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5719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曝气池和沉淀池,还包括曝气回流系统,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池和曝气回流装置,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设于污泥池内,并且,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设有可将空气及污泥池中的污泥流同时通入生化曝气池的扩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实质上的改进,将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合二为一,在不降低曝气效率的基础上,有效节约了工程投资和运营费用;同时,本处理系统的曝气回流装置采用可提升式设计,有效避免了传统曝气头检修时候需要停运、清池而影响正常运行的弊端,维护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活性污泥法作为污水处理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工艺,越来越焕发出新的活力。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沉淀池、污泥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是两个分别的耗电系统,曝气装置一般由鼓风机、曝气头和管道构成,需要建设单独的风机房,并且,风机房需要做隔音降噪措施以满足环保要求;同时,曝气头往往是固定安装于池底,非常不利于检修及维护,单个曝气头的更换就需要放水清池,对系统的正常运营影响很大,检修费用也较高。特别是对于小型的污水处理项目,比如小区的污水处理、工矿企业的废水处理等,由于处理规模不大,往往需要采用地埋式或者一体化装置,要求占地较少,维修维护简便,运营成本低。而目前常规的污水处理装置难以避免独建鼓风机房和曝气头检修麻烦等问题。与上述现有技术中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相对应的回流曝气活性污泥工艺,一般是将沉淀池设置斜向曝气池的斜坡,沉淀池的底部设置与曝气池连通的狭长细缝,沉淀池污泥通过自重回流至曝气池,从而达到污泥回流的目的。此种工艺方法,污泥回流量难以保障,同时回流至曝气池的污泥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结构新颖,实用性强,本处理系统将曝气回流系统优化布置,无需单独建鼓风机房,运营成本低,维修维护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曝气池和沉淀池,还包括曝气回流系统,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池和曝气回流装置,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设于污泥池内,并且,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设有可将空气及污泥池中的污泥流同时通入生化曝气池的扩散管。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扩散管的一端与位于污泥池内的曝气回流装置的主体相连,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的生化曝气池内。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包括电机、泵体、混气室和进气管,所述的用于通入空气的进气管和用于吸入污泥流的泵体分别与混气室相连通,所述的混气室进而与所述的扩散管相连。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还包括喷嘴座,所述的泵体出口通过喷嘴座与混气室相连。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以 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还设有可将所述的电机及泵体作为一个整体提升并拉出至污泥槽外的着脱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着脱装置包括引导板、提升导轨和着脱本体,所述的引导板和泵体分别与喷嘴座固定连接,即所述的引导板、喷嘴座、泵体及电机构成一个整体;所述的引导板与所述的提升导轨相适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着脱本体作为所述曝气回流装置的支撑座,该着脱本体固定于污泥池内的底面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机位于泵体上方,所述泵体下方入口处设有用于过滤粗大颗粒物的滤底座,所述的滤底座与污泥池内的底面之间 设有空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本专利技术的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对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实质上的改进,整个处理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布局紧凑合理,将生化曝气池、沉淀池、污泥池、曝气回流装置合建在一起,在不降低曝气效率的基础上,将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合二为一,污水依次流经生化曝气池和沉淀池,从而使污水最终得以净化。另外,曝气回流装置在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曝气池的同时,还将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所需的空气带入生化曝气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运营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曝气回流装置采用可提升式设计,即专门设有可将机组作为一个整体提升并拉出至污泥槽外的着脱装置,曝气头需要检修或维护时,只需要依着脱装置直接将将机组拉至槽外即可,安装维修简单、快捷,从而节省操作费用。(3)本专利技术的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通过曝气回流装置的配置和布置来实现不同回流量的要求。此外,由于出水口的喷射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混合作用,使处理过程更加顺畅、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平面布局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曝气回流装置的主视结构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5的B向局部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一图7所示,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曝气池I和沉淀池2,还包括曝气回流系统,曝气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池3和曝气回流装置4,曝气回流装置4设于污泥池3内,并且,曝气回流装置4设有可将空气及污泥池3中的污泥流同时通入生化曝气池I的扩散管41。本实施例中,扩散管41的一端与位于污泥池3内的曝气回流装置4的主体相连,另一端伸出至生化曝气池I内。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曝气回流装置4设置于污泥池3内,而将扩散管41设置于生化曝气池I内,利用曝气回流装置4的抽吸作用,在将空气通入生化曝气池I生化的同时,还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曝气池I。曝气回流装置4包括电机42、泵体43、混气室44和进气管45,用于通入空气的进气管45和用于吸入污泥流的泵体43分别与混气室44相连通,混气室44进而与扩散管41相连。曝气回流装置4还包括喷嘴座46,泵体42出口通过喷嘴座46与混气室44相连。即污泥流经泵体43出口进入喷嘴座46内腔,并高速射入混气室44,然后与经进气管45进入混气室44的空气混合,最终经扩散管41排出至生化曝气池I。本实施例中,曝气回流装置4还设有可将电机42及泵体43作为一个整体提升并拉出至污泥槽外的着脱装置。着脱装置包括引导板47、提升导轨48和着脱本体49,引导板47和泵体43分别与喷嘴座46固定连接,即引导板47、喷嘴座46、泵体43及电机42构成一个整体;引导板47与提升导轨48相适配。当机组需要维修时,可依着脱装置直接将泵体43及电机42 —起从水中经提升导轨48拉至污泥槽外。着脱本体49作为曝气回流装置4的支撑座,该着脱本体49固定于污泥池3内的底面上。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机42位于泵体43上方,泵体43下方入口处设有用于过滤粗大颗粒物的滤底座40,滤底座40与污泥池3内的底面之间设有空隙,即污泥流从泵体43下方吸入。曝气回流装置4采用曝气专用泵,泵体43采用不堵塞污物型叶轮,该高效能叶轮特别适用于污水和污泥传输领域。进气管45的顶部设有进口消音器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污水依次流经生化曝气池I和沉淀池2,从而使污水净化,并由沉淀池2排出。设于污泥池3内`的曝气回流装置4在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曝气池I的同时,还将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所需的空气带入生化曝气池I中。本专利技术的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局形式不限于图2所示的平面布局示意图,沉淀池2不限于任何形式,污泥池3也不限于与其他构筑物合建。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曝气池(1)和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回流系统,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污泥池(3)和曝气回流装置(4),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4)设于污泥池(3)内,并且,所述的曝气回流装置(4)设有可将空气及污泥池(3)中的污泥流同时通入生化曝气池(1)的扩散管(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戴自觉周建军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浩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