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切、打孔两用机,用于纸张的裁切或打孔,包括有本体、刀具切换装置及至少一个打孔装置;其中,该本体具有架体构件及与该架体构件相连接的连接机构;在该架体构件上设有刀具切换装置,该刀具切换装置包括有用于变换不同加工位置的切换构件及对应于切换构件设置的裁切刀组;在该架体构件上且对应于切换构件设有打孔装置;由此,移动切换构件以变换不同的加工位置,可实现裁切及打孔的双重功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裁切、打孔两用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纸张进行裁切或打孔的文具用品,利用移动切换构件以变换不同的加工位置,以实现裁切及打孔的双重功能。
技术介绍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受限于狭窄的办公空间,经常为整理桌面、厨柜的文具用品而浪费相当多的宝贵时间,其中文具用品中的打孔机、裁切机等更是办公的必用品,因此如何对这些文具用品加以集合制作而成为具有多功能及大幅减少放置空间的文具用品,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用于纸张的开孔作业,制造有各种不同规格的打孔机,而用以整理文书数据的档案夹亦设有两孔、三孔及四孔等各种不同型态,使得现有的打孔机种类众多复杂,其中大型的体积庞大不利于收藏放置,但小型的功用仅限于短孔距,使用的范围受到相当大的拘束。另外,用于纸张的裁切作业,是以剪刀、美工刀或裁切机进行剪裁,其中以剪刀、美工刀进行裁切不仅作业速度缓慢,且所剪切出的纸张边缘亦不平直整齐,而以裁切机裁切虽具有切口平直裁切快速的优点,但其亦存在有体积庞大不利收藏的问题。因此,若能将打孔机与裁切机加以集合而形成一体,令使用者在使用上较为简单、方便,且在收藏上亦可大幅缩小放置空间,并在成本支出上亦能获得大幅降低,必是广大使用者所殷切期待的,且可预知这种结构势必成为未来文具用品市场的主流。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技术。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裁切、打孔两用机,其利用移动切换构件以变换不同的加工位置,实现对被加工物进行裁切及打孔的双重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裁切、打孔两用机,其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具有架体构件及与该架体构件相连接的连接机构;刀具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架体构件上,该刀具切换装置包括有用于变换不同加工位置的切换构件及对应于该切换构件设置的裁切刀组;以及至少一个打孔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架体构件上,且对应于所述刀具切换装置的切换构件设置。本技术的裁切、打孔两用机变换不同的加工位置,实现对被加工物进行裁切及打孔的双重功能。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的固定构件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的扳扣构件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刀具切换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打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与底座相连接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与底座相连接的组合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应用于打孔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应用于裁切低厚度纸张的使用状态图;图10为本技术应用于裁切高厚度纸张的使用状态图(一);图11为本技术应用于裁切高厚度纸张的使用状态图(二)。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本体11-架体构件111-第一架体 1111-容屑室1112-承载部112-第二架体 1121-长槽113-滑轨 114-左对接部 115-右对接部12-连接机构121-固定构件 1211-移动块 1212-固定块1213-压缩弹簧 1214-插接部 1215-孔洞1216-入屑槽1217-连通孔122-扳扣构件 1221-固定座 1222-枢轴1223-扭力弹簧 1224-扳柄1225-插接部1226-支架 1227-轴孔1228-轴孔1229-扣勾2-刀具切换装置21-盖体组件211-上盖体 212-下盖体2121-凹槽 2122-导槽2123-扣槽213-第一容置部 214-第二容置部22-切换构件221-推杆 222-下压件23-裁切刀组231-裁切刀架 2311-弹片2312-圆柱 232-刀轴 233-裁切刀234-裁切刀护盖 2341-导轨2342-扣勾2343-缺口24-连接块 241-嵌入槽3-打孔装置31-打孔刀架311-连通孔 312-置纸槽313-螺孔 32-打孔刀具 321-缺槽33-弹性体 34-扣件 35-定位件36-垫片4-底座41-顶板42-枢轴连接部421-支架 422-枢轴 43-容屑口 44-槽口441-扣合部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裁切、打孔两用机,主要包括本体1、刀具切换装置2及至少一个打孔装置3,其中本体1包括架体构件11及与架体构件11相连接的连接机构12。架体构件11包括有第一架体111及第二架体112;第一架体111及第二架体112可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长条体,在其上方设有滑轨113,并在其两端分别形成有左、右对接部114、115;在第一架体111的底部设有容屑室1111,在容屑室1111上方具有承载部1112;在第二架体112的侧边设有长槽1121。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的固定构件及扳扣构的件立体分解图。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机构12包括固定构件121及扳扣构件122。固定构件121包括有移动块1211、固定块1212及多个压缩弹簧1213。在移动块1211后方设有插接部1214,前方设有两纵向孔洞1215;另外,在移动块1211的下方处设有L形的入屑槽1216。插接部1214与架体构件11的左对接部114相互嵌入连接。压缩弹簧1213设置在孔洞1215内,并利用固定块1212嵌接压掣。固定块1212具有连通孔1217。扳扣构件122包括有固定座1221、枢轴1222、扭力弹簧1223及扳柄1224。固定座1221具有与架体构件11的右对接部115相互嵌入连接的插接部1225,在固定座1221后方延伸有支架1226;在支架1226及扳柄1224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轴孔1227、1228,枢轴1222穿入各轴孔1227、1228及扭力弹簧1223,将支架1226、扳柄1224及扭力弹簧1223相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扭力弹簧1223的弹力作用,形成扳动扣固结构。图4为本技术的刀具切换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刀具切换装置2包括有盖体组件21、切换构件22、裁切刀组23及多个连接块24。盖体组件21包括上盖体211及连接在上盖体211下方的下盖体212。在上、下盖体211、212间形成有第一容置部213及第二容置部214。在上盖体211的中央处设有通槽2111;下盖体212呈倒L形,在其横板下方且位于第一容置部213的四端角设有凹槽2121;在其纵板的两侧设有纵向导槽2122;在第二容置部214设有两扣槽2123。切换构件22设置在上、下盖体211、212之间,其包括推杆221及连接在推杆221下方的下压件222。推杆221呈倒T形,其纵向部凸伸露出上盖体211的通槽2111外部,使推杆221可在上盖体211上前、后移动;下压件222为倒立等腰三角形,设置在第一容置部213内,且其底缘凸伸露出下盖体212的横板底缘。裁切刀组23连接在下盖体212的纵板上,其包括裁切刀架231、刀轴232、裁切刀233及裁切刀护盖234。裁切刀架231设置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裁切、打孔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架体构件及与所述架体构件相连接的连接机构;刀具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架体构件上,所述刀具切换装置包括有用于变换不同加工位置的切换构件及对应于所述切换构件设置的裁切 刀组;以及至少一个打孔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架体构件上,且对应于所述刀具切换装置的切换构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照东,吕鸿洲,
申请(专利权)人:正典行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