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活性物质、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和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3513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负极活性物质、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和其形成方法。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包括Si-X基合金的基体,其中X不是Si且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13族元素、14族元素、15族元素、16族元素、过渡元素、稀土元素、或其组合;分散在所述基体中的硅;和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氧,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原子的总数,包括20原子%或更少的所述氧。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所述负极活性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可再充电锂电池近来已经引起关注。它们使用有机电解质溶液,并且因此具有使用碱性水溶液的常规电池的放电电压的至少两倍高的放电电压。因此,可再充电锂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可嵌入锂的锂-过渡元素复合氧化物如LiCoOyLiMn2CVLiNilICoxO2 (0〈χ〈1)等已用作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无定形和结晶碳已用作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但是,由于碳理论上每六个碳原子包括一个锂原子(LiC6)且具有372mAh/g的理论最大容量,因此近来已研究各种非基于碳的(非碳类)材料。例如,已知硅、锡、或其合金与锂可逆地电/化学地反应以形成化合物,而不是嵌入锂,其中锂插入活性物质的层之间。因此,当硅、锡、或其合金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称为基于金属的(金属类)负极活性物质)时,负极活性物质具有4200mAh/g的理论最大容量,其与基于碳的(碳类)负极活性物质相比高得多。但是,由于基于金属的负极活性物质不像基于碳的负极活性物质一样嵌入锂,因此锂离子在其中缓慢地扩散。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包括Si?X基合金的基体,其中X不是Si且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13族元素、14族元素、15族元素、16族元素、过渡元素、稀土元素、及其组合;分散在所述基体中的硅;和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氧,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原子的总数,包括20原子%或更少的所述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哉赫文圣皖权升旭徐淳星郑昶义朴燿翰李天珪M尤里崔钟书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