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工作机械技术

技术编号:903479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缩减将蓄电单体层叠来组装成蓄电模块的工作量的蓄电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工作机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蓄电模块中层叠有多个单体单元。加压机构对单体单元的层叠结构施加层叠方向的压缩力。各单体单元具有蓄电单体及支承蓄电单体的框体。框体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限制沿层叠方向邻接的框体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定位部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框体彼此进行定位。并且,在通过加压机构的加压对所述层叠结构施加压缩力的状态下,留有框体彼此沿层叠方向进一步靠近的方向的余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2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029365号及2012年1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66841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有多个蓄电单体的蓄电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蓄电模块的工作机械。
技术介绍
已知有层叠层压型的多个蓄电单体来串联连接的蓄电模块。层压型蓄电单体具有将经由隔离物交替层叠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用2片层压薄膜夹住并密封的结构。电极片穿过2片层压薄膜之间导出到外部。层叠蓄电单体后,通过施加层叠方向的压缩力来机械地支承蓄电单体。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1/070758号在层压型蓄电单体中,由于层压薄膜柔软,因此在层叠时,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面内很难对蓄电单体进行定位。并且,在层叠状态下,由于蓄电单体本身与焊接装置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因此在层叠后,很难将邻接的蓄电单体的电极片通过超声波焊接来连接。因此,优选在层叠前进行电极片的超声波焊接。然而,将超声波焊接而相连的多个蓄电单体一边对位一边折叠来层叠这是很繁杂的,导致组装工作量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减将蓄电单体层叠来组装成蓄电模块的工作量的蓄电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有该蓄电模块的工作机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观点,提供一种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具有:层叠的多个单体单元;及对所述单体单元的层叠结构施加层叠方向的压缩力的加压机构,各所述单体单元具有:蓄电单体;及支承所述蓄电单体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限制沿所述层叠方向邻接的所述框体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定位部具有如下结构: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所述框体彼此进行定位,且在通过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对所述层叠结构施加压缩力的状态下,留有所述框体彼此沿所述层叠方向进一步靠近的方向的余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该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层叠包括蓄电单体、支承所述蓄电单体的框体及固定于所述框体的传热板在内的多个单体单元;在层叠所述单体单元后,在与所述单体单元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齐所述单体单元的位置,以使所述传热板的端面在一个平面上对齐;以及对齐所述单体单元的位置后,将相互邻接的所述蓄电单体的电极片拧紧于所述框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观点,提供一种搭载有所述蓄电模块的工作机械。专利技术效果:由于框体支承蓄电单体,因此在层叠蓄电单体时能够轻松地进行蓄电单体的定位。并且,由于定位部具有能够向框体彼此沿层叠方向靠近的方向位移的结构,因此能够对蓄电单体施加充分的压缩力。附图说明图1A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蓄电单体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单点划线1B-1B中的截面图,图1C是蓄电层叠体的局部截面图。图2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框体及传热板的立体图。图3A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框体及传热板的俯视图,图3B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框体及传热板的仰视图。图4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单体单元的立体图。图5A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单体单元的俯视图,图5B是基于实施例I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单体单元的仰视图。图6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单体单元的截面图。图7是层叠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单体单元的层叠结构的截面图。图8A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的定位部的截面图,图8B是施加了压缩力的状态的定位部的截面图。图9A是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单点划线9B-9B中的截面图。图1OA是上部筐体的立体图,图1OB是下部筐体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构成蓄电模块的单体单元与筐体侧面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3是基于实施例2的工作机械的概要俯视图。图14是基于实施例2的工作机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中:20_框体,20A-较低区域,20B-较低区域,20x-x方向部分,20y_y方向部分,21-传热板,22-凸部,23-开口部,24-螺钉孔,25-保护板,26-支承壁,28-贯穿孔,29-凹部,30-贯穿孔,31-蓄电单体,33-电极片,34-螺钉,40-单体单元,43-加压板,44-拉杆,45-中继母线,46-绝缘子,47-切口,50-蓄电容器,50A.50B-层压薄膜,51-正极集电体,5IA-连接部,52-负极集电体,52A-连接部,53-隔离物,54-排气孔,55-排气阀,56-蓄电层叠体,57-正极用极化电极,58-负极用极化电极,60-蓄电模块,61-螺钉,110-下部筐体,111-上部筐体,120-底面,121-侧面,123-开口,124-连接器箱,127-凸缘,128-贯穿孔,140-上表面,141-侧面,142-凸缘,143-贯穿孔,170-上部回转体,170A-回转框架,170B-罩,170C-驾驶室,171-下部行走体,173-回转轴承,174-引擎,175-液压泵,176-电动马达,177-油箱,178-冷却风扇,179-座位,180-蓄电装置,181-转矩传递机构,182-动臂,183-电动发电机,185-斗杆,186-铲斗,190-蓄电装置用安装座,191-阻尼器,195-动臂缸,196-斗杆缸,197-铲斗缸,201 205-步骤。具体实施 方式图1A中示出基于实施例1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层压型蓄电单体31的俯视图。蓄电单体31例如使用双电层型电容器、锂离子二次电池及锂离子电容器等。从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蓄电容器50的相互平行的两边向相反方向上拉出有一对电极片33。图1B中示出图1A的单点划线1B-1B中的截面图。由2片层压薄膜50A、50B构成蓄电容器50。层压薄膜50A、50B例如使用铝层压薄膜。层压薄膜50A、50B夹住蓄电层叠体56并密封蓄电层叠体56。一个层压薄膜50B大致平坦,另一个层压薄膜50A反映蓄电层叠体56的形状而变形。将大致平坦的面称为“背面”,并将变形的面称为“腹面”。图1C中示出蓄电层叠体56的局部截面图。在正极集电体51的两面形成有正极用极化电极57,在负极集电 体52的两面形成有负极用极化电极58。正极集电体51及负极集电体52例如使用铝箔。正极用极化电极57例如通过将包含活性炭粒子混匀的粘合剂的浆料涂布于正极集电体51的表面后加热固定来形成。负极用极化电极58也以同样的方法形成。将正极集电体51与形成于其两面的极化电极57称为“正极板”,将负极集电体52及形成于其两面的极化电极58称为“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交替层叠。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配置有隔离物53。隔离物53例如使用纤维素纸。该纤维素纸中浸溃有电解液。电解液溶剂例如使用极化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及碳酸甲乙酯等。作为电解质(支持盐)使用季铵盐,例如SBPB4 (螺环联吡咯烷鎗四氟硼酸盐)。隔离物53防止正极用极化电极57与负极用极化电极58的短路、及正极集电体51与负极集电体52的短路。返回到图1B继续进行说明。图1B中省略隔离物53及极化电极57、58的记载。正极集电体51及负极集电体52具有分别从两者的重叠区域向相互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模块,具有:层叠的多个单体单元;及对所述单体单元的层叠结构施加层叠方向的压缩力的加压机构,各所述单体单元具有:蓄电单体;及支承所述蓄电单体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限制沿所述层叠方向邻接的所述框体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定位部具有如下结构: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所述框体彼此进行定位,且在通过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对所述层叠结构施加压缩力的状态下,留有所述框体彼此沿所述层叠方向进一步靠近的方向的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和也中条晃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