垂直滑槽,所述的连接拉杆滑配在垂直滑槽内。所述的机架的两侧分别开有水平滑槽,所述的左裂片板的一端和右裂片板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滚动轴承,左裂片板的一端和右裂片板的一端分别通过水平滑槽和第一滚动轴承的配合滑配在机架上。进一步,所述的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凸轮盘、转轴和带动转轴旋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活动连接,凸轮盘安装在转轴上,凸轮盘上开有曲线轮廓槽,所述的连接拉杆的另一端滑配在曲线轮廓槽内。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拉杆有两个,所述的凸轮盘也有两个,凸轮盘分别安装在转轴的两端,每个连接拉杆对应一个凸轮盘。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的连接拉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滑配在曲线轮廓槽内。更进一步,所述的曲线轮廓槽具有顶圆位和基圆位,当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处于基圆位时,左裂片板和右裂片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处于顶圆位时,左裂片板和右裂片板的夹角为极限裂片角度α。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裂片前,右裂片板和左裂片板处于同一平面,即两板之间的夹角为180°,此时凸轮盘的作用位置在基圆位,即连接拉杆的另一端的升程为零,未裂电池片放在右裂片板和左裂片板的上面,由于裂片板有真空负压作用力,未裂电池片被吸附在右裂片板2和左裂片板3上面,完成了裂片前准备工作,凸轮驱动机构动作时,即当驱动电机带动凸轮盘旋转时,连接拉杆向上提升,带到右裂片板和左裂片板形成裂片角度,当凸轮盘的作用位置在凸轮盘的顶圆位位置,即连接拉杆的另一端的升程为最大时,右裂片板和左裂片板形成极限裂片角度为161°,未裂电池片经过裂片的角度和力度,获得已裂电池片,即两个半片电池片,凸轮驱动机构是这样工作的,驱动电机旋转凸轮盘,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在曲线轮廓槽内滑动,凸轮盘驱动连接拉杆进行垂直方向上下运动,连接拉杆带动左裂片板和右裂片板的另一端进行上下运动,而左裂片板和右裂片板的一端在机架的水平卡槽里做从动的水平方向移动,形成裂片角度和力度,这样就通过驱动电机旋转凸轮盘、凸轮盘带动裂片板形成裂片角度的简易机构,实现太阳能电池片的裂片功能,实现裂片操作性和作用力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消除人为的随机性和不可操作性。破片率有所降低,手工掰断的不良率1%,电动裂片机构作业不良率0.1%以下,不良率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的装配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凸轮盘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片初始放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片的裂片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片初始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片裂片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它包括机架1、左裂片板3、右裂片板2和滑配在机架1上的连接拉杆5以及驱使连接拉杆5在机架1上做上下往复直线移动的凸轮驱动机构,左裂片板3的一端滑配在机架1的一侧,右裂片板2的一端滑配在机架1的另一侧,左裂片板3的另一端、右裂片板2的另一端以及连接拉杆5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机架1的中部开有垂直滑槽1-1,连接拉杆5滑配在垂直滑槽1-1内,垂直滑槽1-1对连接拉杆5在机架1上的滑动起导向作用。如图2所示,机架1的两侧分别开有水平滑槽1-2,左裂片板3的一端和右裂片板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滚动轴承2-1,左裂片板3的一端和右裂片板2的一端分别通过水平滑槽1-2和第一滚动轴承2-1的配合滑配在机架1上,水平滑槽1-2对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在机架1上的滑动起导向作用。如图2、3所示,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凸轮盘4-1、转轴4-2和带动转轴4-2旋转的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通过联轴器6与转轴4-2活动连接,凸轮盘4-1安装在转轴4-2上,凸轮盘4-1上开有曲线轮廓槽4-1-12,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滑配在曲线轮廓槽4-1-12内。如图2所示,连接拉杆5有两个,凸轮盘4-1也有两个,凸轮盘4-1分别安装在转轴4-2的两端,每个连接拉杆5对应一个凸轮盘4-1。如图2所示,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滚动轴承5-1,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5-1滑配在曲线轮廓槽4-1-12内。如图3所示,曲线轮廓槽4-1-12具有顶圆位4-1-1和基圆位4-1-2,当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处于基圆位4-1-2时,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处于顶圆位4-1-1时,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的夹角为极限裂片角度α。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裂片前,右裂片板2和左裂片板3处于同一平面,即两板之间的夹角为180°,此时凸轮盘4-1的作用位置在基圆位4-1-2,即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的升程为零,未裂电池片8放在右裂片板2和左裂片板3的上面,由于裂片板有真空负压作用力,未裂电池片8被吸附在右裂片板2和左裂片板3上面,完成了裂片前准备工作,凸轮驱动机构动作时,即当驱动电机7带动凸轮盘4-1旋转时,连接拉杆5向上提升,带到右裂片板2和左裂片板3形成裂片角度,当凸轮盘4-1的作用位置在凸轮盘4-1的顶圆位4-1-1位置,即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的升程为最大时,右裂片板2和左裂片板3形成极限裂片角度为161°,未裂电池片8经过裂片的角度和力度,获得已裂电池片9,即两个半片电池片,凸轮驱动机构是这样工作的,驱动电机7旋转凸轮盘4-1,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在曲线轮廓槽4-1-12内滑动,凸轮盘4-1驱动连接拉杆5进行垂直方向上下运动,连接拉杆5带动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的另一端进行上下运动,而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的一端在机架1的水平卡槽1-2里做从动的水平方向移动,形成裂片角度和力度,这样就通过驱动电机7旋转凸轮盘4-1,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左裂片板(3)、右裂片板(2)和滑配在机架(1)上的连接拉杆(5)以及驱使连接拉杆(5)在机架(1)上做上下往复直线移动的凸轮驱动机构,左裂片板(3)的一端滑配在机架(1)的一侧,右裂片板(2)的一端滑配在机架(1)的另一侧,左裂片板(3)的另一端、右裂片板(2)的另一端以及连接拉杆(5)的一端铰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动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左裂片板(3)、右裂片板(2)和滑配在机架(1)上的连接拉杆(5)以及驱使连接拉杆(5)在机架(1)上做上下往复直线移动的凸轮驱动机构,左裂片板(3)的一端滑配在机架(1)的一侧,右裂片板(2)的一端滑配在机架(1)的另一侧,左裂片板(3)的另一端、右裂片板(2)的另一端以及连接拉杆(5)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的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凸轮盘(4-1)、转轴(4-2)和带动转轴(4-2)旋转的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通过联轴器(6)与转轴(4-2)活动连接,凸轮盘(4-1)安装在转轴(4-2)上,凸轮盘(4-1)上开有曲线轮廓槽(4-1-12),所述的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滑配在曲线轮廓槽(4-1-12)内,驱动电机(7)带动凸轮盘(4-1)旋转,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在曲线轮廓槽(4-1-12)内滑动,凸轮盘(4-1)驱动连接拉杆(5)进行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连接拉杆(5)带动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的另一端进行上下运动,而左裂片板(3)和右裂片板(2)的一端在机架(1)里做从动的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形成裂片角度和力度;所述的曲线轮廓槽(4-1-12)具有顶圆位(4-1-1)和基圆位(4-1-2),当连接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同朱留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