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139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附输送装置,具有上部架、可相对于上部架上下移动的下部架、和设在下部架上的吸附面,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面在真空导管的下侧区域里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口,该多个真空吸附口与该真空导管连通,在该真空导管下侧区域外的端部区域里设有多个平行配置着的真空吸附槽,该真空吸附槽与该真空导管连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附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输送装置,例如涉及吸附轮胎的中间材料、尤其是吸附片状或带状等轮胎胎体材料那样的粘性材料的吸附输送装置,该装置可高速地将上述材料输送,并在预定位置强制地将上述材料从其上剥离下来,防止上述材料与吸附面密合。
技术介绍
例如具有真空吸附装置的输送装置用于进行加工用材料的处理操作,该操作包括把在待机位置的材料提起,输送到预定位置,在预定位置将其卸下的作业。该具有真空吸附装置的吸附输送装置中,如果所输送的材料不具粘性或不是重量极轻的材料,则输送到预定位置后,只要将真空破坏掉,就可以借助被吸附材料的重力而容易地将其释放。但是,对例如制造轮胎用的中间材料、尤其是片状或带状等具有粘性的材料进行真空吸附输送时,就很不容易使已吸附的材料从输送装置的吸附面上剥离。即,如果只是单纯地向真空导管等供给破坏真空用的空气,则不能进行剥离,或剥离不彻底。而且,当进行了输送之后的吸附输送装置在进行返回动作时,如果剥离不彻底,则被输送材料中的一部分在被吸附在吸附面上的状态下以高速(3m/S)移动。这时因被输送材料的惯性会引起输送材料卷起等故障而产生上述输送材料的位置偏移。因此,现有技术中一直采用使剥离能容易进行的装置。现有技术的一例(不是专利文献)中,为了提高被吸附材料的剥离性,对吸附输送装置的吸附面进行特氟纶(注册商标)涂敷等的表面加工,在吸附面上设置与真空配管和真空导管相通的多个真空吸附口,并且,设置朝被吸附材料喷射空气的若干个喷口作为促进被吸附-->材料剥离的辅助装置。在释放吸附着的粘性材料时,用前述的表面处理来减弱粘性材料的吸附力,并且通过对被吸附材喷射空气,将其强制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以往的吸附输送装置中,把粘性的被吸附材料输送到预定位置后,即使将破坏真空用的空气导入真空配管内,到真空吸附被释放也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实际上,即使喷射空气也不能立即将被吸附材料从吸附面上完全剥离。为此,为了不作用所需程度以上的吸附力,要根据所输送的材料的粘性程度和形状,进行吸附力的调节。另外,通过特氟纶(注册商标)加工等也很难对吸附面进行彻底的涂敷,而且也不一定能赋予其充分的剥离性。这样,以往的吸附输送装置中,由于在释放材料时,破坏真空的剥离应答性不好,所以吸附输送装置从释放动作到移至下一个动作,需要延迟时间,动作花费时间多,阻碍生产性的提高。另外,以往的吸附输送装置中,如果本来应该被吸附着的材料稍有一些蠕动、即偏离标准位置时,则材料的端部会脱离吸附面的真空吸附口区域,使大气从一部分的真空吸附口流入真空导管,结果,真空导管的负压降低,不能进行正常的吸附。因此,在以往的吸附输送系统中,都配备有价格昂贵的防蠕动装置,同时需要采取使吸附真空的负压上升等对策,但是,若提高负压,则会如前所述,发生被吸附材料的释放失误。另外,以往的结构是直接利用活塞在气缸内的上下动作,使吸附面上下移动。在这种结构中,例如,为了吸取被吸附材料,处于在传送带上待机状态的吸附输送装置首先下降,然后立即进行上升动作。这时,在活塞完全到达了下止点后,由于正在使该活塞上升,所以产生在下止点的延迟。若为了避免这一点而用预动作进行上升、下降动作的切换,则活塞在到达下止点前就上升,导致吸附失误。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第1目的是,即使被-->吸附材料是粘性材料,也能在释放位置立即而切实地将其释放,因此,能迅速地进行释放动作。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是,即使被吸附材料多少有一些蠕动,也不必特别地提高吸附力,就可以切实地将被吸附材料保持住。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是,减少吸附面进行上下动作的时间,从而可高速地进行吸附、输送、剥离动作。技术方案1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具有上部架、可相对于上部架上下移动的下部架、和设在下部架上的吸附面,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面上,在真空导管的下侧区域里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口,该多个真空吸附口与该真空导管连通,在真空导管下侧区域外的端部区域里设有多个平行配置着的真空吸附槽,该真空吸附槽与真空导管连通。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吸附输送装置中的上述真空吸附槽在俯视图中大致成L字形。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述吸附面上设有多个下压销,当吸附输送装置进行吸附释放时,在下部架位于下降位置时,上述下压销从吸附面向下方伸出。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述吸附面被实施了防粘结表面处理,并且,上述吸附面上设有空气喷口,该空气喷口用于,在吸附输送装置进行吸附释放动作时向被吸附材料喷射空气。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部架和下部架上设有肘节连杆机构,该肘节连杆机构由气缸及其活塞的动作所驱动,并且具有连杆,这些连杆的一端由上述活塞的活塞杆同轴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上部架或下部架上。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述吸附面被实施了防粘结表面处理,并且,上述吸附面上设有空气喷口,该空气喷口用于,在吸附输送装置的吸附释放时向被吸附材料喷射空气。-->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部架和下部架上设有肘节连杆机构,该肘节连杆机构由气缸及其活塞的动作所驱动,并且具有连杆,这些连杆的一端由上述活塞的活塞杆同轴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上部架或下部架上。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部架和下部架上设有肘节连杆机构,该肘节连杆机构由气缸及其活塞的动作所驱动,并且具有连杆,这些连杆的一端由上述活塞的活塞杆同轴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上部架或下部架上。技术方案9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具有上部架、可相对于上部架上下移动的下部架、和设在下部架上的吸附面,其特征在于,下部架构成为:通过肘节连杆机构可相对于上部架上下移动,其中,所述肘节连杆机构由气缸及其活塞的动作所驱动。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吸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0的吸附输送装置中,上述肘节连杆机构设有连杆,该连杆的一端由上述活塞的活塞杆同轴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上部架或下部架上。根据技术方案1、2的吸附输送装置,由于在吸附面上设置了与真空导管隔开间隔的真空吸附槽,所以,即使被吸附材料产生蠕动,也不会发生负压降低的情况,被吸附材料可被上述真空吸附槽切实地吸附,所以,不需要以往技术中那样的价格昂贵防蠕动装置,可减低成本。根据技术方案3的吸附输送装置,由于在剥离位置使下压销从吸附面伸出,所以即使被吸附材料是粘性材料,也能容易地将其强制剥离。根据技术方案4、6的吸附输送装置,可以减弱因粘性引起的吸附力,使剥离更加容易进行。根据技术方案5、7、8、9、10的吸附输送装置,下部架的下降和上升是采用上述肘节式连杆机构,使力的作用点移动量在左右错开,因此,吸附动作在待机位置、吸附位置(下止点)、输送位置这样三个位置,与释放时在输送位置、释放位置(下止点,与吸附位置-->相同)、可返回位置(与输送位置相同)的动作相反,这些动作可通过气缸的一个循环动作进行,而且,由于下止点位置不会反复变化,所以这些动作可以高速地进行,因此,可以高速且切实地、高精度地进行材料的吸附、输送、传递。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附输送装置,具有上部架、可相对于上部架上下移动的下部架、和设在下部架上的吸附面,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面在真空导管的下侧区域里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口,该多个真空吸附口与该真空导管连通,在该真空导管下侧区域外的端部区域里设有多个平行配置着的真空吸附槽,该真空吸附槽与该真空导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真空吸附槽在俯视图中大致成L字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面上设有多个下压销,当吸附输送装置进行吸附释放时,在下部架位于下降位置时,上述下压销从吸附面向下方伸出。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附面被实施了防粘结表面处理,并且,上述吸附面上设有空气喷口,该空气喷口用于,在吸附输送装置的吸附释放时向被吸附材料喷射空气。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架和下部架上设有肘节连杆机构,该肘节连杆机构由气缸及其活塞的动作所驱动,并且具有连杆,这些连杆的一端由上述活塞的活塞杆同轴铰接,另一端铰接在上部架或下部架上。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