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354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该自动转换通过单根圆轴和传动板的配合,传动板可转动的设置在圆轴上,一侧的弹簧利用弹力抵住传动板,使在另一侧的传动板与安装在其下的断路器紧密配合,这样的结构保证了不同型号的断路器虽具有高度差异但也能和自动转换开关配合使用;传动板上设置可调整位置的拨动支架,不同型号的断路器的开关手柄也会有上下的位置差,通过螺钉设置在传动板上的拨动支架可方便的调整上下位置与断路器配合;设置微动开关检测传动板上下位置的到位情况,保证实时了解两侧断路器各自处于的分合闸状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电气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自动转换开关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需不间断供电的场所,其实现了电源的自动转换,以保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两台断路器的分合闸转换,目前公知的自动转换开关采用的是由电机带动旋转开关控制两侧的拨动支架上下交替活动,拨动支架带动断路器开关的分合闸。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整体结构固定,主要是拨动支架部分安装好后前后上下的位置不可再调整,但是断路器却具有不同的型号规格,一款自动转换开关不能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规格的断路器。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断路器开关处增加一个外套与拨动支架配合,这样使小型号的断路器也可使用,但这样的结构对自动转换开关和断路器的空间位置装配的要求较高,若装配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断路器开关的工作质量,导致分合闸不到位,无法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分合闸交替切换到位可靠、可根据不同型号断路器方便调整配合的自动转换开关。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组件、第一圆轴、第二圆轴、安装支架、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一圆轴和第二圆轴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且分别位于切换组件的两侧,第一断路器设置在第一传动板相对切换组件的外侧,第二断路器设置在第二传动板相对切换组件的外侧,切换组件带动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上下交替运动实现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分合闸转换,所述第一传动板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圆轴上且在第一圆轴轴向上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传动板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圆轴上且在第二圆轴轴向上可滑动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有弹簧,所述第一传动板与弹簧相抵接,所述第二传动板与弹簧相抵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板包括有第一传动板本体、第一拨动支架和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平行于第一平动杆设置第一传动板本体上,所述第一拨动支架通过穿过第一安装槽的螺钉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板本体上;所述第二传动板包括有第二传动板本体、第二拨动支架和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平行于第二平动杆设置在第二传动板本体上,所述第二拨动支架通过穿过第二安装槽的螺钉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板本体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具有与螺钉形状相匹配的波浪形边缘。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拨动支架为“U”型结构且“U”型开口向下与第一断路器的开关手柄配合,所述第二拨动支架为“U”型结构且“U”型开口向下与第二断路器的开关手柄配合。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都具有折起,所述安装支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折起配合使用且用于判断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上下位置是否到位的微动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自动转换开关通过单根平动杆和传动板的配合,传动板可转动的设置在平动杆上,这样的结构保证了不同型号的断路器虽具有高度差异但也能和自动转换开关配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转换开关的正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转换开关的侧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为技术自动转换开关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切换组件1、第一圆轴2a、第二圆轴2b、安装支架5、第一传动板3a、第二传动板3b、第一断路器4a和第二断路器4b,第一圆轴2a和第二圆轴2b设置在安装支架5上且分别位于切换组件I的两侧,第一断路器4a设置在第一传动板3a相对切换组件I的外侧,第二断路器4b设置在第二传动板3b相对切换组件I的外侧,切换组件I带动第一传动板3a和第二传动板3b上下交替运动实现第一断路器4a和第二断路器4b的分合闸转换,第一传动板3a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圆轴2a上且在第一圆轴2a轴向上可滑动设置;第二传动板3b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圆轴2b上且在第二圆轴2b轴向上可滑动设置。本技术的切换组件I顺时针旋转,分别与第一传动板3a、第二传动板3b联动,左侧的第一传动板3a向上运动,第一传动板3a与第一断路器4a联动实现第一断路器4a的合闸动作,右侧的第二传动板3b向下运动,第二传动板3b与第二断路器4b联动实现第二断路器4b的分闸动作;相反的切换组件I逆时针旋转,左侧的第一传动板3a向下运动,第一传动板3a与第一断路器4a联动实现第一断路器4a的分闸动作,右侧的第二传动板3b向上运动,第二传动板3b与第二断路器4b联动实现第二断路器4b的合闸动作。通过单根圆轴和传动板的配合,传动板可转动的设置在圆轴上,这样的结构保证了不同型号的断路器虽具有高度差异但也能和自动转换开关配合使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切换组件I包括有弹簧la,第一传动板3a与弹簧Ia相抵接,第二传动板3b与弹簧Ia相抵接。弹簧Ia利用弹力抵住第一传动板3a的一侧,使第一传动板3a的另一侧与安装在其下的第一断路器4a紧密配合;弹簧Ia利用弹力抵住第二传动板3b的一侧,使第二传动板3b的另一侧与安装在其下的第二断路器4b紧密配合。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板3a包括有第一传动板本体30a、第一拨动支架31a和第一安装槽31b,第一安装槽31b平行于第一平动杆2a设置第一传动板本体30a上,第一拨动支架31a通过穿过第一安装槽31b的螺钉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板本体30a上;第二传动板3b包括有第二传动板本体30b、第二拨动支架32a和第二安装槽32b,第二安装槽32b平行于第二平动杆2b设置在第二传动板本体30b上,第二拨动支架32a通过穿过第二安装槽32b的螺钉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板本体30b上;第一安装槽31b和第二安装槽32b具有与螺钉形状相匹配的波浪形边缘。第一安装槽31b和第二安装槽32b具有的波浪形边缘使螺钉的固定更牢固,且可以根据第一断路器4a和第二断路器4b的开关手柄位置差异方便的分别调整第一拨动支架31a和第二拨动支架32a的上下位置。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拨动支架31a为“U”型结构且“U”型开口向下与第一断路器4a的开关手柄配合,第二拨动支架32a为“U”型结构且“U”型开口向下与第二断路器4b的开关手柄配合。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能够更好的与第一断路器4a和第二断路器4b开关手柄的配合,且调整更灵活。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板3a、第二传动板3b都具有折起6,安装支架5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折起6配合使用且用于判断第一传动板3a、第二传动板3b上下位置是否到位的微动开关。两对微动开关分别装配在安装支架5 —侧边的上部和中部,在使用过程中,当切换组件I顺时针旋转,左侧的第一传动板3a向上运动,到位后第一断路器4a合闸,第一传动板3a接触左侧上部的微动开关,得到信号提示处于合闸状态,右侧的第二传动板3b向下运动,到位后第二断路器4b分闸,第二传动板3b接触右侧中部的微动开关,得到信号提示处于分闸状态;当切换组件I逆时针旋转,左侧的第一传动板3a向下运动,到位后第一断路器4a分闸,第一传动板3a接触左侧中部的微动开关,得到信号提示处于分闸状态,右侧的第二传动板3b向上运动,到位后第二断路器4b合闸,第二传动板3b接触右侧上部的微动 开关,得到信号提示处于合闸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组件(I)、第一圆轴(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组件(1)、第一圆轴(2a)、第二圆轴(2b)、安装支架(5)、第一传动板(3a)、第二传动板(3b)、第一断路器(4a)和第二断路器(4b),所述第一圆轴(2a)和第二圆轴(2b)设置在安装支架(5)上且分别位于切换组件(1)的两侧,第一断路器(4a)设置在第一传动板(3a)相对切换组件(1)的外侧,第二断路器(4b)设置在第二传动板(3b)相对切换组件(1)的外侧,切换组件(1)带动第一传动板(3a)和第二传动板(3b)上下交替运动实现第一断路器(4a)和第二断路器(4b)的分合闸转换,所述第一传动板(3a)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圆轴(2a)上且在第一圆轴(2a)轴向上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传动板(3b)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圆轴(2b)上且在第二圆轴(2b)轴向上可滑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海龙王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