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旺专利>正文

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57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主要解决目前金属件精加工中工件不便装夹、加工精度及工作效率均较低的问题。它的外壳内设有由多个单元磁极组成的磁极组,再由多个磁极组集合成总成;每个单元磁极由静态的外磁极和可旋转的内磁极构成,其内磁极的旋转可采用由扳手、转轴、齿轮构成的手动扭转装置按磁极组分组进行旋转,也可采用由电动机、链条、链轮构成的电动扭转装置进整体旋转。控制扭转装置旋转即可控制磁路的生磁和消磁,从而方便工件的加工和搬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工件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方便工件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及效率的永磁工作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金属工件的洗、刨、磨等精加工艺中,大部分工件需利用铸铁工作台的“T”形槽,加螺栓和压铁,进行装夹固定,完工后再拆除,但有些工件装夹不便,严重影响着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于是就有厂家制造了电磁和小型永磁工作台,但因磁力较小,故多应用于磨床工艺之中。电磁吸力工作台是利用线圈、铁芯通电后产生磁场,工作面的尺寸虽然可以做得较大,但线圈和导线受冷却液等影响容易损毁,击穿绝缘层,易发生触电事故。原来的永磁工作台虽然能克服这些弊端,但由于材料和操作方式的局限,一般只能做到600×300mm以下,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金属工件加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生磁和消磁、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的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本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方案来实现它包括有固定底座6和外壳18。外壳18内设有由多个单元磁极1组成的磁极组2,再由多个磁极组2集合成总成3;每个单元磁极1由静态的外磁极和可旋转的内磁极构成,其内磁极的旋转可采用由扳手9、转轴10、齿轮11构成的手动扭转装置按磁极组2分组进行旋转控制,也可以采用由电动机7、链条4、链轮5构成的电动扭转装置进行整体旋转控制。上述由多个单元磁极1组成的磁极组2中,各单元磁极1的相邻部位的极性相同。上述控制内磁极旋转的扭转装置可以单边设置,也可以双边设置。上述工作台外壳18的上表面可以呈整体平面状,也可以呈均布沟条状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金属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为电动传动时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动传动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是单元磁极1中的静磁极结构示意图。图4是单元磁极1中的可旋转的动磁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上附图所公开的结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中,1为单元磁极;2为由多个单元磁极1组成的磁极组;3为由多个磁极组2集合成总成;4为传动链条;5为传动链轮;6为固基底座;7为传动电动机;8为与铸铁工作台“T”型槽相连的固基孔;9可卸式套筒扳手;10为外置旋转装置(如转轴);11为各单元磁极之间的传动齿轮;12为工作台面磁极极向排布;13为设置内磁极用的外磁极内孔;14为镶嵌钕铁硼所用的内磁极上的沟槽;15为供阻断磁路用的隔磁材料;16为镶嵌钕铁硼所用的外磁极上的沟槽;17为工作台面上的均布沟槽;18为工作台外壳。本技术采用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作为磁能,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吸附能力。参见图1,采用单元磁极1(此处为三个)排列成磁极组2,再由多个磁极组2排列成工作台总成3,这样就可以将永磁工作台做得很大。(实践中已制作出4000×600mm的特大型永磁工作台)。单元磁极1由外磁极(即静磁极)和内磁极(即可动旋转的动磁极)组成(见图3和图4)。内磁极上设有沟槽14,镶嵌强磁材料钕铁硼后插入外磁极内孔13之中,当外磁极16内没有镶嵌钕铁硼时,如果内磁极的磁路没有被阻断(14竖立时),便会有很强的磁场通过磁极导出,形成磁动势,工作台即可以吸附工件;如果将内磁极旋转90°,磁路被隔磁材料15隔断,类似于关闭了磁场,此时工件即可轻易地从工作台上搬走。当外磁极沟槽16内镶嵌了与内磁极沟槽14内同等数量的钕铁硼时,如果内磁极14与外磁极16的磁场极向一致,则会形成磁场叠加,工作台即可吸附工件,且吸力增加一倍;如果将内磁极旋转180°,14与16的磁场极向正好相反,则磁场便会短路,亦类似于关闭了磁场。而实现内磁极的旋转,既可以单台旋转,也可以分组通过齿轮和链轮传动旋转;既可以通过扳手9手动旋转,也可以通过电动机7电动旋转;既可以单边旋转(即在永磁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扭转装置),也可以双边旋转,根据工况现场和用户需要酌情设计制作。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包括有固基底座(6)和外壳(18),其特征在于外壳(18)内设有由多个单元磁极(1)组成的磁极组(2),再由多个磁极组(2)集合成总成(3);每个单元磁极(1)由静态的外磁极和可旋转的内磁极构成,其内磁极的旋转可采用由扳手(9)、转轴(10)、齿轮(11)构成的手动扭转装置按磁极组(2)分组进行旋转控制,也可以采用由电动机(7)、链条(4)、链轮(5)构成的电动扭转装置进行整体旋转控制。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多个单元磁极(1)组成的磁极组(2)中,各单元磁极(1)的相邻部位的极性相同。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内磁极旋转的扭转装置可以单边设置,也可以双边设置。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台外壳(18)的上表面可以呈整体平面状,也可以呈均布沟条状(17)。专利摘要一种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主要解决目前金属件精加工中工件不便装夹、加工精度及工作效率均较低的问题。它的外壳内设有由多个单元磁极组成的磁极组,再由多个磁极组集合成总成;每个单元磁极由静态的外磁极和可旋转的内磁极构成,其内磁极的旋转可采用由扳手、转轴、齿轮构成的手动扭转装置按磁极组分组进行旋转,也可采用由电动机、链条、链轮构成的电动扭转装置进整体旋转。控制扭转装置旋转即可控制磁路的生磁和消磁,从而方便工件的加工和搬动。文档编号B25H1/00GK2787397SQ20052009605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陈永旺 申请人:陈永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工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包括有固基底座(6)和外壳(18),其特征在于:外壳(18)内设有由多个单元磁极(1)组成的磁极组(2),再由多个磁极组(2)集合成总成(3);每个单元磁极(1)由静态的外磁极和可旋转的内磁极构成,其内磁极的旋转可采用由扳手(9)、转轴(10)、齿轮(11)构成的手动扭转装置按磁极组(2)分组进行旋转控制,也可以采用由电动机(7)、链条(4)、链轮(5)构成的电动扭转装置进行整体旋转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旺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