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煤中钒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169548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煤中钒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其技术方案是:用pH为5.5~6.5的缓冲溶液、pH为4.5~5.5的缓冲溶液、体积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质量浓度为4g/L的氟化氢铵溶液和氢氧化钠分步提取石煤中六种物相,分别是钒的吸附态及其游离氧化物、方解石、有机质、铁氧化物、硅酸盐矿物和石煤中的其它矿物。所得溶液加入掩蔽剂消除铁、钛等离子的干扰后,加入5-Br-PADAP和过氧化氢溶液,在pH为0.5~2.0时,用分光光度计测得不同溶液中钒的含量,计算出六种含钒物相中的钒的占有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分析石煤中钒的各种赋存状态,具有结果全面且准确、使用的药剂安全、对设备要求低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煤中钒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一、称取0.5000~1.0000g的石煤放入锥形瓶中,加入50ml的pH为5.5~6.5的缓冲溶液,在90~100oC条件下搅拌2~3h,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得到第一上清液和第一残渣;再将第一残渣用蒸馏水洗涤,固液分离,洗涤3~4次,得到第一洗涤液和第一洗涤渣;然后将第一上清液与第一洗涤液合并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第一洗涤渣转入锥形瓶中,加入50ml的pH为4.5~5.5的缓冲溶液,在90~100oC条件下搅拌1~2h,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得到第二上清液和第二残渣;再将第二残渣用蒸馏水洗涤,固液分离,洗涤3~4次,得到第二洗涤液和第二洗涤渣;然后将第二上清液与第二洗涤液合并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第二洗涤渣转入锥形瓶中,加入50ml的体积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55~65oC条件下搅拌1~2h,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得到第三上清液和第三残渣;再将第三残渣用蒸馏水洗涤,固液分离,洗涤3~4次,得到第三洗涤液和第三洗涤渣;然后将第三上清液与第三洗涤液合并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第三洗涤渣转入锥形瓶中,加入50ml的体积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在90~100oC条件下搅拌1~2h,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得到第四上清液和第四残渣;再将第四残渣用蒸馏水洗涤,固液分离,洗涤3~4次,得到第四洗涤液和第四洗涤渣;然后将第四上清液与第四洗涤液合并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的第四洗涤渣转入锥形瓶中,加入50ml的质量浓度为4%的氟化氢铵溶液,在90~100oC条件下搅拌2~3h,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得到第五上清液和第五残渣;再将第五残渣用蒸馏水洗涤,固液分离,洗涤3~4次,得到第五洗涤液和第五洗涤渣;然后将第五上清液与第五洗涤液合并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得的第五洗涤渣烘干至恒重,转入耐腐蚀和耐高温的容器中,在750~800oC条件下焙烧20~30min;然后向焙烧后的第五洗涤渣中加入氢氧化钠3~6g,在600~650oC条件下保温20min,再用90~100oC的蒸馏水将本步骤所述容器内的固体溶解入100ml烧杯中,往烧杯中加入体积浓度为40%的硫酸溶液25~50ml,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步骤七、溶液中钒含量的测定:分别取步骤一至步骤六中定容后的溶液各10ml,依次转入50ml的比色管中,然后往每支比色管中各加入2.0~5.0ml的掩蔽剂,用体积浓度为50%的磷酸和1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每支比色管中溶液的pH值至0.5~2.0,再分别往每支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0~5.0ml的0.4g/L的5?Br?PADAP溶液和1.0~2.0ml的体积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反应10min;最后在595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每支比色管中溶液的吸光度,依次获得钒的吸附态及其游离氧化物、方解石、有机质、铁的氧化物、硅酸盐矿物和其它矿物中的钒的含量,通过计算即得上述几种含钒物相中的钒的占有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敏边颖包申旭刘涛黄晶陈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