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889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其包括:框架;输送带,置放光学片;驱动机构,连接到上述框架,包含支撑上述输送带的多个可变滚轮;及移送机构,连接上述驱动机构的多个可变滚轮,促使上述多个可变滚轮沿着上述框架移动;上述光学片凭借上述输送带被移送到加载位置,上述移送机构让上述多个可变滚轮动作而使得上述输送带可变,加载位置上的可变滚轮一边朝相反于上述光学片移送方向的方向移动,一边卷下上述输送带而把上述光学片按原样向下置放在加载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了在IXD、PDP, LED等的显示用玻璃面板上加载光学片而移送光学片的输送带装置(CONVEYOR APPARATUS),该装置的移送机构让支持输送带的两端部的多个可变滚轮沿着框架移动,光学片凭借输送带被置放到加载位置时,移送机构让多个可变滚轮动作而使得输送带可变,加载位置上的可变滚轮一边朝相反于光学片移送方向的方向移动,一边卷下输送带而把光学片按原样向下置放在加载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玻璃面板上加载光学片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地发生光学片在其与玻璃面板的接触面打滑或刮削的现象,而且,还能防止因为上述现象导致光学片或玻璃面板或它们之间的接触面出现刮痕或划伤之类的损伤而得以大幅降低不良率并提高生产性,还能提升产品品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IXD、PDP、LED等的显示用玻璃面板上为了光线折射、反射、扩散而加载或层叠光学片并利用其光学性质导引光线。在此情况下,为了在玻璃面板上加载光学片而凭借输送带移送方试移送并加载光学片时,通常在输送带的下部,即加载位置配置玻璃面板,被上述输送带移送的光学片在加载位置由光学片的前端部朝下部方向下垂而与玻璃面板相接。在该状态下上述光学片被上述输送带推向前方而加载到玻璃面板,此时,在上述光学片与玻璃面板处于接触状态下光学片被推而使得光学片与玻璃面板的接触面在光学片移动时发生刮削,从而导致光学片与玻璃面板的接触面出现刮痕,亦即,出现划伤之类的损伤而降低广品品质或提闻广品不良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在移送光学片并加载到玻璃面板时能够防止光学片与玻璃面板的接触面发生刮削或打滑现象的现有问题而减少不良率并提高广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光学片凭借输送带被置放到加载位置时,移送机构让多个可变滚轮动作而使得输送带可变,加载位置上的可变滚轮一边朝相反于光学片移送方向的方向移动,一边卷下输送带而把光学片按原样向下置放在加载位置,从而在玻璃面板上加载光学片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地发生光学片在其与玻璃面板的接触面打滑或刮削的现象,而且,还能防止因为上述现象导致光学片或玻璃面板或它们之间的接触面出现刮痕或划伤之类的损伤而得以大幅降低不良率并提高生产性,还能提升产品品质,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以能够防止光学片被灰尘或杂质之类的污染物质污染地制作构成可变输送带装置的各零件,尤其是输送带由线(wire)或薄带形态的多个输送带构成以减少光学片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而大幅减少光学片的污染。更进一步地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光学片被加载到玻璃面板时驱动电机不动作,此时,连接到驱动电机的驱动滚轮则在和输送带之间的接触地点约束输送带而得以在光学片加载作业时把光学片按原样置放在加载位置,从而保障装置的动作可靠性。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在进行光学片的加载作业时转向滚轮在驱动滚轮转换输送带的方向而增加驱动滚轮与输送带的接触地点的接触面积,从而成倍地增强基于驱动滚轮的输送带约束力。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包括:框架;输送带,置放光学片;驱动机构,连接到上述框架,包含支撑上述输送带的多个可变滚轮;及移送机构,连接上述驱动机构的多个可变滚轮,促使上述多个可变滚轮沿着上述框架移动;上述光学片凭借上述输送带被移送到加载位置,上述移送机构让上述多个可变滚轮动作而使得上述输送带可变,加载位置上的可变滚轮一边朝相反于上述光学片移送方向的方向移动,一边卷下上述输送带而把上述光学片按原样向下置放在加载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移送机构包括:移送电机,连接到上述框架;多个导引器,配备在上述框架;多个导引构件,沿着上述各导引器移动,与上述多个可变滚轮连接;连接构件,把上述多个导引构件加以连接,与上述移送电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连接到上述框架;驱动滚轮,配备在上述框架并且与上述驱动电机连接;加载上述光学片时上述驱动电机处于静止状态并由上述驱动滚轮在接触地点约束上述输送带。 还具备有转向滚轮,其配备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框架并且邻接于上述驱动滚轮地排列,在上述驱动滚轮转换上述输送带的方向而增加上述驱动滚轮与输送带的接触地点处的接触面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在玻璃面板上加载光学片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地发生光学片在其与玻璃面板的接触面打滑或刮削的现象,而且,还能防止因为上述现象导致光学片或玻璃面板或它们之间的接触面出现刮痕或划伤之类的损伤而得以大幅降低不良率并提闻生广性,还能提升广品品质。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以能够防止光学片被灰尘或杂质之类的污染物质污染地制作构成可变输送带装置的各零件,尤其是输送带由线(wire)或薄带形态的多个输送带构成以减少光学片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而大幅减少光学片的污染。更进一步地说,本专利技术在光学片被加载到玻璃面板时驱动电机不动作,此时,连接到驱动电机的驱动滚轮则在和输送带的接触地点处约束输送带而得以在进行光学片的加载作业时把光学片按原样置放在加载位置,从而保障装置的动作可靠性。而且,本专利技术在进行光学片的加载作业时转向滚轮在驱动滚轮转换输送带的方向而增加驱动滚轮与输送带的接触地点的接触面积,从而成倍地增强基于驱动滚轮的输送带约束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图3与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的移送机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的光学片加载概念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的光学片移送概念图。图7与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斜视图、俯视图及仰视图。<主要图形标记的说明>S:光学片GP:玻璃面板G:隔离空间10:框架11:第一水平框架13:第二水平框架15:垂直框架17:装载框架 19:屏蔽件(screen)20:驱动机构21:输送带21A:上部输送带21B:下部输送带22A、22B:第一、第二可变滚轮24:驱动滚轮25:第一导引滚轮25a:转向滚轮26:第二导引滚轮30:移送机构32A、32B:第一、第二导引器34:第一导引构件34a:第一导引块34b:第一支持构件34c:第一接合构件34d:第一结合构件34e:支撑件35:第二导引构件35a:第二导引块35b:第二支持构件35c:第二接合构件35d:第二结合构件36:连接构件36a:连接轴36b:驱动滑轮36c:连动滑轮36d:驱动皮带36e:轴承滚轮37:导引棒38:导引板39:张力调节机构39a:调节螺栓39b:调节螺母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首先,结合图5与图6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方向基准,以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S移送方向为基准,移送方向侧定义为“前方”,与光学片S移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后方”。接着,本专利技术的移送装置指的是广义概念的移送装置,其包括层叠在IXD、PDP、LED等的显示用玻璃面板GP上而具备有光线折射、反射、扩散等光学特征的光学片S、或与其相似、或其它种类的
中不发生片S损伤或污染地层叠的移送装置。在此予以参考说明,虽然本专利技术以光学片为主要对象而把专利技术名称定为“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输送带,置放光学片;驱动机构,连接到上述框架,包含支撑上述输送带的多个可变滚轮;及移送机构,连接上述驱动机构的多个可变滚轮,促使上述多个可变滚轮沿着上述框架移动;上述光学片凭借上述输送带被移送到加载位置,上述移送机构让上述多个可变滚轮动作而使得上述输送带可变,加载位置上的可变滚轮一边朝相反于上述光学片移送方向的方向移动,一边卷下上述输送带而把上述光学片按原样向下置放在加载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日
申请(专利权)人:新世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