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步超专利>正文

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690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可在气液分离罐外、不停机的情况下通过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实时、安全、连续调节升流管出水口的高低,进而实现对内循环水量的精确控制,采用外置式的多根降流管,有利于降流管的安装、维护,很难因钙离子浓度超标结垢而堵塞降流管;包括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和外置式多根降流管,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的顶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穿过隔板和分离罐筒体顶部的分离罐顶盖,并在顶部设置有手轮,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为顶部侧面设置有通孔的筒状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IC厌氧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IC厌氧反应器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结构上相当于下层EGSB和上层 UASB的串联组合;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是按照水量、进水COD浓度、COD去除率、COD产气率来进行升流管的设计,但施工时升流管已经固定,升流管出水口的高低无法调整,IC厌氧反应器启动时本身产气少导致内循环水量小,在没有外循环量辅助的情况下启动时间会很长;另外,由于实际的进水量、进水COD浓度、COD产气率不同,再加上水温等影响,实际内循环水量和设计内循环水量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一定程度上需要升流管出水口位置可调, 以加快IC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有效保证平时灵活的运行。另外,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的降流管在反应器内,需要穿过三相分离器等组件, 安装较为复杂,也不能安装流量计,不能实时掌握内循环水量,也给运行调节带来了不便; 在造纸厂用的IC厌氧反应器中,由于进水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降流管还经常发生堵塞, 虽然还设置有氮气吹扫装置,但一旦堵死,疏通和更换十分麻烦。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508922U的一种可调节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设计有可调整升流管出水口高低的装置,其包括基筒以及至少两个套筒,基筒与提升管上端相固接, 第一个套筒套接在基筒上,其余套筒依次上端套接固定,每节调节高度为10 15cm,但该设备不能在运行期间实时调整升流管出水口位置;另外,套筒比较多时,如果调节lm,至少需要7个套筒,操作也较麻烦,而且套筒安装在充满沼气的气液分离罐中,如何在运行中实时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在气液分离罐外、不停机的情况下通过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实时、安全、连续调节升流管出水口 的高低,进而实现对内循环水量的精确控制,采用外置式的多根降流管,有利于降流管的安装、维护,很难因钙离子浓度超标结垢而堵塞降流管的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本技术的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包括升流反应罐、气液分离罐、进水管、出水管、升流管、降流管、排泥管、外循环回水管、外循环泵和外循环进水管,升流反应罐包括反应罐筒体、底板、顶盖、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气液分离罐包括分离罐筒体、隔板和分离罐顶盖;所述反应罐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并且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分离罐筒体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筒体的上方,并且与所述反应罐筒体同轴,所述反应罐筒体内由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有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并且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将所述升流反应罐由底部至顶部依次分隔为一级反应区、二级反应区和出水区,所述分离罐筒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并将所述气液分离罐由下至上分隔为分离室和集气室,分离室通过隔板上的通孔和集气室相通;所述反应罐筒体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升流管,所述升流管穿过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和顶盖,并且顶端开口于所述分离室,所述升流管的顶部套装有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所述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的顶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隔板和所述分离罐筒体顶部的分离罐顶盖,并在所述传动杆顶部设置有手轮,所述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为顶部侧面设置有通孔的筒状结构,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上分别设置有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所述升流管上设置有升流管气嘴,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预固定密封管,所述预固定密封管的底端穿过所述顶盖,并在底端设置有预固定密封管下气嘴,所述预固定密封管的顶端连接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穿过所述隔板,并与所述集气室相通,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升流管气嘴和预固定密封管下气嘴相连;所述反应罐筒体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降流管,所述降流管的顶端与所述分离室的底部相通,并且底端与所述一级反应区相通,所述反应罐筒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所述外循环回水管、外循环泵和外循环进水管,所述外循环回水管的顶部与所述出水区的顶部相通,所述外循环回水管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外循环回水管的底部与所述外循环泵的进水口相通,所述外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外循环进水管与所述一级反应区的底部相通,所述底板的底部连接有排泥管,所述反应罐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分离罐筒体的顶部位于所述集气室的侧壁还设置有沼气输出管。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室中还围绕轴向垂直设置有至少八个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的顶部与所述隔板相接,所述螺旋导流板的底部与所述顶盖相接。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罐筒体上位于所述分离室的外侧还设置有视镜,所述螺旋导流板中与所述视镜相同的一侧为有机玻璃螺旋导流板。进一步的,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通过一级衬钢丝PVC软管与所述升流管气嘴相通,所述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通过二级衬钢丝PVC软管与所述预固定密封管下气嘴相通,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和升流管气嘴之间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45°。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筒体的中一级三相分离器的下方还设置有布水器。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筒体的顶部内侧位于所述出水区上部的四周还设置有环形出水槽,反应罐筒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集水箱,所述环形出水槽与所述集水箱相通,所述集水箱与所述外循环回水管和出水管相通。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通过止推轴承与所述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的顶部连接,所述传动杆通过螺纹与所述隔板相连接,所述预固定密封管焊接在所述顶盖上。进一步的,所 述降流管上还设置有电磁流量计。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筒体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升流管,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均为多个,所述升流管上设置有与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数目相对应的所述升流管气嘴,所述预固定密封管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数目相对应的所述预固定密封管下气嘴,所述反应罐筒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四个所述降流管,所述电磁流量计的数目与所述降流管的数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升流管的内径与所述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的外径之差大于3mm并且小于5_,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和升流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或密封填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通过此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可在气液分离罐外并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时、安全、连续调节升流管出水口的高低,对内循环水量进行精确的控制;2)采用外置式多根衬塑降流管,便于降流管的安装、维护,有效避免因钙离子超标结垢堵塞降流管的问题;另外,多根降流管总的截面积大,也减少降流管的挟气量,增加了内循环水量;同时,在降流管上设置了电磁流量计, 可实时监控降流管流量,计算第一反应式的水流上升速度,和设计参数进行对比,方便运行调节;3)在气液分离室中采用了螺旋导流板,使升流管出来的挟气水在导流板导流作用下做旋转运动,增加了水的流程和气液接触面积,最大程度脱出了上升液中挟带的溶解气体和微小气泡,减少了降流管的水的挟气量,增加了内循环水量;4)取消了一级三相分离器中的集气室,改为多根衬钢丝PVC软管和衬塑升流管连接,导气量大、水头损失小,避免了汽泡的合并,增加了内循环水量;升流管也可为多根,这样集气均匀,提高了气提效率;5) 对于那些需要季节性生产而间断运行、多次启动的IC厌氧反应器尤为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内循环水量的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升流反应罐(35)、气液分离罐(36)、进水管(34)、出水管(22)、升流管(7)、降流管(16)、排泥管(24)、外循环回水管(29)、外循环泵(30)和外循环进水管(31),升流反应罐(35)包括反应罐筒体(1)、底板(25)、顶盖(6)、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二级三相分离器(8),气液分离罐(36)包括分离罐筒体(12)、隔板(15)和分离罐顶盖(28);所述反应罐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5),并且顶部设置有顶盖(6),所述分离罐筒体(1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筒体(1)的上方,并且与所述反应罐筒体(1)同轴,所述反应罐筒体(1)内由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有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二级三相分离器(8),并且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二级三相分离器(8)将所述升流反应罐(35)由底部至顶部依次分隔为一级反应区(A)、二级反应区(B)和出水区(C),所述分离罐筒体(1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15),并将所述气液分离罐(36)由下至上分隔为分离室(D)和集气室(E),分离室(D)通过隔板(15)上的通孔和集气室(E)相通;所述反应罐筒体(1)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升流管(7),所述升流管(7)穿过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2)、二级三相分离器(8)和顶盖(6),并且顶端开口于所述分离室(D),所述升流管(7)的顶部套装有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10),所述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10)的顶部连接有传动杆(26),所述传动杆(26)穿过所述隔板(15)和所述分离罐筒体(12)顶部的分离罐顶盖(28),并在所述传动杆(26)顶部设置有手轮(13),所述升流管出水口调节器(10)为顶部侧面设置有通孔的筒状结构,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2)和二级三相分离器(8)上分别设置有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4)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21),所述升流管(7)上设置有升流管气嘴(5),所述顶 盖(6)上设置有预固定密封管(19),所述预固定密封管(19)的底端穿过所述顶盖(6),并在底端设置有预固定密封管下气嘴(27),所述预固定密封管(19)的顶端连接有集气管(17),所述集气管(17)穿过所述隔板(15),并与所述集气室(E)相通,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气嘴(4)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气嘴(21)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升流管气嘴(5)和预固定密封管下气嘴(27)相连;所述反应罐筒体(1)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降流管(16),所述降流管(16)的顶端与所述分离室(D)的底部相通,并且底端与所述一级反应区(A)相通,所述反应罐筒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所述外循环回水管(29)、外循环泵(30)和外循环进水管(31),所述外循环回水管(29)的顶部与所述出水区(C)的顶部相通,所述外循环回水管(29)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水管(22),所述外循环回水管(29)的底部与所述外循环泵(30)的进水口相通,所述外循环泵(30)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外循环进水管(31)与所述一级反应区(A)的底部相通,所述底板(25)的底部连接有排泥管(24),所述反应罐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34),所述分离罐筒体(12)的顶部位于所述集气室(E)的侧壁还设置有沼气输出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步超
申请(专利权)人:赵步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