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上的预启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7480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上的预启阀,该气缸装置连接于气动阀门上,气缸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气动阀门的气缸上,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有增压泵、进气管道、出气管道、预启管道和预启阀,所述增压泵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气管道,在进气管道上设有一个三通阀,所述预启管道的一端连接至三通阀上,预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预启阀第一进气口上,所述出气管道连接预启阀的第二进气口上,所述预启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的气缸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阀门装置要能够实现通过增压泵进行增压,还能便利地通过电磁阀进行切换,在控制灵活的基础上,达到减小执行机构的体积和重量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阀门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的预启阀。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气动阀门的开启和闭合是由气动执行机构来完成的。当空气压力通过管道9进入至气缸5上方,气缸5内有活塞4,气缸5的下方有弹簧6。当输出压力高时,空气压力作用在活塞4上使阀门向下运动,活塞杆与阀门的阀杆3连在一起,从而带动阀芯2的向下移动来实现阀门的闭合;当压力低时,弹簧6推动活塞4向上运动,活塞杆与阀门的阀杆3连在一起,从而带动阀芯2在阀座I上的上下移动来进行阀门的开启。0.4-0.6MPa的气源压力是国际通用的压力,也就是通过气压站输送往各个执行机构的标准压力,具体到执行机构时还需经过减压稳压后输入执行机构,阀门要关闭严密需要一定的关闭力,关闭力是由作用在活塞面的压力减去弹簧力产生的,阀门越到关闭位置,弹簧力越大,因此可根据所需关闭力确定阀门活塞的面积大小。由于气源压力值不可能变大,因此但需要较大的关闭力量时就会需要较大的执行机构,从而使执行机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且显得头重脚轻。为了改变这个情况,0.4-0.6MPa的气源压力经过减压稳压后进入管道8,管道8不直接接在执行机构上,而是装在一个专门的增压泵7上。该增压泵7内设有联动的两个活塞,大活塞和小活塞的面积不一样,该联动活塞在特殊气控部件的作用下始终来回运动,从而使大活塞推动小活塞,两个活塞上都有特制的单向阀,小活塞的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当气缸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后,小活塞上的作用力与大活塞上的作用力平衡后,增压泵停止运动,由于小活塞面积小,要达到平衡力就会在较高的压力下达到平衡,大活塞的面积与小活塞的面积成一定比例N数值时,管道9处的压力也会与进管道8的压力成N比例,从而保证气缸内的压力较高。在通常使用中,通过增压泵增压的倍数一般为2倍,也就是将0.5MPa的压缩空气增压到IMPa。增压泵的目的就是在给定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压缸的加压使气缸的推力加大,也就是采用活塞面积较小的气缸能够达到标准压力时较大面积的气缸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减轻执行机构体积及其重量。但是,由于工作的压缩空气经过增压,压力比输入的压缩空气压力大,因此不能直接用电磁阀进行切换,这就对该增压功能的阀门造成应用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的阀门装置。本技术的阀门装置要能够实现通过增压泵进行增压,还能便利地通过电磁阀进行切换,在控制灵活的基础上,达到减小执行机构的体积和重量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上的预启阀,该气缸装置连接于气动阀门上,气缸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气动阀门的气缸上,气动阀门的气缸内设有活塞,该活塞中部的活塞杆与阀杆同轴连接,气缸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阀杆的底部设有阀芯,该阀芯与阀座之间采用密封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有增压泵、进气管道、出气管道、预启管道和预启阀,所述增压泵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气管道,在进气管道上设有一个三通阀,所述预启管道的一端连接至三通阀上,预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预启阀第一进气口上,所述出气管道连接预启阀的第二进气口上,所述预启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的气缸上。本技术带有增压功能的阀门装置中,所述的增压泵内设有双联活塞,双联的两个活塞的面积大小比例为2:1,经增压泵增压前后的压缩空气压力比为1:2。本技术带有增压功能的阀门装置中,所述的预启阀内设有阀芯和缸套,该阀芯的一端设有活塞,活塞处于一个活塞腔中,该活塞的面积是阀芯面积的3倍。本技术带有增压功能的阀门装置中,所述预启阀内阀芯带有活塞的一侧设有活塞腔,该活塞腔与预启阀的第一进气口连通,阀芯一侧的空腔连通于预启阀的出气口,在阀芯上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通孔,所述的缸套上设有相对的两个通气孔,其中一个通气孔连通第二进气口,另一个通气孔连通预启阀外界的空气;所述预启阀内的活塞紧贴所述的缸套时,所述阀芯上的通孔通过通气孔连接第二进气口,所述的预启阀内的活塞紧贴所述的第一进气口时,所述阀芯上的通孔通过通气孔与外界的空气连通。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阀门装置在使用中较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点。本技术是在气动阀门配备有增压泵的基础上,为了操作便利灵活,设计了一个预启阀,通过预启阀内活塞与阀芯的面积比大于增压泵内联动活塞的面积比值,可以灵活地将进入气缸内的气体压力或者为压缩空气的压力,或者为外界空气的压力,从而实现气缸内活塞的上升与下降,进而便于控制气动执行机构的顺利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带有增压功能的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的预启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预启阀在阀门装置需要关闭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预启阀在阀门装置需要开启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阀门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理解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和工作流程,但是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看图2,图2是本技术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的预启阀结构示意图,有图可知,本技术是一个带有气缸装置的气动阀门。该气缸装置连接固定于气动阀门上,气缸装置通过管道9连接至气动阀门的气缸5上,气动阀门的气缸5内设有活塞4,该活塞4中部的活塞杆与阀杆3同轴连接,气缸5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弹簧6。在阀杆3的底部设有阀芯2,该阀芯2与阀座I之间采用密封面接触。本技术就是在气缸装置上对阀门进行了改进设计,气缸装置包括有增压泵7、进气管道8、出气管道13、预启管道10和预启阀12。增压泵7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8,另一端连接出气管道13,增压泵7的目的就是将压缩空气进一步压缩后增大压力,增压的比例与增压泵7内联动活塞的面积比相关的。在进气管道8上设有一个三通阀11,预启管道10的一端连接至三通阀11上,预启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预启阀12第一进气口上。出气管道13连接预启阀12的第二进气口上,所述预启阀12的出气口则通过管道9连接至所述的气缸5上。上述的增压泵7内设有双联的联动活塞,双联的两个活塞的面积大小比例为2:1,经增压泵7增压前后的压缩空气压力比为1: 2。所述的预启阀12内设有阀芯18和缸套17,该阀芯18的一端设有活塞19,活塞19处于一个活塞腔中,该活塞19的面积是阀芯18面积的3倍。也就是说,预启阀12的一个功能是增压,增压后的压缩空气压力比是1:3。大于经过增压泵7增压后的压力,这样是我们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带有增压功能的阀门装置中,所述预启阀12内阀芯18带有活塞19的一侧设有活塞腔,该活塞腔与预启阀12的第一进气口 15连通,阀芯8套于缸套17内且可以来回运动,阀芯8—侧的空腔连通于预启阀12的出气口 16。在阀芯8上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 16连通的通孔,在缸套17上设有相对的两个通气孔,其中一个通气孔连通第二进气口 14,另一个通气孔连通预启阀12外界的空气。在预启阀12内的活塞19紧贴所述的缸套17时,阀芯18上的通孔通过通气孔连接所述的第二进气口 14 ;当所述的预启阀12内的活塞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增压功能的气缸装置上的预启阀,该气缸装置连接于气动阀门上,气缸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气动阀门的气缸上,气动阀门的气缸内设有活塞,该活塞中部的活塞杆与阀杆同轴连接,气缸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阀杆的底部设有阀芯,该阀芯与阀座之间采用密封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有增压泵、进气管道、出气管道、预启管道和预启阀,所述增压泵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气管道,在进气管道上设有一个三通阀,所述预启管道的一端连接至三通阀上,预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预启阀第一进气口上,所述出气管道连接预启阀的第二进气口上,所述预启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的气缸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尔德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