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吉春专利>正文

蜂巢型水稻育苗盘用抛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1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水稻抛秧用机械,由地轮、被动链轮、链条、主动链轮、蜂巢型育苗盘、抛秧槽、推秧杆、套管、连杆等组成,推秧杆在连杆的带动下,在套管内作往复运动,向前运动时推秧杆进入育苗盘的育苗孔中,将秧苗推入抛秧槽,落入田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抛秧位置准确,株行距可调,抛秧密度可控,作业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为大面积普及推广提供了条件。(*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巢型水稻育苗盘用抛秧机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秧苗栽植机械,特别是一种蜂巢型水稻育苗盘用抛秧机。目前,国内外水稻抛秧机多种,但一般均为乱抛秧,抛出的秧苗位置不定,单位面积之间穴数相差较大。抛秧后尚需人工稀植或补抛,抛秧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影响了大面积普及推广。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水稻抛秧机的不足之处。研制一种抛秧位置准确,可以按农艺要求横竖成行,株行距可调,抛秧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不伤苗的蜂巢型水稻育苗盘用抛秧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安装在套管内的推秧杆与连杆的一端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装在曲轴上,与推秧杆相配合的育苗盘安置于两侧边带有棘齿条的铝合金框内,棘齿条的下侧装有升盘器和棘爪,育苗盘前下方的机架上装有抛秧槽。本技术实现方案中与推秧杆相配合的育苗盘上的育苗孔为蜂巢型通孔。本技术推秧杆将秧苗从育苗盘中推出后,秧苗沿着抛秧槽抛入田中。秧位准确,秧苗带土块入田,不伤苗不缓苗,有利于水稻增产。育苗盘采用蜂巢型通孔,结构合理,可有效利用育苗盘面积,使单位育苗盘面积的育苗株、穴数增加。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推秧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巢型水稻育苗盘用抛秧机,由地轮、机架、育苗盘组成,其特征是安装在套管[19]内的推秧杆[18]与连杆[20]的一端相连接,连杆[20]的另一端装在曲轴[21]上,与推秧杆[18]相配合的育苗盘[14]安置于两侧边带有棘齿条[12]的铝合金框[13]内,棘齿条[12]的下侧装有升盘器[15]和棘爪[8],育苗盘[14]前下方的机架[7]上装有抛秧槽[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型水稻育苗盘用抛秧机,由地轮、机架、育苗盘组成,其特征是安装在套管[19]内的推秧杆[18]与连杆[20]的一端相连接,连杆[20]的另一端装在曲轴[21]上,与推秧杆[18]相配合的育苗盘[14]安置于两侧边带有棘齿条[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吉春刘桂封
申请(专利权)人:赵吉春刘桂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