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479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其包括循环风机,风机导流器,水平导流板,顶角导风板,两侧风道导风板,两侧风道喷流装置,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吸风口以及风区隔板;所述循环风机置于风机导流器中,水平导流板的分别与风机导流器、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相连,顶角导风板与时效炉的炉顶和侧墙相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通过风区隔板与水平导流板相连,吸风口安装在循环风机的吸风处与风机导流器相连,风区隔板安装在两个风区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流装置在风道内使循环风层次分明分布均匀,使炉内型材分层次均匀升温,大大提高了循环风速并有效的改善了炉内气氛及型材的温度均匀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加工
的一种时效炉炉内风循环导流装置,尤其涉及应用于箱式长铝型材时效炉炉内横向风循环的一种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挤压切割后的铝合金型材的硬度并释放其内应力,就必须对挤压切割后的铝合金型材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铝合金型材的人工时效热处理一般在型材时效炉中进行。导流装置是时效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对时效炉整个工艺流程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的时效炉采用的都是纵向风循环方式,纵风循环时效炉的导流系统都是简单的水平垂直导流方式。这种导流方式在应用于长型材时效炉时就有循环风行程过长、风速低等弊端,对铝合金型材的热均匀性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提出一种针对长型材时效炉的炉内导流装置,以解决现有导流系统所存在的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适用于横向风循环长型材箱式时效炉的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旨在有效提高风机性能,加快气体在炉内的循环速度及单位时间内的循环次数,且使气氛分层次地均匀吹向炉膛堆料区域,以达到提高升温速度和炉温均匀性的目的。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应用于型材热处理时效炉的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包括:循环风机、风机导流器、水平导流板、顶角导风板、两侧风道导风板、两侧风道喷流装置、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吸风口以及风区隔板,其中所述循环风机置于风机导流器中,水平导流板的中部与风机导流器相连,两边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相连,顶角导风板与时效炉的炉顶和侧墙相焊,两侧风道导风板位于两侧风道中,两侧风道喷流装置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通过风区隔板与水平导流板相连,吸风口安装在循环风机的吸风处与风机导流器相连,风区隔板安装在出风区与非出风区两个风区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水平导流板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相连接处设置有45°的倒角。再优选地,所述的风机导流器包括上封板,下封板以及中间焊接导流板;其中,多个中间焊接导流板内沿沿循环风机叶轮圆周均匀分布,其上边与上封板相连焊,下边与下封板相连焊。再优选地,所述的上封板和下封板设有安置循环风机叶轮的孔,所述风机导流器通过导流器吊挂件吊挂在时效炉的炉顶上。再优选地,所述的水平导流板包括水平钢板,中间连接钢板,两侧连接钢板以及焊接钢板的水平导流板结构骨架;所述水平导流板通过水平导流板吊挂件吊挂在时效炉的炉顶上,中间连接钢板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相连,两侧连接钢板与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相连。再优选地,所述的两侧风道喷流装置包括喷流板以及焊接喷流板的两侧风道结构骨架,喷流板上设有多个条形喷流孔;所述两侧风道结构骨架上部焊有45°倾角的连接钢板与水平导流板相连,两侧风道喷流装置利用两侧风道吊挂件与时效炉的侧墙相连。再优选地,所述的中间风道喷流装置由两侧喷流板与中间风道结构骨架相焊接而成,两侧喷流板上设有多个条形喷流孔;所述中间风道结构骨架上部设有45°倾角的中间连接钢板与水平导流板相连,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利用中间风道吊挂件与水平导流板结构骨架相吊挂。再优选地,所述的吸风口由喇叭口及吸风口连接钢板相焊接而成,吸风口连接钢板与风机导流器相连。再优选地,所述的风区隔板包括由两侧风道隔板及上部风道隔板与风区隔板结构骨架相焊而成的风区隔板主件,水平导流板连接板,两侧风道连接板以及中间风道连接板;所述水平导流板连接板,两侧风道连接板以及中间风道连接板与风区隔板主件用多个连接螺栓相连接。本技术的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的结构形式充分考虑了各个风道死角,有效防止了气流分散或乱窜及死区涡旋,使炉内气氛充分的分层次的从风道喷流装置中均匀喷出,大大提高了循环风速并有效的改善了炉内气氛及型材的温度均匀性,可广泛用于采用横向风循环的长型材时效炉。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a为风机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俯视图;图3a为水平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水平导流板的水平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b为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中间风道喷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右视图;图6a为吸风口结构及其安装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俯视图;图7为风区隔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风机导流器,2-水平导流板,3-顶角导风板,4-两侧风道导风板,5-两侧风道喷流装置,6-中间风道喷流装置,7-吸风口,8-风区隔板,9-上封板,10-下封板,11-中间焊接导流板,12-循环风机叶轮,13-导流器吊挂件,14-水平钢板,15-水平导流板结构骨架,16-水平导流板吊挂件,17-中间连接钢板,18-两侧连接钢板,19-喷流板,20-连接钢板,21-两侧风道结构骨架,22-两侧风道吊挂件,23-两侧喷流板,24-中间连接钢板,25-中间风道吊挂件,26-中间风道结构骨架,27-喇叭口,28-吸风口连接钢板,29-两侧风道隔板,30-上部风道隔板,31-风区隔板结构骨架,32-风区隔板吊挂件,33-两侧风道连接板,34-水平导流板连接板,35-连接螺栓,36-中间风道连接板,100-循环风机,190-条形喷流孔,230-条形喷流孔。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循环风机100,风机导流器1,水平导流板2,顶角导风板3,两侧风道导风板4,两侧风道喷流装置5,中间风道喷流装置6,吸风口 7以及风区隔板8 ;其中所述循环风机100置于风机导流器I中,水平导流板2的中部与风机导流器I相连,两边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6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5相连,顶角导风板3与时效炉的炉顶和侧墙相焊,两侧风道导风板4位于两侧风道中,两侧风道喷流装置5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4通过风区隔板8与水平导流板2相连,吸风口 7安装在循环风机的吸风处与风机导流器I相连,风区隔板8安装在出风区与非出风区两个风区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水平导流板2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6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5相连接处设置有45°的倒角。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的风机导流器I包括上封板9,下封板10以及中间焊接导流板11。其中,多个导流板11内沿沿循环风机叶轮圆周均匀分布,外沿伸向出风区并将非出风区即循环风死区封死。中间焊接导流板11可根据风机叶轮的高度进行调整,中间焊接导流板11的上边与上封板9相连焊,下边与下封板10相连焊。所述上封板9和下封板10均设有比循环风机叶轮12稍大的孔,以便使循环风机叶轮12能置于风机导流器I内,风机导流器I利用导流器吊挂件13吊挂在时效炉的炉顶上。如图3a及3b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的水平导流板2包括水平钢板14,中间连接钢板17,两侧连接钢板18以及焊接钢板的水平导流板结构骨架15。水平导流板2利用水平导流板吊挂件16吊挂在时效炉的炉顶上,中间连接钢板17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6相连,两侧连接钢板18与两`侧风道喷流装置5相连。如图4a及4b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的两侧风道喷流装置5包括喷流板19以及焊接喷流板19的两侧风道结构骨架21,喷流板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膛单吸风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循环风机,风机导流器,水平导流板,顶角导风板,两侧风道导风板,两侧风道喷流装置,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吸风口以及风区隔板;其中,所述循环风机置于风机导流器中,水平导流板的中部与风机导流器相连,两边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及两侧风道喷流装置相连,顶角导风板与时效炉的炉顶和侧墙相焊,两侧风道导风板位于两侧风道中,两侧风道喷流装置与中间风道喷流装置通过风区隔板与水平导流板相连,吸风口安装在循环风机的吸风处与风机导流器相连,风区隔板安装在出风区与非出风区两个风区的中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信千李世轩罗文祥朱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