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机浆选择性磨浆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5864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1:51
化机浆选择性磨浆新方法,待磨浆的木片经一次磨浆、一次漂白之后进行螺旋压榨,压榨后所得浆料进行第一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20%-60%,然后将良浆送往中间浆池,而对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进行二次磨浆,将浆料游离度控制为200-400ml,然后对二次磨浆后的浆料进行第二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5%-20%,将所得良浆送往所述中间浆池,而渣浆进入渣浆处理系统进行渣浆处理,出所述中间浆池的浆料浓缩后送入造纸工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化机浆强度由细小纤维保障的特性,适当增加纤维束的磨浆程度,产生较多的细小纤维来弥补强度,从而实现与原工艺相同的成纸性能,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化机浆的磨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造纸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化机浆是近10年发展最快的浆料种类,具有高得率、高松厚度、低成本、低污染等优点,其生产及使用的优点已经得到造纸行业充分肯定,在生产中尽可能大量配用化机浆已经被造纸工作者普遍认同,从而使我国化机浆产量从2000年的10万吨/年增加至目前的近500万吨/年。然而,化机浆的制浆过程需要大功率的高浓盘磨机,使化机浆制浆过程的磨浆能耗居高不下。从我国化机浆生产企业的运行实际来看,PRC-APMP的磨浆电耗约为850kw.h、BCTMP的磨浆电耗约为IOOOkw.h,约占制浆总电耗的80%_90%。因此,降低化机浆磨浆能耗是化机浆生产节能降耗的关键。为降低化机浆磨浆能耗,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利用化学品、酶等对木片进行预处理;优化磨片齿高、磨盘结构等实施更为有效的磨浆效率;释放磨浆过程的高温蒸汽来实施磨浆能耗的降低;优化二段磨浆浓度来降低磨浆能耗等。这些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化机浆磨浆能耗,然而,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局限。例如,新增化学品的使用将增加生产成本;酶处理时间长,难以满足快速生产的需要;磨浆机结构的优化将要求现有生产线更换成本高昂的磨浆设备;释放磨浆过程的高温蒸汽需要复杂的系统;降低二段磨浆浓度将降低化机浆成纸松厚度等。从而使这些方法难以在目前现有化机浆生产线上进行改造升级,降低磨浆过程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降低化机浆的磨浆能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待磨浆的木片经一次磨浆、一次漂白之后进行螺旋压榨,压榨后所得浆料进行第一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20%-60%,然后将良浆送往中间浆池,对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进行二次磨浆,将浆料游离度控制为200-400ml,然后对二次磨浆后的浆料进行第二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5%-20%,将所得良浆送往所述中间浆池,渣浆进入渣浆处理系统进一步回收浆料,尾渣排地沟,排出所述中间浆池的浆料浓缩后送入造纸工段。其中,一次磨浆后的游离度控制为550_700ml。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在真空浓缩机中浓缩后再进行二次 磨浆。两段筛选时,浆料质量浓度均控制为0.7%-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首先是基于,经过一段高浓磨浆后,大部分木片已经被分离成纤维;一段筛选所得的渣浆量小于进浆量。现行生产中,经过一段高浓磨后的浆料全部进入二段磨浆机;而本专利技术仅将筛选所得的渣浆进行磨浆,因此,本专利技术需要进行二段磨浆的浆料总量下,能耗低。其次,现行生产中,把一段磨后的浆料全部用于第二段磨浆时,已经分离成纤维的浆料将分担部分能耗,将使纤维束分离所需的能耗增大;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提高磨浆的针对性。第三,在浆料品质保持方面。①白度。本专利技术未改变、且不影响漂白工艺,因此白度无明显变化。②浆料松厚度与强度。现行工艺的第二段磨浆过程中,对进浆中的纤维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浆作用,将使纤维细胞壁软化,成纸时易被压溃,不利于成纸松厚度的保持。本专利技术避免了这一问题,利于松厚度保持,但这一特性将不利于强度保持。为此,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化机浆强度由细小纤维保障的特性,适当增加纤维束的磨浆程度,产生较多的细小纤维来弥补强度。从而实现与原工艺相同的成纸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现有化机浆的生产流程的简单改造,在不改变浆料成纸性能的基础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对比实施例的工艺路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工艺路线图,虚线内为本专利技术改进之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对比实施例中,将待磨浆的木片在预处理系统中进行预处理,然后在一次磨浆机中进行磨浆,磨浆后经螺旋卸料器送至高浓漂白塔进行漂白,然后经螺旋压榨机压榨,再送往二次磨浆机中进行二次磨浆,二次磨浆后的浆料经过消潜池进入到一段压力筛,一段压力筛对浆料进行筛选,所得良浆经多圆盘浓缩机浓缩后送往造纸工序,渣浆则直接送入渣浆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中,只经过了一次筛选。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将待磨浆的木片在预处理系统中进行预处理,然后在一次磨浆机中进行磨浆,磨浆后经螺旋卸料器送至高浓漂白塔进行漂白,然后经螺旋压榨机压榨,压榨后所得浆料进行第一段筛选,然后将良浆送往中间浆池,对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在真空浓缩机中混以纤维束浓缩后在二段磨浆中进行二次磨浆,然后对二次磨浆后的浆料进行第二段筛选,将所得良浆送往所述中间浆池,渣浆进入渣浆处理系统进一步回收浆料,尾渣排地沟,排出所述中间浆池的浆料浓缩后送入造纸工段。以下三个实施例,分别选取不同参数:实施例1:(I)控制第一段高浓磨后浆游离度700ml ;(2)控制第一段筛选的渣浆量35%;(3)控制第二段磨后浆游离度200ml ;(4)控制第二段筛选的渣浆量10% ;(5)控制筛选时浆料浓度1.0%。实施例2:(I)控制第一段高浓磨后浆游离度650ml ;(2)控制第一段筛选的渣浆量38%;(3)控制第二段磨后浆游离度220ml ;(4)控制第二段筛选的渣浆量9%;(5)控制筛选时浆料浓度0.9%。实施例3:(I)控制第一段高浓磨后浆游离度600ml ;(2)控制第一段筛选的渣浆量24%;(3)控制第二段磨后浆游离度250ml ;(4)控制第二段筛选的渣浆量6%;(5)控制筛选时浆料浓度1.1%。所制化机浆质量指标如下: 权利要求1.,待磨浆的木片经一次磨浆、一次漂白之后进行螺旋压榨,其特征在于,压榨后所得浆料进行第一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20%-60%,然后将良浆送往中间浆池,对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进行二次磨浆,将浆料游离度控制为200-400ml,然后对二次磨浆后的浆料进行第二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5%-20%,将所得良浆送往所述中间浆池,渣浆进入渣浆处理系统进一步回收浆料,尾渣排地沟,排出所述中间浆池的浆料浓缩后送入造纸工段。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次磨浆后的游离度控制为550-700ml。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在真空浓缩机中浓缩后再进行二次磨浆。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两段筛选时,浆料质量浓度均控制为O. 7%-1. 5%。全文摘要,待磨浆的木片经一次磨浆、一次漂白之后进行螺旋压榨,压榨后所得浆料进行第一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20%-60%,然后将良浆送往中间浆池,而对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进行二次磨浆,将浆料游离度控制为200-400ml,然后对二次磨浆后的浆料进行第二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5%-20%,将所得良浆送往所述中间浆池,而渣浆进入渣浆处理系统进行渣浆处理,出所述中间浆池的浆料浓缩后送入造纸工段,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化机浆强度由细小纤维保障的特性,适当增加纤维束的磨浆程度,产生较多的细小纤维来弥补强度,从而实现与原工艺相同的成纸性能,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化机浆的磨浆能耗。文档编号D21D1/20GK103255666SQ201310153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建, 刘羚, 齐书田, 张美云, 陈菊, 徐永建, 魏晓芬, 董和滨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化机浆选择性磨浆新方法,待磨浆的木片经一次磨浆、一次漂白之后进行螺旋压榨,其特征在于,压榨后所得浆料进行第一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20%?60%,然后将良浆送往中间浆池,对第一段筛选后的渣浆进行二次磨浆,将浆料游离度控制为200?400ml,然后对二次磨浆后的浆料进行第二段筛选,将渣浆量控制为5%?20%,将所得良浆送往所述中间浆池,渣浆进入渣浆处理系统进一步回收浆料,尾渣排地沟,排出所述中间浆池的浆料浓缩后送入造纸工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刘羚齐书田张美云陈菊徐永建魏晓芬董和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