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07336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04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料槽、送料机构、工件夹持机构,其能够自动完成料槽和工件夹持机构之间的自动送料,克服了现有针阀体磨削加工用风动磨床的技术空白,有效地提高了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自动送料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操作方便,适用于风动磨床磨削加工针阀体针阀中孔的上下料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属于磨削加工针阀体的风动磨床主要配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自动送料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
技术介绍
喷油嘴偶件是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柴油机高压油泵提供的高压油以一定压力、一定喷油速率和雾化要求射入气缸。针阀体的作用是传导高压油并与针阀能按燃油规律完成供油,其中孔的直径一般为4~6毫米。由于喷油嘴偶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故针阀体的材料一般为18CrNi8结构钢,其中孔的磨削加工在风动磨床上完成,加工过程中,上下料均由由手工操作,因此,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生产效率极低。因此,为提高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生产效率,有必要改进现有的风动磨床的上下料方式,即提供一种自动送料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完成料槽和工件夹持机构之间的自动送料,克服了现有针阀体磨削加工用风动磨床的技术空白,有效地提高了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生产效率。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料槽、送料机构、工件夹持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芯轴、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以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送料芯轴联动连接;所述送料芯轴在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联合驱动下,具有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送料芯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处于进料位置,此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与料槽的出料口相衔接,所述送料芯轴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处于出料位置,此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与工件夹持机构的进料口相衔接。所述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包括送料气缸;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气缸;所述送料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底座与摆动气缸连接,且送料气缸固定安装于机架,而摆动气缸的输出端则通过摆臂与送料芯轴联动连接,所述摆臂配置定位自身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定位自身第二极限位置的第二极限机构;所述机架上沿送料气缸的伸缩方向铺设滑动导轨,连接底座安装在滑动导轨上。所述送料芯轴包括芯轴本体,该芯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旋转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的固定连接部,另一端则设置用于夹持待加工针阀体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固定连接部通过在芯轴本体的外围开设螺纹形成,而弹性夹持部则通过沿芯轴本体的轴线开设盲孔、在盲孔的孔壁开设两个以上相互间均匀分布的开口而形成。所述弹性夹持部与盲孔开口端同侧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弧面设置,且导向部的弧面与芯轴本体的轴体之间圆角处理。处于自然伸缩状态的弹性夹持部的外直径比待加工针阀体的孔径大0.01~0.03毫米。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支座,该支座沿轴线开设空腔,空腔内沿轴线安装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拉杆、弹簧夹头以及弹料芯轴,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支座,且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输出端与拉杆、弹簧夹头顺序连接;所述弹簧夹头沿轴线开设夹头通孔,夹头通孔一端设置用于与拉杆连接的夹头固定部,另一端设置夹头夹持部,夹头夹持部通过沿夹头通孔轴线方向均匀开设于夹头通孔壁面的夹头切口以形成,且夹头夹持部紧靠端部设置夹持工作头;夹持工作头外围设置锥形受压调节工作面,而空腔内壁对应于锥形受压调节工作面设置锥形施压工作面,锥形受压调节工作面、锥形施压工作面相适配;弹料芯轴一端通过夹头切口与夹持工作头滑动连接,另一端则穿过与夹持工作头对应的夹头通孔活动放置;所述夹头通孔内置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拉杆相接触,另一端则与弹料芯轴的活动端相连接;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通过往复移动弹簧夹头,调节夹持工作头与弹料芯轴之间的夹持力,实现工件夹持或者释放;弹料芯轴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实现工件的卸料。所述夹头切口至少为3个,所述弹料芯轴的端部对应于每一个夹头切口设置有一个芯轴滑块,各芯轴滑块与各自相对应的夹头切口滑动连接。所述支座包括内设空腔的转动轴以及与转动轴空腔固定连接的夹头收紧外壳,夹头收紧外壳与转动轴空腔之间相连通,且夹头收紧外壳与转动轴空腔相背的端部敞口设置,且夹头收紧外壳的内壁面紧靠着敞口端部设置锥形施压工作面;往复直线移动装置固定安装在转动轴空腔的内壁。所述料槽的出料口位置安装顶料气缸,该顶料气缸的输出端与处于进料位置的送料芯轴工作端相对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送料机构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PLC控制器以及用于反馈送料芯轴上料成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反馈连接底座在送料气缸驱动下处于其自身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用于反馈连接底座在送料气缸驱动下处于其自身第二极限位置的第三传感器、用于反馈摆臂在摆动气缸驱动下处于其自身第一极限位置的第四传感器、用于反馈摆臂在摆动气缸驱动下处于其自身第二极限位置的第五传感器;PLC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第五传感器所反馈信息,完成工件在料槽与工件夹持机构之间的送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所述PLC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启动送料气缸,驱动连接底座平移,直至第二传感器感应范围,触发第二传感器;b、PLC控制器根据a步骤中第二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启动摆动气缸驱动摆臂旋转,直至第四传感器的感应范围,触发第四传感器,此时送料芯轴与弹簧夹头同心设置,同时摆臂由第一限位机构定位;c、PLC控制器根据b步骤中第四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送料气缸回缩,直至第三传感器的感应范围,触发第三传感器,此时工件在送料气缸的作用下,传递至工件夹持机构;d、PLC控制器根据c步骤中第三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工件夹持机构工作,夹紧工件后,再次启动送料气缸,驱动连接底座平移,直至第二传感器感应范围,触发第二传感器,此时工件脱离送料芯轴;e、PLC控制器根据d步骤中第二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控制摆动气缸驱动摆臂回摆,直至第五传感器的感应范围,触发第五传感器,此时摆臂由第二限位机构定位;f、PLC控制器根据第五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控制送料气缸回缩至初始状态,完成一个送料过程。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联合驱动送料芯轴,实现送料芯轴将料槽中出来的工件进行上料操作,然后传送至工件夹持机构,完成工件传送,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也较为简便;另外,本专利技术基于PLC控制器实现各驱动机构的顺序运行,完成工件的自动传送;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芯轴本体的外围开设螺纹以形成与送料机构输出端连接的固定连接部,便于芯轴本体与送料机构的安装、拆卸;通过沿芯轴本体的轴线开设盲孔、在盲孔的孔壁开设两个以上相互间均匀分布的开口而形成用于夹持待加工针阀体的弹性夹持部,便于待加工针阀体的上下料操作;本专利技术将盲孔的封闭端设置成弧面,则弹性夹持部在进行弹性扩张和伸缩时,不易于造成盲孔封闭端的损坏,即提高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弹性夹持部与盲孔开口端同侧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部,进一步提高待加工针阀体在弹性夹持部上的上下料操作便利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工件夹持机构采用往复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料槽、送料机构、工件夹持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芯轴、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以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送料芯轴联动连接;所述送料芯轴在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联合驱动下,具有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送料芯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处于进料位置,此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与料槽的出料口相衔接,所述送料芯轴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处于出料位置,此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与工件夹持机构的进料口相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料槽、送料机构、工件夹持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芯轴、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以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送料芯轴联动连接;所述送料芯轴在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联合驱动下,具有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送料芯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处于进料位置,此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与料槽的出料口相衔接,所述送料芯轴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处于出料位置,此时送料芯轴的工作端与工件夹持机构的进料口相衔接;所述第一直线往复移动机构包括送料气缸;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气缸;送料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底座与摆动气缸连接,且送料气缸固定安装于机架,而摆动气缸的输出端则通过摆臂与送料芯轴联动连接,所述摆臂配置定位自身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定位自身第二极限位置的第二极限机构;所述机架上沿送料气缸的伸缩方向铺设滑动导轨,连接底座安装在滑动导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芯轴包括芯轴本体,该芯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旋转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的固定连接部,另一端则设置用于夹持待加工针阀体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固定连接部通过在芯轴本体的外围开设螺纹形成,而弹性夹持部则通过沿芯轴本体的轴线开设盲孔、在盲孔的孔壁开设两个以上相互间均匀分布的开口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部与盲孔开口端同侧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弧面设置,且导向部的弧面与芯轴本体的轴体之间圆角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自然伸缩状态的弹性夹持部的外直径比待加工针阀体的孔径大0.01~0.03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磨加工针阀体中孔的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支座,该支座沿轴线开设空腔,空腔内沿轴线安装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拉杆、弹簧夹头以及弹料芯轴,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支座,且第二直线往复移动机构输出端与拉杆、弹簧夹头顺序连接;所述弹簧夹头沿轴线开设夹头通孔,夹头通孔一端设置用于与拉杆连接的夹头固定部,另一端设置夹头夹持部,夹头夹持部通过沿夹头通孔轴线方向均匀开设于夹头通孔壁面的夹头切口以形成,且夹头夹持部紧靠端部设置夹持工作头;夹持工作头外围设置锥形受压调节工作面,而空腔内壁对应于锥形受压调节工作面设置锥形施压工作面,锥形受压调节工作面、锥形施压工作面相适配;弹料芯轴一端通过夹头切口与夹持工作头滑动连接,另一端则穿过与夹持工作头对应的夹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益人陈旭东石剑峰王丹军胡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星维油泵油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