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02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包括有一循环装置,其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装设一轴杆、一凸轮、二冲击杆与一球座,该循环装置的第二端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可嵌入该气动工具的驱动轴,而由驱动轴带动循环装置旋转产生冲击动作,该循环装置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连通于容置空间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可供润滑油流通,为一极具进步性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特别是一种具有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
技术介绍
社会的结构形态日新月异,人们所需求的生活品质相对提高,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请参照现有技术TW专利公告编号第496817号的「气动工具的冲击组」,其包括有一冲击筒20、一轴套30、一套环40、二冲击杆50与一轴杆60。该冲击筒20周壁内缘沿轴向设有二半圆剖面的滑槽22,可供二冲击杆50滑设。该套环40外缘则设有二半圆型凹槽42,用以支持该二冲击杆50可于滑槽22内顺利滑动,而该轴套30可带动二冲击杆50在冲击筒20内轴向移动,藉此可使动力输出于该轴杆60上,产生冲击动作。该现有结构于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该冲击筒20于旋转时,其内的滚珠27将顶推轴套30而带动二冲击杆50朝冲击筒20的出口处外移,而此动作容易将冲击筒20内的润滑油自出口处喷出,使得冲击筒20内的润滑油减少。该冲击筒20内的润滑油减少时仍进行冲击动作时,就容易使构件之间磨损,且产生的铁屑更可能发生卡住的缺点,导致气动工具损坏的可能,此种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非常的不实用,故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该现有结构的冲击筒于旋转时,其内的滚珠将顶推轴套而带动二冲击杆朝冲击筒的出口处外移,而此动作容易将冲击筒内的润滑油自出口处喷出,使得冲击筒内的润滑油减少。该冲击筒内的润滑油减少时仍进行冲击动作时,就容易使构件之间磨损,且产生的铁屑更可能发生卡住的缺点,导致气动工具损坏的可能,相当不实用,极有待于改进。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包括有一循环装置,其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装设一轴杆、一凸轮、二冲击杆与一球座,该循环装置的第二端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可嵌入该气动工具的驱动轴,而由驱动轴带动循环装置旋转产生冲击动作,该循环装置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连通于容置空间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可供润滑油流通,为一极具进步性的设计。其它目的、优点和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使之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剖视图,表示该循环装置设有不同倾角的贯穿孔;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动作图,表示该循环装置开始转动时的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动作图,表示该循环装置正在转动的状态;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剖视图,表示该循环装置停止转动的状态。图中符号说明10轴杆     11第一端-->12第二端       13齿14挡部         15弹簧20凸轮         21凸环22顶持部       23通孔30冲击杆       31凹环槽40球座         41钢珠50循环装置     51容置空间52滑槽         53轴孔54贯穿孔       60气动工具61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一可容纳轴杆10、凸轮20、二冲击杆30与一球座40的循环装置50。该循环装置50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贯穿孔54,该贯穿孔54可供润滑油流通;其中:该轴杆10具有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其第一端11可供接设工具,第二端12则环设有齿13,而该轴杆10于两端11、12之间径向突设有二挡部14,该轴杆10第二端12还套设有一弹簧15,该弹簧15顶推于二挡部14处。该凸轮20套设于该轴杆10的第二端12,而可产生相对的轴向位移关系。该凸轮20外周缘形成有一凸环21,且该凸轮20自凸环21的一侧延伸有一楔型的顶持部22,该凸轮20内更设一具有轴向齿槽的通孔23。该凸轮20借助通孔23而套设于该轴杆10第二端12的齿13部,且使弹簧15位于凸轮20与挡部14之间。-->该二冲击杆30分别位于该凸轮20的两侧边,该二冲击杆30分别具有一凹环槽31,该二冲击杆30借助二凹环槽31而与该凸轮20的凸环21相接触。该二冲击杆30可经由凸轮20轴向的带动而冲击该轴杆10的挡部14。该球座40套设于该轴杆10的第二端12,而可产生相对的旋转关系。该球座40的周缘容设有一钢珠41,该钢珠41并与该凸轮20的顶持部22相接触。该循环装置50呈一筒状,该循环装置50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51,该容置空间51可装设该轴杆10、凸轮20、二冲击杆30与球座40(此为现有技术,于此不再赘述)。该容置空间51内壁面轴向设有二弧形剖面的滑槽52,该滑槽52恰可容置该二冲击杆30,且供二冲击杆30于内进行轴向滑移动作。该循环装置50的第二端设有一轴孔53,该轴孔53可嵌入该气动工具60的驱动轴61,而由驱动轴61带动循环装置50旋转。该循环装置50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连通于容置空间51的贯穿孔54,该贯穿孔54分别相对位于冲击杆31移动路径的起点与终点处,该贯穿孔54可供润滑油流通。参照图3,为该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50的贯穿孔54较佳实施例。由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到,该贯穿孔54除了可设计为与该循环装置50的壁面相互垂直的角度外,更可设计为具有一倾斜角度的贯穿孔54。该贯穿孔54倾斜的角度一般来说是与循环装置50旋转方向相反的,如此可于旋转中有效地将润滑油吸入循环装置50内。参照图4,当循环装置50受驱动轴61的带动而开始旋转时(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轴61为顺时针旋转),由于离心力的关系,于该循环装置50内的润滑油会有部份自垂直的贯穿孔54流出,而位于该循环装置50外。如图5所示,为正在旋转中的循环装置50,当位于该循-->环装置50外的润滑油遇到倾斜的贯穿孔54,会被吸入回到该询环装置50内,而使该循环装置50内恒保持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存在,如此可有效地维持其润滑程度,而不容易发生构件磨损故障的缺点。参照图6,当旋转动作停止后,因离心力的消失,故位于该循环装置50外的润滑油可经由垂直的贯穿孔54快速地回流至循环装置50内,而该倾斜的贯穿孔54亦可产生较缓慢的回流功能。如此,该循环装置50内又充满了润滑油,可准备进行下一次的冲击动作。而该循环装置50除了可使用于气动工具60之外,更可使用于电动工具,其适应性相当广,为一极具产业利用的设计。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中该循环装置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贯穿孔,该贯穿孔分别相对位于冲击杆移动路径的起点与终点处,该贯穿孔可供润滑油流通。2.本专利技术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中该倾斜的贯穿孔一般来说是与循环装置旋转方向相反的,如此可于旋转中有效地将润滑油吸入循环装置内。3.本专利技术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中该垂直的贯穿孔可于停止时供循环装置外的润滑油快速地回流至循环装置内,以进行下一次的冲击动作。4.本专利技术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中该循环装置除可使用于气动工具,更可使用于电动工具内,为一适应性广的设计。唯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循环装置,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装设一轴杆、一凸轮、二冲击杆与一球座,该循环装置的第二端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可嵌入该动力工具的驱动轴,而由驱动轴带动循 环装置旋转产生冲击动作,该循环装置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连通于容置空间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可供润滑油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循环装置,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装设一轴杆、一凸轮、二冲击杆与一球座,该循环装置的第二端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可嵌入该动力工具的驱动轴,而由驱动轴带动循环装置旋转产生冲击动作,该循环装置于外周缘壁面上环设有数个连通于容置空间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可供润滑油流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油循环装置的动力工具,其中,该贯穿孔分别相对位于冲击杆移动路径的起点与终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源
申请(专利权)人:海峰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