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有空载运转控制装置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383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包括一个手柄(10)以及一个相对于手柄(10)运动的锤壳体(1),锤壳体中安装有一个空气弹簧冲击机构(4)。可以通过阀门(16,17,25)控制开启、闭合的空载运转气道(13,15,17,26,27)对空气弹簧冲击机构(4)的空气弹簧进行充气,通过阀门(16,17,25)。阀门(16,17,25)可根据施加在手柄(10)上的压紧力开启或闭合,且有一个延迟装置(18,20,21,29,30)可适当控制阀门(16,17,25)的闭合动作,使其仅以一定的延时到达相当于压紧力的位置,从而可以从空载运转模式平稳过渡到冲击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符合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空载运转控制装置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编号为DE 101 45 464 A1的公开说明书已公开了一种具有压紧力触发式空载运转控制装置的此类冲击钻和/或冲击锤(下文中为简化起见,称之为锤)。冲击锤具有一个空载运转气道,用于将构成在驱动活塞和冲击活塞之间的空气弹簧冲击机构的空腔与大气连通,可以通过一个阀门将该空腔开启或闭合。在手柄的把手部位和锤壳体之间力流中安装有一个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操作者施加在手柄上的压紧力。可根据所检测的压紧力来控制阀门动作。在编号为DE 101 45 464 A1的公开说明书中已对相关优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操作者可以在马达已经启动且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将冲击锤平稳放在将要进行处理的岩石上。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冲击机构中的驱动活塞已经来回运动,冲击机构仍然处于空载运转状态。只有当操作者增大压紧力时,才会操动阀门将空载运转气道闭合,从而在驱动活塞和冲击活塞之间的空腔中形成空气弹簧。这样就启动了冲击模式。编号为DE 101 45 464 A1的公开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冲击锤已经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也发现该公开说明书所述的原理尚有可以继续改进之处,尤其是因为:当启动空气弹簧冲击机构,并且因此而产生振动,使得冲击锤从空载运转模式转变到冲击模式,从而完成确定的自身运动时,锤壳体将相对于操作者握住的手柄运动,由此有使阀门提前闭合的可能,从而在操作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启动冲击模式。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对此类冲击锤进行适当改进,从而可以从空载运转模式较为缓慢地过渡到冲击模式,使得中击锤平稳启动。专利权利1中所阐述的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解决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延伸专利技术均在相关权利要求中进行了定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以下简称为冲击锤)具有一个阀门,可以利用该阀门通过空载运转气道,将空气弹簧机构之中用于安装空气弹簧的空-->腔与大气连通。该阀门可在空载运转模式下开启空载运转气道,并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将空载运转气道闭合。此外还有一个用于检测区别冲击模式和空载运转模式控制参量的检测装置。阀门可根据控制参量开启、闭合,并且可进入与控制参量相对应的位置。可以适当定义一个极限值,当超过或低于该极限值时,就进入与冲击模式或空载运转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可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延迟装置适当控制阀门的闭合动作,使其以一定的延时到达与所检测的控制参量相对应的位置。如上所述,通过阀门使空载运转气道闭合,从而使得空气弹簧冲击机构从空载运转模式转变为冲击模式,因为在驱动活塞和冲击活塞之间的空腔中可以形成空气弹簧。延迟装置的作用在于:即使当突然放上冲击锤,或者当操作者意料之外的或不希望的锤壳体运动引起压紧力增大时,也不会因为压紧力增大而通过阀门立即使空载运转气道闭合。阀门并不受此类瞬间作用的影响,而是以延时方式改变其位置,即只有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才会进入与所检测的控制参量相一致的位置。这样就能够以相对平缓,且操作者能够预见的方式从空载运转模式转变为冲击模式。而阀门开启动作的控制则相反,最好使其基本上能够立即到达与所检测的控制参量(例如压紧力)相一致的位置。当从冲击模式转变为空载运转模式时,需要开启空载运转气道,通过手柄抬起冲击锤,并且减小压紧力,即可将其开启。在这种情况下,冲击锤应可立即(没有任何延时)转变为空载运转模式,以避免冲击锤出现意外振动。因此,阀门应当尽可能立即开启空载运转气道,给空气弹簧充气。而闭合动作的控制则相反,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特别有益的设计型式中,对延时(即阀门闭合过程所经过的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设计,使其所涵盖的时段包括多个冲击循环次数,且每次冲击循环等于驱动活塞的一次往复运动。为此应使得阀门在规定的延时内基本上以连续方式改变其位置,即平稳闭合空载运转气道,从而按照需要从空载运转模式平稳转变为冲击模式。各种可替换或补充地对其进行分析的参量均适合作为控制参量以及空载运转模式与冲击模式的区别标准。例如可以将受冲击锤作用的冲头和/或冲击活塞以及/或者砧座(中间活塞)的位置作为控制参量。当在空载运转模式下将冲击锤从被加工的岩石上抬起-->时,冲头及其柄部就会从冲击锤的冲头夹具中略微向外滑出,并且到达前端位置(朝向工作方向)。砧座和冲击活塞也会向前滑动到在冲击模式下不可能到达的位置中。最好对检测装置进行适当设计,使其能够识别这一前端位置,并且将其作为空载运转模式的区别标准进行分析。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另一种设计型式中,使用一个操作者可以操动的、对驱动活塞进行控制的操动机构的位置作为控制参量。该操动机构例如可以是空气锤的气门控制手柄或者气门控制杆,可以在开启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杆。所述“操动机构”同样也可以是内燃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杆,或者是电动机的操作按钮。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特别有益的设计型式中,将操作者所施加的压紧力作为控制参量进行分析。为此在手柄的把手部位(操作者抓住或按压冲击锤的部位)以及锤壳体(其中至少安装有空气弹簧冲击机构,但也可以是驱动装置)之间的力流中安装有一个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操作者施加在手柄上且作为控制参量的压紧力。阀门可根据所检测的压紧力开启、闭合,并且可进入与压紧力相对应的规定位置。尤其当超过一定的压紧力极限值时,阀门就会运动到闭合位置中,从而可以启动空气弹簧冲击机构的冲击模式。而当低于极限值时,阀门就会开启空载运转气道,从而给冲击机构中的空气弹簧充气,并且中断冲击模式。可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延迟装置适当控制阀门的闭合动作,使其以一定的延时到达与所检测的压紧力相对应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特别有益的设计型式中,操作者对其施加压紧力的手柄可以相对于锤壳体运动。延迟装置的作用在于:使得锤壳体和手柄之间的相对运动不会立即将空载运转气道闭合,而是以较为缓慢的方式改变空载运转气道的横截面,也就是以延时方式将其减小,最终使空载运转气道闭合。可以在手柄和锤壳体之间配置一个属于检测装置的弹簧系统,以便能够以设定的弹簧力,相对于锤壳体将手柄预紧。手柄相对于锤壳体的位移与操作者所施加的压紧力基本上成比例。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特别有益的设计型式中,安装有一个构成阀门控制元件且可沿轴向运动的套筒,其轴向位置可以随压紧力而变化。该套筒的作用原理与编号为DE 101 45 464 A1的公开说明书所述的套筒相同。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套筒仅仅在轴向以适当方式(例如形合)与手柄相连,操作者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具有    -一空气弹簧冲击机构,其中包括一可以往复运动的驱动活塞(5)以及一被驱动活塞(5)所驱动的冲击活塞(6),且在驱动活塞(5)和冲击活塞(6)之间设计有用于容纳空气弹簧的空腔(7);    -一空载运转气道(13,15,17),用于在空载运转模式下将空腔(7)与空气弹簧冲击机构的周围大气连通,从而对空腔(7)进行充气;    -一安装于空载运转气道(13,15,17)之中的阀门(16,17),用于在空载运转模式下开启空载运转气道,并且在冲击模式下将空载运转气道闭合;以及具有    -一用于检测区别冲击模式和空载运转模式控制参量的检测装置;且    -阀门(16,17)可根据控制参量开启、闭合,并且可进入与控制参量相对应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延迟装置(18,20,21),可用来适当控制阀门(16,17)的闭合动作,使其以一定的延时到达和所检测的控制参量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6-22 10 2005 028 918.51.一种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具有
-一空气弹簧冲击机构,其中包括一可以往复运动的驱动活塞(5)以及一
被驱动活塞(5)所驱动的冲击活塞(6),且在驱动活塞(5)和冲击活塞(6)
之间设计有用于容纳空气弹簧的空腔(7);
-一空载运转气道(13,15,17),用于在空载运转模式下将空腔(7)与
空气弹簧冲击机构的周围大气连通,从而对空腔(7)进行充气;
-一安装于空载运转气道(13,15,17)之中的阀门(16,17),用于在空
载运转模式下开启空载运转气道,并且在冲击模式下将空载运转气道闭合;以
及具有
-一用于检测区别冲击模式和空载运转模式控制参量的检测装置;且
-阀门(16,17)可根据控制参量开启、闭合,并且可进入与控制参量相对
应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延迟装置(18,20,21),可用来适当控制阀门(16,
17)的闭合动作,使其以一定的延时到达和所检测的控制参量相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可以适当控制
阀门(16,17)的开启动作,使其基本上能够立即到达和所检测的控制参量相
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延迟
时间经过适当设计,使其所涵盖的时段包括多个冲击循环次数,且每次冲击循
环等于冲击活塞(5)的一次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
阀门(16,17)可在延迟时段内基本上以连续方式改变其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
控制参量选自以下类别的参量:
-操作者所施加的压紧力,
-冲头(8)的位置,
-冲击活塞(6)的位置,
-砧座的位置,
-用于控制驱动活塞(5)且操作者可操纵的操纵机构的驱动装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个手柄(10),其中有可供操作者握持和按压冲击钻和/或冲击
锤的把手部位(11);
-控制参量为操作者施加于手柄(10)上的压紧力;
-锤壳体(1)至少将空气弹簧冲击机构围住;
-安装有在把手部位(11)和锤壳体(1)之间的力流中检测压紧力的检测
装置;
-阀门(16,17)可根据所检测的压紧力开启、闭合,并且可进入与压紧力
相对应的位置;且
-可通过延迟装置(18,20,21)适当控制阀门(16,17)的闭合动作,使
其以一定的延时到达与所检测的压紧力相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和/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增
大压紧力即可从空载运转模式转变为冲击模式,而减小压紧力即可从冲击模式
转变为空载运转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手柄
(10)可以相对于锤壳体(1)进行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在手柄(10)
和锤壳体(1)之间安装有一属于检测装置的弹簧系统,用于以一定的弹簧力使
手柄(10)和锤壳体(1)保持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检测装
置具有一与手柄(10)连接在一起的挡块,且该挡块可以与手柄(10)一起逆
弹簧系统的作用相对于锤壳体(1)进行适当移动,使其位移和操作者的压紧力
基本上成比例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
弹簧系统也是手柄(10)的振动解耦装置的组成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
在于,安装有一构成阀门(16,17)的控制元件且可以沿轴向运动的套筒(16),
其轴向位置可随着控制参量(尤其是压紧力)而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套筒
(16)与手柄(10)在轴向方向中适当连接在一起,当操作者减小压紧力时,就
会立即以成比例的方式改变阀门(16,17)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在
于,套筒(16)和手柄(10)在另一个轴向方向中适当连接在一起,当增大压
紧力使得手柄(10)相对于锤壳体(1)移动时,可通过延迟装置以一定的延时
移动套筒(16)。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其特征
在于:
-驱动活塞(5)为空心构造;
-冲击活塞(6)可以在驱动活塞(5)中沿轴向运动;且
-在驱动活塞(5)的圆柱形壁面中至少有一个开口(13),视驱动活塞(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伯格W斯米德
申请(专利权)人:威克建设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