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5819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它是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克)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30、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30、二乙醇胺2-3、三聚磷酸钠4-5、N-甲基吡咯烷酮1-2、丙三醇8-10、四氟化锆0.2-0.4、成膜助剂2-4、剩余的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过程不产生沉渣,处理时间段,控制简便,无有害重金属离子,安全环保,与金属表面形成的硅烷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延长了金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处理剂,尤其涉及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
技术介绍
随着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的成熟,传统的磷酸盐转化和铬酸盐钝化表面处理技术因为污染环境、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等因素而逐渐被环保节能的硅烷化处理技术替代,但是现在的硅烷化处理大多只是单纯的依靠硅烷的成膜性能,使得硅烷溶液处理过的金属工件表面形成的膜层,密度不均匀、有空洞、裂陷、与金属体的附着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它是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克)为:3-缩水甘油酿氧基丙基二甲氧基娃烧20_30、氛丙基二乙氧基娃烧20_30、二乙醇胺2-3、三聚磷酸钠4-5、N-甲基吡咯烷酮1-2、丙三醇8-10、四氟化锆0.2-0.4、成膜助剂2_4、 剩余的为水;所述的成膜助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_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4-6、二乙二醇单丁醚3-5、丙烯酸4-6、偏硅酸钠1-2、明矾 1-2、水 15-20 ;将上述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加热至70-80°C,加入丙烯酸、偏硅酸钠,搅拌反应30-40分钟,升高温度至于90-100°C,加入二乙二醇单丁醚、明矾, 搅拌反应10-20分钟,保温静置1-2小时,得所述成膜助剂。所述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溶于水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2)将上述三聚磷酸钠、二乙醇胺、四氟化锆,混合加入到水中,加热到50-60°C,搅拌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充分搅拌;(3)将上述处理后的原料混合,加入醋酸或者醋酸钠,调节PH为4-5,最后加入剩余各原料,充分搅拌后即得所述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生产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过程不产生沉渣,处理时间短,控制简便,无有害重金属离子,安全环保,与金属表面形成的硅烷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油性、抗剥离性、高粘合性能,延长了金属的使用寿命,通过几种硅烷配合,增强了 该处理剂的稳定性和高效粘合性,其均匀的分布在金属表面,使得金属具有高的致密性及抗离子的渗透性,加入的成膜助剂增加了硅烷吸附膜的致密度,改善了成膜质量,使得膜层具有附着力强,无空洞、裂陷,致密均匀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它是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克)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0、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二乙醇胺3、三聚磷酸钠5、N-甲基吡咯烷酮2、丙三醇10、四氟化锆0.4、成膜助剂4、剩余的为水;所述的成膜助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_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6、二乙二醇单丁醚5、丙烯酸6、偏硅酸钠2、明矾2、水20 ;将上述1,2_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加热至80°C,加入丙烯酸、 偏硅酸钠,搅拌反应40分钟,升高温度至于100°C,加入二乙二醇单丁醚、明矾,搅拌反应20 分钟,保温静置2小时,得所述成膜助剂。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溶于水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2)将上述三聚磷酸钠、二乙醇胺、四氟化锆,混合加入到水中,加热到60°C,搅拌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充分搅拌;(3)将上述处理后的原料混合,加入醋酸或者醋酸钠,调节PH为5,最后加入剩余各原料,充分搅拌后即得所述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性能测试:耐盐雾实验:用本专利技术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实验钢板,进行盐雾实验80小时,漆膜表面无变化,盐雾实验140小时,钢板表面腐蚀面积为0.3%弯曲粘性:用本专利技术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实验钢板,将钢板对折弯曲50度,用粘性胶带剥离弯曲部分3次,在X20放大镜下检测剥离程度,结果无裂纹,保持弯曲条件下,用 80-900C的蒸汽蒸20-30°C,再次用粘性胶带剥离弯曲部分3次,在X20放大镜下检测剥离程度,结果仍无裂纹;耐酸性:用本专利技术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实验钢板,用温度为25°C的0.05mol/l硫酸进行喷淋实验,实验时间20小时,用清水洗净,在室内放置2小时,漆膜表面无变化,无起泡、无脱落、无破损;耐碱性:用本专利技术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实验钢板,用温度为20°C的0.lmol/1的氢氧化钠进行喷淋实验,实验时间20小时,用清水洗净,在室内放置2小时,漆膜表面无变化,无 起泡、无脱落、无破损;耐剥离性:用本专利技术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实验钢板,在钢板涂面上涂上一层2-3mm 的浆糊,放到温度为50°C,相对湿度96%的密封箱中,实验时间20小时,取出后用清水洗净, 漆膜表面无起泡、无脱落、无破损。耐油性:用本专利技术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实验钢板,垂直浸入装有薄荷油的玻璃容器中,保持挥发油的温度为24°c,取出后在室内放置2小时, 漆膜无皱纹、无鼓起、无破损、 无脱落。权利要求1.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的混合液, 每升混合液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克)为3_缩水甘油酿氧基丙基二甲氧基娃烧20_30、氛丙基二乙氧基娃烧20_30、二乙醇胺2-3、三聚磷酸钠4-5、N-甲基吡咯烷酮1-2、丙三醇8-10、四氟化锆O. 2-0. 4、成膜助剂2_4、 剩余的为水;所述的成膜助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_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4-6、二乙二醇单丁醚3-5、丙烯酸4-6、偏硅酸钠1-2、明矾 1-2、水 15-20 ;将上述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加热至70-80°C,加入丙烯酸、偏硅酸钠,搅拌反应30-40分钟,升高温度至于90-100°C,加入二乙二醇单丁醚、明矾, 搅拌反应10-20分钟,保温静置1-2小时,得所述成膜助剂。2.—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耐酸的金属表面娃烧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溶于水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2)将上述三聚磷酸钠、二乙醇胺、四氟化锆,混合加入到水中,加热到50-60°C,搅拌溶解后冷却至常温,充分搅拌;(3)将上述处理后的原料混合,加入醋酸或者醋酸钠,调节PH为4-5,最后加入剩余各原料,充分搅拌后即得所述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它是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克)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30、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30、二乙醇胺2-3、三聚磷酸钠4-5、N-甲基吡咯烷酮1-2、丙三醇8-10、四氟化锆0.2-0.4、成膜助剂2-4、剩余的为水;本专利技术生产的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处理过程不产生沉渣,处理时间段,控制简便,无有害重金属离子,安全环保,与金属表面形成的硅烷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延长了金属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C09D5/08GK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酸的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克)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30、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30、二乙醇胺2?3、三聚磷酸钠4?5、N?甲基吡咯烷酮1?2、丙三醇8?10、四氟化锆0.2?0.4、成膜助剂2?4、剩余的为水;所述的成膜助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4?6、二乙二醇单丁醚3?5、丙烯酸4?6、偏硅酸钠1?2、明矾1?2、水15?20;将上述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加热至70?80℃,加入丙烯酸、偏硅酸钠,搅拌反应30?40分钟,升高温度至于90?100℃,加入二乙二醇单丁醚、明矾,搅拌反应10?20分钟,保温静置1?2小时,得所述成膜助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明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拓锐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