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厌氧处理过程监测,具体是一种厌氧消化过程中气体产生的动态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厌氧消化过程研究中,厌氧消化体系气体产生的测定一般采用排水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先将气室中充满水,当气体产生进入气室的同时将等体积的水排出,从而测定气体体积。对于很小规模的厌氧消化体系,其总产气量不大,可以使用较大的气室一次性收集所有气体,此时采用排水法也较方便、简捷。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厌氧消化体系,因产气量较多,如果使用排水法监测产气量,要么用很大的气室一次性收集所有气体;要么用常规大小的气室多次收集产生的气体。其中,采用很大的气室的办法在实验室研究中一般并不可行,采用常规气室收集则需要实验人员适时将气室内部气体排出,从而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维护。排水法的另一个缺点是该法收集的气体一般为溶解度较低的甲烷、氢气等,而溶解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则在会在气体收集过程中通过被动扩散和主动排水过程而有较大程度的流失,不但污染室内环境,也只能近似地反映厌氧气体的产生总量,更不易反映厌氧气体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厌氧消化体系产气的特点是产气速率相对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目前市场上已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消化过程中气体产生的动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消化体系(1)、气相压力变化范围控制单元(2)、无阀式气体外排单元(3)、外排气体有害组分去除单元(4)和气体排放时间点记录单元(5);其中气相压力变化范围控制单元(2)包活U型液管(6)和液位控制器(7);厌氧消化体系(1)的气相部分通过耐腐蚀软管分别与U型液管(6)一端和无阀式气体外排单元(3)相连通;U型液管(6)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液位控制器(7)连接,所述液位控制器(7)通过导线分别与无阀式气体外排单元(3)和气体排放时间点记录单元(5)相连;无阀式气体外排单元(3)再通过耐腐蚀软管与外排气体有害组分去除单元(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邢颖娜,陈欣,史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