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真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9117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真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应用,该特异引物:上游引物7-5f(25bp):5′-CCCGCTACCTCTTACCCATGTCTTT-3′;下游引物7-5r(23bp):5′-GTCGTTATGAGTGCAAAGCGCGA-3′。经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在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纯DNA,发病组织、土壤及带病种子中特异地扩增出片段长度为440bp的特异扩增产物,对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异分子检测引物及其用法可被用于生产实践中感染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的植物组织、土壤和种子中的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同时可用于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和病菌的监测和鉴定,为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真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病害检测、鉴定及防治技术的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由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Ascochyta rabiei引起的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于2007年首次在新疆木垒县发现,一旦发病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目前该病害已对我国鹰嘴豆生产构成了威胁。病菌主要以土壤、种子带菌,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初夏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达叶面后由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时期,可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植株生长茂密,当天气潮湿或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基部接近地面叶片发病尤为严重。因此,开展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菌检测,防止其从发病区向未发病区传播,以及在其发病初期进行诊断检测,对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的传播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自从发现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以来,各国研究人员便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传统的检测方法是从病残体或带病种子分离菌体,将其接种在相应培养基上,于适宜温度培养数天,再对这些菌体的形态进行观察。若产孢则继续观察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真菌分子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该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7?5f25bp:5′?CCCGCTACCTCTTACCCATGTCTTT?3′下游引物7?5r23bp:5′?GTCGTTATGAGTGCAAAGCGCGA?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羌松马丽娟马德英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