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刮削辊压组合刀具,包括驱动轴(1)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轴(1)上的辊压部(2)和刮削部(3),所述驱动轴(1)可驱动所述辊压部(2)和刮削部(3)转动,所述驱动轴(1)的中心开有中心孔(11)。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刮辊组合刀具的转动惯量,提高了组合刀具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使辊柱笼整体具有良好的塑性,而辊柱槽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增加了刮削刀架组件底座调节螺杆的强度,避免了调整螺杆断裂,保证了刮削辊压作业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同时该组合刀具连接安装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刮削刀具的重量和转动惯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刮削辊压组合刀具。
技术介绍
目前,深孔加工大多采用单一刀具,由于深孔加工刀具的刀杆都很长,刀具具有自然的挠性变形,且稳定性差,导致刀具工作过程中途退刀或加工完工件退刀时刀具很容易刮伤已加工表面。当加工过程中出现刀具损坏或中途机床停车等状态时,刀具退回毁损エ 件、造成エ件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孔径大于小450mm的油缸内孔加工来说,一般采用粗镗再珩磨的エ艺进行加 エ,而珩磨的效率很低;要实现小450臟的刮削辊光内孔加工,首先要设计和制造(j5450mm 的刮削辊压刀头,这种尺寸的刮削辊压头因刀具的挠性和结构复杂性,存在很多的设计困难。相关技术文献中,如专利申请号“ 201010611007. 9”的文献公布了一种“自动涨缩刮滚组合深孔刀具”,该文件提供了ー种刮滚组合一体的刀具,但是该组合刀具的辊压部驱动装置包括顶盘、顶柱、套和轴承座,这种结构设计使刀具的结构相当复杂,増加了刀具的整体重量,影响加工质量;另外,粗镗头和辊压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螺纹套、连接套、十字连接盘,也増加了刀具的零部件,増加了整机重量;同时该刀具的刮削刀复位装置在一对刮削刀的中间,这种设计增加了刀具的加工和安装难度,降低生产效率,不便于维修和拆卸更换,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刮削辊压组合刀具的结构复杂、刀具的整体重量大、影响加工质量、刮削刀复位装置设计不合理、増加加工和安装难度、不便于维修和拆卸更换、 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或者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刮削辊压组合刀具,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刮削辊压组合刀具,包括驱动轴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辊压部和刮削部,所述驱动轴可驱动所述辊压部和刮削部转动,所述驱动轴的中心开有中心孔所述辊压部包括辊柱、锥套、辊柱笼、支撑盘、锁紧套、护套和辊柱复位弹簧,所述辊柱安装于所述辊柱笼内并由所述锥套径向支撑在所述锥套的外周面,所述辊柱笼与所述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与所述护套固定连接,所述护套通过所述辊柱复位弹簧与所述锁紧套连接,所述锥套的所述外周面设有锥度,所述护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锥套、锁紧套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可随所述驱动轴转动,所述锁紧套还可沿所述驱动轴轴向移动并定位,所述护套在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辊柱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带动所述親柱沿所述锥套的轴向前后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护套通过平面轴承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平4面轴承的前端安装有中间环,所述平面轴承的后端安装有外弹簧垫,所述辊柱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锁紧套和所述外弹簧垫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通路和所述中间环,所述中间环的一端连通所述液压通路,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平面轴承上,压力介质通过所述液压通路可推动所述中间环后退,所述中间环带动所述护套后退,所述辊柱沿所述锥套的轴向向后移动;所述液压油路卸载时,所述辊柱复位弹簧推动所述外弹簧垫、平面轴承、中间环、 护套一并前进,所述护套带动所述辊柱沿所述锥套的轴向向前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压通路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径向并与所述中心孔相贯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刮削部包括刮削本体、顶块和至少一对刀架组件,所述刀架组件径向安装于所述刮削本体上,所述顶块安装在每一对所述刀架组件的向心端,所述刀架组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刮削刀具,所述顶块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顶持所述刀架组件的向心端,所述顶块可在顶块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在所述顶块复位的同时,所述刀架组件在所述刀架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活塞杆、活塞、回位弹簧、调节螺杆和设有第一入口的第二端盖,所述回位弹簧套在所述活塞杆外,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连同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中心孔的壁间留有过油间隙且所述活塞杆对应于所述第一入口设置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中心孔的入口处,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块复位装置连接,所述调节螺杆外周与所述顶块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顶块复位装置包括调节盘和顶块复位弹簧,所述调节盘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轴心孔内,所述顶块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杆连接,另一端抵靠在调节盘上,所述活塞杆复位时,所述顶块在所述顶块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活塞可转动地接触,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顶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盘开有可转动所述调节螺杆的调节孔,所述调节螺杆转动时,所述顶块可沿所述调节螺杆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杆螺纹段的直径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刀架复位装置包括导向轴、套于所述导向轴的刀架复位弹簧和安装于所述刀架复位弹簧一端的内弹簧垫,所述刀架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内弹簧垫相接触的复位块,所述导向轴设置于所述刮削本体内部,所述顶块顶出所述刀架组件时,所述复位块通过所述内弹簧垫压缩所述刀架复位弹簧,所述刀架复位弹簧沿所述导向轴推动所述复位块使所述刀架组件的向心端的端面始终与所述顶块的所述锥面相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刮削本体轴向及所述端盖的轴向均设置有减重孔。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刮削辊压组合刀具,在刮削本体及端盖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减少了刮滚组合刀具的转动惯量,提高了组合刀具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将辊柱笼改为整体调质、辊柱槽处激光淬火新工艺制造,使辊柱笼整体具有良好的塑性,而辊柱槽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将调节螺杆的螺纹段的直径调节成相同的直径,增加了刮削刀架组件底座调节螺杆的強度,避免了调整螺杆断裂,保证了刮削辊压作业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同时该组合刀具连接安装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刮削刀具的重量和转动惯量,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广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刮削辊压组合刀具一实施例的整体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I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I中刮削部的横截面示意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I中另ー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I中所示辊柱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7是图6中所示辊柱笼的主视示意图8是图I中所示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9是图I中所示刮削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0是现有技术中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11是图I中所示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驱动轴2辊压部3刮削部4第一端盖11中心孔111过油间隙15液压通路16硬橡胶导向21辊柱22锥套23辊柱笼231辊柱槽24支撑盘25锁紧套26护套261平面轴承262外弹簧垫263中间环27辊柱复位弹簧31刮削本体 32顶块34刀架组件341导向轴342刀架复位弹簧343内弹簧垫344复位块345粗刮削刀 346精刮削刀41轴心孔42粗镗刀43硬质合金导向5活塞杆51活塞52位弹簧 53第二入口7第二端盖71第一入口8调节螺杆9调节盘91顶块复位弹簧92调节孔 300减重孔500扭カ键510驱动键520紧定螺钉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鸿,邓如欣,肖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