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剃须刀刀具的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456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剃须刀的包括外刀具和多个内刀片的刀具组合,它们由包含Fe-Cr不锈钢基片和能改善硬度与耐磨性能的硬化层的铁基合金制成。基片的维氏硬度为400以上。硬化层的维氏硬度至少为700而厚度为2-15微米。当抛光铁基合金具形成外刀具和内刀片时,可以提供切削刀刃锋利的外刀具和内刀片,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在切削刀刃上产生毛刺或者微小的缺口。(*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剃须刀用的刀具组合,尤其涉及一组外刀具和内刀片,它们均由表面硬度改进的相同材料制成。过去,一般将马氏体不锈钢或时效硬化不锈钢用作诸如电动剃须刀或理发推子一类刀具的刀片。虽然这种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未能始终提供使刀具延长足够寿命,但它们仍呈现优良的机械耐久性和抗冲击性。此外,当不锈钢被抛光形成刀具的刀片时,所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刀片的刀刃将发生毛刺。如图9所示,当刀片1的顶面2与侧面4之间形成的刀片角度θ较小时,所产生的毛刺将增大。因此,必须在经过抛光步骤以后从刀刃上除去毛刺。然而,由于在除去毛刺的步骤中,刀刃常常会遭受损坏,故难以使刀刃锐利。为了改进这一问题,已有建议采用硬度和耐磨性优良的陶瓷材料,诸如氧化铝(Al2O3)或氧化锆(ZrO2)。然而,另一个问题是陶瓷材料的机械耐久性比钢差。此外,将陶瓷加工成各种刀具形状也不容易。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剃须刀用的刀具组合,它包括均由铁基合金制成的能改进和克服上述问题的外刀具和多个内刀片。即,外刀具和内刀片由薄的铁基合金片制成,包括Fe-Cr不锈钢基片和该基片侧面上形成的硬化层。外刀具有多个开口用以接收通过其中的毛发。外刀具上围绕每个开口形成第一抛光接触面、第一刀刃和邻近第一抛光接触面的侧面。第一刀刃的角度由第一抛光接触面与侧面限定,具有35至90度的角度。另一方面,每个内刀片均有第二抛光接触面、第二刀刃以及邻近第二抛光接触面的一个侧面。第二刀刃的角度由第二抛光接触面与该侧面之间限定,具有35至90度的角度。内刀片安装在载体上,并经驱动在第一和第二抛光接触面之间作滑动啮合移动,通过第二刀刃与第一刀刃的协同割断毛发。硬化层形成在基片的侧面上,它采用这样一种方式,使其显现于基片的端面,连同基片的端面为每个外刀具和内刀片限定第一和第二抛光接触面,并限定第一和第二刀刃。该基片硬度具有维氏硬度至少为400。硬化层具有的维氏硬度至少为700和2至15微米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当铁基合金抛光以形成外刀具和内刀片时,可以为外刀具和内刀片提供锐利的刀刃,并可防止在刀刃上产生毛刺或细小的碎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当刀刃形成具有35度的小角度时,在刀刃上也难以发现毛刺的产生。这样,采用本专利技术刀具组合的的电动剃须刀提供了优良的剃须性能,例如,缩短剃须时间和减低切割阻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组合,它包括由铁基合金制成的外刀具和多个内刀片,该铁基合金包括Fe-Cr不锈钢基片以及其硬度和耐磨性改进的硬化层。基片最好采用含有73至89.9重量百分比之铁、10至19重量百分比之铬、0.1至1.2重量百分比之碳以及低于3重量百分比之镍的Fe-Cr不锈钢,或者采用含有69至81.5重量百分比之铁、12至18重量百分比之铬、6至8.5重量百分比之镍以及0.5至2重量百分比之铝和钛中至少一种成分的Fe-Cr不锈钢。在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硬化层为一种铁-铝扩散层,它包括相对于该扩散层的总体积至少为90体积百分比的铝和铁金属间化合物,而且,包含在至少2微米深度铁-铝扩散层内的铝含量是在至少2微米的变动范围铁-铝扩散层区域总重量为基础的重量的百分之35至65。在此情况下,由于扩散层通过镀覆在基片上的基片金属元素,例如铁和铬以及铝层中的铝之间的相互扩散形成,故可以在扩散层与基片之间提供优良的黏着力。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优点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显然。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剖面图,表示本专利技术铁基合金制成的刀具组合中外刀具与内刀片之间的毛发切割啮合;图2为表示外刀具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安装在刀架上的内刀片立体图;图4表示抛光刀架上内刀片的一种方法;图5为一个曲线图,表示从该铁基合金扩散层的外表面起沿其深度之铝、铬和铁含量的变化;图6为一个曲线图,表示从扩散层的外表面起按其深度之维氏硬度的变化;图7A为实例1的内刀片的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7B为图7A的解释示意图;图8A为对比实例1的内刀片的SEM照片,图8B为图8A的解释示意图;图9为解释性示意图,表示在刀刃处产生的毛刺。现在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剃须刀的刀具组合,它包括固定在电动剃须刀刀具头(未图示)上的外刀具10,以及安装在刀架30上的多个内刀片20,后者经驱动在刀具头内移动,它与外刀具啮合切割毛发。所示实施例的外刀具10采用薄金属片的形式,它拥有若干开口或穿孔11,后者通过在薄金属片上冲孔制成为由向下弯曲的凸缘12所包围。凸缘12的底端面被抛光成具有第一抛光接触面13以及第一刀刃14。内刀片20的每一个在其顶端面上形成具有第二抛光接触面23以及位于刀片另一面的第二刀刃24。内刀片20安装在刀架30上,刀片之间形成相互平行的关系,并经驱动以这样一种方式移动,即使第二抛光接触面23与外刀具10的第一接触面13形成滑动啮合,由此使通过穿孔11进入的毛发通过第二刀刃24协同第一刀刃14被切割。凸缘12的底端面被抛光成具有第一接触面13与在穿孔11周围形成有35至90度锐角α的第一刀刃,并留下一个钝角凸缘。内刀片20在其顶端面下面紧接着的另一侧面上形成,具有凹槽21,它由此在第二接触面23的另一侧提供有35至90度锐角β的第二刀刃24。所有内刀片20同时进行抛光,以便适合紧贴外刀具10外缘经过抛光的第二接触面23。如图4所示,通过将刀架30送往固定磨床40进行抛光,从而对安装在刀架上的内刀片20的顶端面抛光。每个外刀具10和内刀片20都由铁基合金制成,它包括由Fe-Cr不锈钢组成的基片15、25,在基片15、25另一面上形成的硬化层16、26。例如,最好将含有73至89.9重量百分比之铁、10至19重量百分比之铬、0.1至1.2重量百分比之碳以及低干3重量百分比之镍的Fe-Cr不锈钢,或者将含有69至81.5重量百分比之铁、12至18重量百分比之铬、6至8.5重量百分比之镍以及0.5至2重量百分比之铝和钛中至少一种成分的Fe-Cr不锈钢用作基片。形成的硬化层具有2至15微米的厚度和700及以上的硬度,以便在对外刀具和内刀片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面进行抛光期间,以及在延长使用电动剃须刀期间,防止刀刃变钝,由此在过期使用时能维持良好的切割效率。选择该基片的维氏硬度为至少400,以便为电动剃须刀的使用提供足够的耐磨性以及刚性。本专利技术的刀具组合可以应用于任何形式的电动剃须刀,例如,包括往复型和旋转型的电动剃须刀,前者,内刀片经驱动作往复运动,后者,内刀片经驱动绕轴旋转。最好,硬化层为一种铁-铝扩散层,它包括相对于该扩散层的总容积至少为90容积百分比的铝和铁金属间化合物。包含在至少2微米深度铁-铝扩散层内的铝含量是至少2微米的变动范围铁-铝扩散层区域总重量为基础的重量的百分之35至65。当铝-铁金属间化合物的容积百分比小于90容积百分比时,由于在扩散层内留有硬度较差的铝和铝合金,故扩散层的硬度较低。另一方面,当铝的含量低于重量百分比35时,将不能足以为扩散层提供改进的硬度和耐磨性。当铝的含量高于重量百分比65时,在扩散层中将形成硬度较差的纯铝池和/或铁-铝固态溶液。图5表示在扩散层外表面深处,铝、铬和铁含量的变化,这是利用X射线显微分析作了定量分析后得出的。其中,铝含量的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动剃须刀的刀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组合包括:不锈钢基片的铁基合金制成并在所述基片的侧面形成有硬化层的一个外刀具和数个内刀片;所述外刀具有数个用于接收毛发的开孔,所述刀具在每个所述开孔的周围形成有第一抛光接触表面、第一切割刀刃以及邻近所述第一抛光接触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切割刀刃的角度限定在所述第一抛光接触面与所述邻近侧面之间,大小为35°-90°;每个所述内刀片包含第二抛光接触表面、第二切割刀刃以及邻近所述第二抛光接触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二切割刀刃的角度限定在所述第二抛光接触面与所述邻近侧面之间,大小为35°-90°;所述内刀片安装在刀架上并被驱动着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抛光接触表面之间滑动接合运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切削刀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刀刃的配合切削毛发;以及所述硬化层形成于所述基片上,其方式为,位于基片的端面内,从而与基片端面一起限定了每个所述外刀具和内刀片的第一和第二抛光接触面并限定了所述第一和第二切削刀刃;其中,所述铁基基片的维氏硬度至少为400而所述硬化层的维氏硬度至少为700,并且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2-15微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包含、0.1-1.2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修司滨田纠佐近茂俊藤本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