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7238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甬道热风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精确控制调节下甬道回风与甬道底部吸风流量使得甬道与甬道间工艺条件不一致,甬道风量系统可控性差,甬道未调节平衡状况下向车间排气带出大量纺丝溶剂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纺丝甬道,纺丝甬道上连接有甬道进风口、上甬道回风口、下甬道回风口,甬道进风口连接有主送风集管,上甬道回风口连接有主真空集管,下甬道回风口连接有甬道底吸风口,下甬道回风口连通主真空集管,下甬道回风口与主真空集管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上甬道回风管连接有自动调节阀,自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甬道热风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纺丝生产线20多个甬道的上甬道回风与下甬道回风(包含大量纺丝溶剂)被吸入主真空集管,经过热交换器底部、冷凝器后进入送风机,然后经过冷凝器继续冷凝,然后通过换热器上部预热,经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后进入主送风集管送入各个甫道,甫道的第二加热器将热风加热到纺丝温度后经过锥形过滤器送入甬道进风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授权公告号:CN 2600457Y),其包括甬道腔体、进风室、回风室、进风管道和回风管道,进风室和回风室分设于甬道腔体的前后两侧,并分别与进风管道)和回风管道相连,甬道腔体内进风室后前后设置有冲孔板和滤网;在甬道腔体内回风室前前后设置有滤网和冲孔板;设置于甬道腔体内进风室后的冲孔板至少有二层;设置于甬道腔体内进风室后的滤网至少有二层;设置于甬道腔体内回风室前的滤网为一层或一层以上。但是这种纺丝甬道无法精确控制调节下甬道回风与甬道底部吸风流量使得甬道与甬道间工艺条件不一致,造成成品丝的甬道间质量不一致的问题;本技术还解决了甬道风量系统可控性差,甬道未调节平衡状况下向车间排气带出大量纺丝溶剂,使纺丝车间操作环境恶劣,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精确控制调节下甬道回风与甬道底部吸风流量使得甬道与甬道间工艺条件不一致,造成成品丝的甬道间质量不一致的问题;本技术还解决了甬道风量系统可控性差,甬道未调节平衡状况下向车间排气带出大量纺丝溶剂,使纺丝车间操作环境恶劣,且存在安全隐患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包括纺丝甬道,所述的纺丝甬道上连接有甬道进风口、上甬道回风口、下甬道回风口,甬道进风口连接有主送风集管,上甬道回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主真空集管,下甬道回风口连接有甬道底吸风口,下甬道回风口还通过管路连通主真空集管,下甬道回风口与主真空集管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上甬道回风口连接有自动调节阀,自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设定下甬道回风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自动调节上甬道回风口上自动调节阀的开度,控制下甬道温度,使甬道平衡。上甬道回风口、下甬道回风口处的热风都集中到主真空集管处,通过换热器换热,然后被送入到主送风集管中,再经锥形过滤器过滤,从甫道进风口处进入甬道。作为 优选,所述的甬道进风口与主送风集管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锥形过滤器、加热器。作为优选,所述的甬道底吸风口通过送风机连接有DMAc吸收器,DMAc吸收器连通屋顶排风口,便于将废气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的甬道进风口的进口处、下甬道回风口的出口处都设有蝶阀。这样可以控制热风的流量。作为优选,所述的送风机、DMAc吸收器的进风口处分别设有一个蝶阀。送风机的进出口处各设有一个蝶阀,可以控制热风的流量。作为优选,所述的温度控制器上设定的温度为150-210°c。下甬道回风的设定温度可通过下甬道热风量和从室内吸入冷风量的配比精确计算得来,可精确控制下甬道回风量和从室内吸入的风量,可快速、准确的调节甬道风量平衡。因此,本技术具有自动调节上甬道回风风量,精确控制下甬道回风和甬道底部吸风风量,使工艺调节更便捷准确,控制甬道从纺丝车间吸气,减少泄漏到纺丝车间的纺丝溶剂,改善车间工作环境,使纺丝车间更安全的特点;本技术还具有纺丝甬道热风调配的准确及稳定性,是质量偏差更小,质量更稳定一致,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纺丝甬道1、甬道进风口 2、上甬道回风口 3、下甬道回风口 4、主送风集管5、 主真空集管6、甬道底吸风口 7、温度传感器8、自动调节阀9、温度控制器10、锥形过滤器11、加热器12、送风机13、DMAc吸收器14、蝶阀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如图1,有一个纺丝甬道1,纺丝甬道上端设有甬道进风口 2、上甬道回风口 3,下端设有下甬道回风口 4、甬道底吸风口 7,甬道进风口 2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有蝶阀15、锥形过滤器11、加热器12、主送风集管5。上甬道回风口 3、下甬道回风口 4通过管路连接有主真空集管6。甬道底吸风口 7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有送风机13、DMAc吸收器14,DMAc吸收器连通屋顶排风口,此处送风机13的进出口都连接蝶阀15。下甬道回风口 4与主真空集管6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上甬道回风管连接有自动调节阀9,自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10。温度控制器10上设定的温度为180°C。甬道进风口 2与锥形过滤器11之间、下甬道回风口 4与主真空集管6之间都设有蝶阀。使用时,甬道进风与下甬道回风通过蝶阀与孔板差压调节分配热风流量,先关闭上甬道回风口 3的蝶阀,然后微开,使平衡后的甬道从车间吸风,而不是向车间排放含纺丝溶剂的热风,在温度控制器10上设定下甬道回风口 4的温度,下甬道回风口的温度为通过计算和试验后获得的甬道平衡温度,通过调节自动调节阀9的开度,控制下甬道温度,从而使甬道平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包括纺丝甬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甬道(I)上连接有甬道进风口(2)、上甬道回风口(3)、下甬道回风口(4),甬道进风口连接有主送风集管(5),上甬道回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风口连接有甬道底吸风口(7),下甬道回风口还通过管路连通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风口(4)与主真空集管(6)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上甬道回风口连接有自动调节阀(9),自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甬道进风口(2)与主送风集管(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锥形过滤器(11)、加热器(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甬道底吸风口(7)通过送风机(13)连接有DMAc吸收器(1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甬道进风口(2)的进口处、下甬道回风口(4)的出口处都设有蝶阀(1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机(13)、DMAc吸收·器(14)的进风口处分别设有一个蝶阀(1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甬道热风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精确控制调节下甬道回风与甬道底部吸风流量使得甬道与甬道间工艺条件不一致,甬道风量系统可控性差,甬道未调节平衡状况下向车间排气带出大量纺丝溶剂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纺丝甬道,纺丝甬道上连接有甬道进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上甬道回风自动控制甬道平衡系统,包括纺丝甬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甬道(1)上连接有甬道进风口(2)、上甬道回风口(3)、下甬道回风口(4),甬道进风口连接有主送风集管(5),上甬道回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风口连接有甬道底吸风口(7),下甬道回风口还通过管路连通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风口(4)与主真空集管(6)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上甬道回风口连接有自动调节阀(9),自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