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状双极手术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0034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针状双极手术电极装置,能在手术中进行组织解剖,或组织干燥,或组织消融,或低温凝血。电极装置是由电极杆,电极手柄,电极电缆和电源插头组成。电极装置的激发触头、回流触头和电极杆由绝缘隔离层分段隔离,回流触头及电极杆分别由同一轴线上并列的金属管构成,使双极电极更适合不同外科手术的实际需要,尤其适合对电极外径尺寸要求较高,并对电极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手术需要。通过对电源的设定,方便地分配和调整电极的功率输出形式和量级,限制电场不通过人体,提高电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治疗过程的副损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手术电极装置,尤其是能在手术中进行组织解剖,或组织干燥,或组织消融,或低温凝血的双极手术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手术电极装置,一类是激发电极触头和回流电极触头分开,针状的激发触头治疗病灶,片状(电极片)的回流触头贴在病人身上,医学专业上称之为单极电极。另一类是在工件端同时提供激发触头与电流回流触头,医学专业上称之为双极电极。双极电极工作时电场不通过人体,因此在使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在手术医疗领域,用于凝血的镊状双极电极——双极镊,已经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另一种将激发触头与回流触头放置于同一刀杆的工作端上,可同时提供组织解剖、干燥、消融和凝血的双极电极,由于其特有的安全和有效性,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但实际医疗应用较为复杂和多样,在不同的医疗手术领域,对手术电极的结构形式要求不尽相同,需要有更符合实际需要的电极形式。双极电极杆的工作端的每个触头的大小、形状和放置形式,直接影响双极电极形成电场的形式和分布,触头形式不同所产生的应用效果也完全不同。在部分临床手术治疗中要求手术电极外径较细,多层金属套装的电极,外径过大不适合使用。介入手术需要与电子影像设备配合使用,RF高频电极加载时相当于一个高频发射天线,对周边电子设备形成高频电磁干扰。为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减小电极对影像设备的干扰同样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适应医疗手术对双极型手术电极的实际要求,克服电极实际功能性缺陷,同时便于加工生产,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双极电极装置,电极杆的工作端放置了一组或多组电极触头(不同的激发触头上施加的电压不同时,将被相互绝缘;每个激发触头与回流触头之间构成了一组触头),该电极装置不仅能同时实现多种治疗功能,还可以方便地设置电磁屏蔽,简化手术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状双极手术电极装置,该电极装置由电极杆、电极手柄、电极电缆和电源插头组成。其特征是在一根导丝前端设置一个外径大于导丝直径的金属触头作为激发触头;在导丝上并列套装两个金属管,激发触头最大外径大于其后套装金属管的内径;激发触头与金属管间、导丝与金属管间以及两金属管之间均设置绝缘隔离层;与激发触头相邻的金属管作为回流触头;与回流触头绝缘分隔,在其后的金属管作为电极杆;绝缘隔离层由树月旨、塑胶、橡胶或陶瓷等绝缘材料构成;激发触头通过导丝,回流触头通过绝缘导线,在电极手柄中分别与电极电缆的火线和地线电连接。可以根据治疗要求减小激发触头前端外径,使激发触头在前部外径小于其最大外径;直至形成尖端形式。可以加大激发触头外径,使激发触头最大外径大于其后面绝缘隔离层的外径,这时其后部与最大外径的边沿,需要制成圆角或倒角,以便电极装置使用中退刀时防止刮带和卡住。 在电极手柄中,可以将电极杆金属管与带屏蔽的电极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可以在电极杆的工作端头后面折一个小的弧度弯角Y。这种电极装置在通过刚性套管(如穿刺管或内窥镜工作通道等)时,先将电极杆扳直,当电极杆的工作端通过套管后,电极杆可以借助恢复应力弹性恢复原来的角度。在通过刚性套管后,可借助套管和电极杆的弹性,拉伸电极装置来调整电极杆前端的角度,还可通过沿轴向旋转电极手柄,使电极头能处理更大面积的组织,并在手术完成后方便地从套管中退出电极头而不被卡住;并在电极杆外表面加标刻度,便于术者在手术操作时控制电极头刺入组织的深度,或提示术者电极杆的工作端与工作套管相对位置的信息。电极杆的工作端头后面折一个大弧度的夹角β (电极杆前端轴向与电极手柄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可以是在电极杆中部或靠近电极杆的工作端一侧,使电极杆的工作端避开电极杆轴向位置,避免遮挡术者视线,利于沿电极手柄径向(刺入)操作和电极触头沿平面操作;并在电极杆外表面加标刻度。可以在电极杆中部或靠近电极手柄一侧,折一个小弧度的夹角α (电极杆前端轴向与电极手柄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使电极手柄避开电极杆轴向位置。以利于术者沿电极杆纵向(刺入)操作电极装置,避免遮挡术者视线。同时在电极杆外表面加标刻度。可以在电极装置的激发触头的导丝后部串联一个阻抗器件与电极电缆的火线电连接,该阻抗器件可以是电阻、电容或电感。这时同样可以在电极杆的工作端头后面折一个弧度角,可以是在前端的Y角、中前部的β角,或中后部的α角;同时在电极杆外表面加标刻度。还可以在电极杆金属管外再设置一层绝缘,电极杆金属管前端裸露出绝缘的金属部分作为第二激发触头,其后部直接或串联一个阻抗器件后与电极电缆的一根火线电连接;该触头与相邻的回流触头在电极杆的工作端构成另一对双极触头;依次类推,可以在电极杆的工作端设置多对双极触头。这时同样可以在电极杆的工作端头后面折一个弧度角,可以是在前端的Y角、中前部的β角,或中后部的α角;同时在电极杆外表面加标刻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电极装置更适合不同外科手术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双极电极上,方便地分配和调整电极装置的功率输出模式和量级,必要时屏蔽电极装置辐射干扰,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治疗过程的副损伤。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极杆前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电极装置改变激发触头前部外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图1电极装置的激发触头最大外径大于其后绝缘外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图1电极装置设置屏蔽层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图1电极装置的激发触头串联了阻抗器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图1电极杆的工作端设置两组触头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图1的一个在套管中使用的电极杆前端折Y角的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图1的一个电极杆折α角的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图1的一个电极杆折β角的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电极杆的工作端的剖面图。图中激发触头4由露出绝缘的金属构成;绝缘隔离层5将激发触头4与金属管——回流触头金属管6相互绝缘隔离,绝缘隔离层7将回流触头金属管6与电极杆金属管9——电极杆相互绝缘隔离,绝缘隔离层51将回流触头金属管6和电极杆金属管9与激发触头导丝41和回流触头的绝缘导线61相互绝缘隔离;激发触头4的外径大于绝缘隔离层5和回流触头金属管6的内径;各绝缘隔离层均由非金属绝缘材料制成,如树脂、塑胶、橡胶或陶瓷等材料。图2的实施例中,电极装置的激发触头4前部外径小于自身的最大外径。图中触头形成尖端。10为电极杆的刻度标记。图3的实施例中,激发触头4最大外径大于绝缘隔离层5和回流触头金属管6的外径,其后部与最大外径的边沿制成倒角或圆角。10为电极杆的刻度标记。图4的实施例中,电极杆金属管9不通电,与带屏蔽的电极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图5的实施例中,I为电极杆,激发触头4在电极手柄3中露出的导丝41串联一个阻抗器件11后与电极电缆的火线电连接,阻抗元件11可以是电阻、电容或电感,其阻抗决定激发触头的工作模式。图6的实施例中,在电极杆金属管9外设置一个绝缘隔离层12。在电极杆金属管9的尾部串联阻抗元件11后与电极电缆3的火线电连接;电极杆的工作端电极杆金属管9露出绝缘隔离层12的部分作为电极装置的第二个激发触头。回流触头金属管6同时作第二组触头的回流触头;图7的实施例中,在靠近电极杆2的工作端头后面的位置折一个Y弧度角。当Y大于5°,小于12°。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状双极手术电极装置,该电极装置由电极杆、电极手柄、电极电缆和电源插头组成;其特征是在一根导丝前端设置一个外径大于导丝直径的金属触头作为激发触头;在导丝上并列套装两个金属管,激发触头最大外径大于其后套装金属管的内径;激发触头与金属管间、导丝与金属管间以及两金属管之间均设置绝缘隔离层;与激发触头相邻的金属管作为回流触头;与回流触头绝缘分隔,在其后的金属管作为电极杆;绝缘隔离层由树脂、塑胶、橡胶或陶瓷绝缘材料构成;激发触头通过导丝,回流触头通过绝缘导线,在电极手柄中分别与电极电缆的火线和地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铭德刘式晋黄梦桃刘铮白雪尤若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美联合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尤铭德刘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