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943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7:05
一种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包含:一个导引件,横截面为任一种凸多边形,其设置于管体内;该导引件的一面近中心处设有一个连接孔洞,该连接孔洞用于与特定装置连接;至少三个轴承座,分别设置于该导引件的一个侧面上,各轴承座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至少一个弹簧机构,设置于一个轴承座与其所对应的导引件侧面之间,该弹簧机构用于借助该轴承与管体内壁相互抵顶的作用力使该轴承座与该导引件的连接孔洞中心之间的距离产生自动调整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引件上的至少三个轴承随时与该管体内的内管壁滚动接触,因此该导引件与该内管壁保持至少三点接触的接触模式,可保证平稳的线性运动,并不受磨损、热形变等造成的影响,长时间保持运动的平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在管体内作线性移动的导引件,尤其是一种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
技术介绍
关于管体搭配导引件的功能,大多类似于滑轨搭配滑块。此种配合是用于使特定构件与该导引件连接之后,所连接的特定构件会沿着管体内壁面的特定方向活动。为了使导引件在管体内活动顺利,现有技术大多会在导引件与管体之间设置复数个轴承,即在导引件上设置多个轴承座安装轴承,借助轴承与管体内壁面之间的滚动接触,使得导引件在管体内运行时能够更顺畅及平稳。但上述的方式会产生下列几个问题,如滚动接触会造成管体内壁面与轴承之间产生严重的磨损、因磨损严重使得导引件上的各轴承无法同时与内管壁保持接触,使得导引件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即会因为磨损严重而无法使用。且由于有些管体的设计因环境及操作因素,所以使得管体的管壁相当的薄,对于导引件的长期使用会使得管体产生部分的形变,尤其是当管体内外压差较高的情况时更为明显。因此现有的导引件会因管体产生形变而造成导引件整体无法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使得当该导引件置于管体中时,确保各轴承座上的轴承能够同时持续保持与内管壁接触,并可以减少内管壁与轴承之间因热变形或因磨损变形而造成的运动不平稳的问题,并能够避免当管体因环境或操作因素造成形变时,造成管体内的导引件无法顺利或平顺于该管体内活动的情况,以产生平稳的线性运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包含:一个导引件,其横截面为任一种凸多边形的型态,用于设置于管体内;该导引件的一面近中心处设有一个连接孔洞,该连接孔洞用于与特定装置连接;至少三个轴承座,分别设置于该导引件的一个侧面上,各轴承座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至少一个弹簧机构,设置于一个轴承座与其所对应的导引件侧面之间,该弹簧机构用于借助该轴承与管体内壁相互抵顶的作用力使该轴承座与该导引件的连接孔洞中心之间的距离产生自动调整的动作;以上结构使得该导引件设置于该管体内时,该导引件上的至少三个轴承在任何时间都是与该管体内的内管壁产生滚动接触的,因此该导引件与该内管壁保持至少三点接触的接触模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轴承座与导引件之间设置一个弹簧机构,使得该导引件置于管体内时,不仅保证了各轴承座上的轴承能够同时持续保持与内管壁的接触,产生平稳的线性运动,同时还减少了内管壁与轴承之间因热变形或因磨损变形造成的运动不平稳的问题,同时借助该弹簧机构的自调性,使得轴承与内管壁之间的接触不受磨损及因热变形的影响,还避免了当管体因环境或操作因素造成形变时,造成的管体内的导弓I件无法顺利或平顺在该管体内活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弹簧机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复数弹簧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该导引件为四边形的型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导引件12连接孔洞20,20 ; ,20 " , 20 ;;;轴承座22,22' ,22 "轴承30,30 ;弹簧机构32,32'伸缩柱34,34 ;弹簧321,321'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现就本案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例举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主要是协助特定装置在管体内活动时的一个导引件,该导引件以一个连接孔洞与特定装置的一端连接,该导引件的边上设有若干轴承座,该轴承座上的轴承与管壁以滚动接触;其中在至少一个轴承座与导引件之间设置一个弹簧装置,以确保当该导引件在管壁内活动时,其上方各轴承座上的轴承皆与内管壁滚动接触,因此管体与该导引件之间有更优的适配性,也使得该导引件所连接的装置沿着该管体内的方向顺畅活动。其中该导引件横截面的型态可以是任一凸多边形的型态,如四边形、五边形或圆形;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引件是以三角形的型态说明,但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包含:一个导引件10,为三角形的型态,用于设置于管体内;该导引件10的一面近中心处设有一个连接孔洞12,该连接孔洞12用于与特定装置连接;优选为该连接孔洞12还可以设置一个螺杆,用于使特定装置以螺合的方式与该导引件10连接;其中该连接孔洞12也可以是螺孔的型态,用于使特定装置以螺合的方式与该导引件10连接;至少三个轴承座20,2(Γ ,20 ",分别设置于该导引件的侧边(或称为侧面)上,各轴承座20,2(Γ ,2 0 "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22,22 ^ ,22 ";在本技术中,各轴承座20,2(Γ,20 "上的轴承22,22 ^,22"与相邻的轴承座的轴承22,22 ',22 "以该导引件10的连接孔洞12的中心为基准呈一定角度设置,例如,两轴承22,22 ’之间以夹角A的方式设置,其中该夹角A约120度;在本技术中各轴承座20,20 ’ ,20 "是分别设置于该导引件10的三个侧边上;各轴承座20,20 ; ,20 "上各设有一个轴承22,22 ; ,22 ",各轴承22,22 ; ,22 "设置方向以其轴向与该连接孔洞的开孔轴向垂直的方式设置;至少一个弹簧机构30,设置于一个轴承座20 "与其所对应的导引件10侧边之间,该弹簧机构30用于借助该轴承22 "与管体内壁相互抵顶的作用力使该轴承座20 "与该导引件10的连接孔洞12中心之间的距离产生自动调整的动作;以上结构使得该导引件10设置在该管体内时,该导引件上所有轴承22,22丨,22 "在任何时间都是与该管体内的内管壁产生滚动接触的,因此该导引件与该内管壁保持至少三点接触的接触模式。如图4所示,其中两个轴承座20,2(Γ与其所对应的导引件10侧边之间皆可设置一个弹簧机构,图中显示两弹簧机构30,30 '分别设置于轴承座20,20 '与其所对应的导引件10侧边之间;因此各轴承座上的轴承在管体内均设置有一个弹簧机构,以根据管体内径,自动调整轴承与导弓I件的连接孔洞中心之间的距离。参见图3,其中该弹簧机构30包含两个伸缩柱32,32丨,各伸缩柱上分别设有一个弹簧34,34^,该伸缩柱32,32^的一个连接端321,321 ^具有相对其底端伸缩活动的功能;在设置时,两伸缩柱32,32丨之间水平设置于所对应的侧边并相距特定距离,再以该连接端321,32^支撑所对应的轴承座20 以及该弹簧34,34 ^的位置设置于该轴承座20 "与对应的导引件10侧边之间;以上结构,当该轴承座20 "上的轴承22 "受管壁挤压时,两弹簧34,34 ;会受到挤压,使该轴承22 "中心与该导引件10的连接孔洞12中心之间距离缩短;当压力减少时,两弹簧34,34 ’会迫使该轴承22 "中心与该导引件10的连接孔洞12中心之间距离增加至特定距离。如图5所示,该导引件10为四边形的型态,在其侧边上皆设置有轴承座20,20 ’,20 " , 20 ;丨',并且于两轴承座20,2(Γ及其对应的侧边之间设置弹簧结构30,3(Γ,借此使得该导引件上的各轴承20,2(Γ ,20 " , 20 ; ’ '皆能与内管壁接触。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内外压差较大且管壁厚度较小的管体内,借助本技术的弹簧结构,使得当管体产生形变后,导引件仍然能于该管体内平稳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伸缩轴承装置的导引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导引件,其横截面为任一种凸多边形的型态,该导引件设置于管体内;该导引件的一面近中心处设有一个用于与特定装置连接的连接孔洞;至少三个轴承座,分别设置于该导引件的一个侧面上,各轴承座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当该导引件设于该管体内时,该导引件随时通过至少三个所述轴承与该管体的内管壁间的滚动接触保持与该管体的内管壁间的三点接触;至少一个弹簧机构,设置于一个轴承座与其所对应的导引件侧面之间,该轴承座与该导引件的连接孔洞中心之间的距离通过该弹簧机构借助于该轴承与管体内壁相互抵顶的作用力自动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龙徐光俊吴骏杰
申请(专利权)人:亮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