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532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及风扇;其中:第一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一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二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所述第二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二侧且该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结构的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两个散热器设于风扇的两侧,可提高功率密度,减小安装空间及整机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风扇数量,减少噪音及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工业控制用计算设备等)的性能越来越好、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因此,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也就愈加要求高。一般来说,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都有最佳使用环境温度。因此,必须为电子设备中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即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使电子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经观察发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散发的原因在于空气不能产生对流,发热元件散发热量无法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致使热量大量聚集,最终导致设备内部过热。如图1所示,是现有电子设备内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在该散热结构中,发热元件11贴附在散热器12的基板上,风扇13设于散热器12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在电子设备工作时,发热元件11产生的热量经散热器12的基板传导到散热翅片,散热翅片通过热交换将热量将散热翅片间的空气加热,风扇13将散热翅片之间的热空气抽出,冷空气从散热翅片外部补充到散热翅片之间,如此循环,从而为发热元件11散热。上述散热结构虽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必须为每一散热器12配置一个风扇13以完成散热,风扇13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散热结构中风扇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及风扇;其中:第一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一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二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所述第二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二侧且该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结构中,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间的夹角大于O度,且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分别贴于风扇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结构中,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相垂直。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基板分别垂直于风扇的转轴。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具有至少两个风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设备,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及风扇;其中:第一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一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二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所述第二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二侧且该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设备中,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间的夹角大于O度,且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分别贴于风扇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设备中,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相垂直。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设备中,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基板分别垂直于风扇的转轴。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设备中,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具有至少两个风扇。本技术的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两个散热器设于风扇的两侧,可提高功率密度,减小安装空间及整机重量。本技术可减少风扇数量,减少噪音及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结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结构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散热结构的散热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4所示,是本技术的散热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器22、第二散热器24、第一发热兀件21、第二发热兀件25及风扇23。上述第一发热兀件21贴附在第一散热器22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兀件25贴附在第二散热器24的基板上。上述第一散热器22设于风扇23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22的散热翅片朝向风扇23 ;上述第二散热器24设于风扇23的第二侧且该第二散热器24的散热翅片朝向风扇23。当风扇23朝上吹风时,第二散热器24的两侧进风(即沿着散热翅片的间隙),风扇23将风吹至上方的第一散热器22的散热翅片的间隙,并从该第一散热器22的散热翅片的间隙出风,从而将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的热量带走。通过该方式,风扇23同时为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散热,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功率密度。当然,风扇23也可向下吹风,为避免风路循环短路,分别位于风扇23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的散热翅片间的夹角大于O度,即第一散热器22的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器24的散热翅片不平行。并且上述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分别贴于风扇2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特别地,可使上述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的散热翅片相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此时,位于风扇23下方的第二散热器24两侧进风,位于风扇23上方的第一散热器22前后出风。在上述的散热结构中,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的基板分别垂直于风扇23的转轴,即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的散热翅片垂直于风扇23所在平面。为保证散热效率,可使上述风扇23的扇叶位于整个散热结构中央,并且可在第一散热器22和第二散热器24之间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风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设备,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及风扇;其中:第一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一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二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一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风扇;第二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二侧且该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风扇。分别位于风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间的夹角大于O度,且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分别贴于风扇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特别地,分别位于风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相垂直。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基板分别垂直于风扇的转轴。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具有至少两个风扇。本技术有效利用风扇的进出风特点,对两个散热器进行散热,将风扇的利用率发挥到更高,能有效减少风扇的使用个数,提高整机功率密度,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及风扇;其中:第一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一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二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及风扇;其中:第一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一散热器的基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贴附在第二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一侧且该第一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所述第二散热器设于风扇的第二侧且该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朝向所述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帮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默纳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