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2688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17:56
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是由黄柏、大黄、草乌、苦参等12味原料药制成巴布贴剂型或膏药剂型。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取白芷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性成分,残渣备用;其余原料药加水浸泡,将浸泡过的药物及白芷残渣混合加热提取两次,合并2次滤液,冷却,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将冰片和樟脑粉碎与干膏粉混合均匀为干膏粉原料;将干膏粉原料涂于基质上,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巴布贴剂或膏药。本发明专利技术作用温和,消肿止痛效果显著,定期使用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及软化新出现的痛风结节。使用方便,粘度适中,透气好,无刺激,不污染皮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中药制备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仅次于糖尿病的人类第二大代谢类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下肢关节,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被褥床单的覆盖,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渗液并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 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1%左右。目前,西医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者多采用秋水仙碱、消炎痛、布洛芬、炎痛喜康、奈普生及强的松等,但此类西药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病人往往不能耐受。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见于《素问 四时刺逆论》。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现代医家广泛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痛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显示了中医药对痛风具有抗炎、镇痛、降尿酸、防治复发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故有良好的应用和开 发前景。中药贴敷疗法由来已久,贴敷之药切近皮肤,能彻到肉里之中,也同样能将药之气味透过皮肤直到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与之合而为一,具有内外一贯之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在有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黄柏8-12 大黄8-12 草乌8-12 苦参12-18 白芷8_12 桃仁8_12 红花8-12 乳香8-12 没药8-12 当归8_12 冰片8_12 樟脑8_12。所述的药剂为巴布贴剂型或膏药剂型。所述的巴布贴的基质是由按重量百分比配基质原料:明胶:西黄芪胶:聚二乙醇400: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母: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l:4:8:10:6:6:12:0.5。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巴布贴剂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原料药粉碎成20-50目粗粉; (2)取白芷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性成分,残渣备用; (3)其余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为原料药重量的15倍; (4)将浸泡过的药物及白芷残渣混合加热提取I小时,得滤液1,残渣加8倍量水提取I小时,得滤液2,合并2次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干燥,粉碎,过80-120目筛,得干膏粉;将冰片和樟脑粉碎过80-120目筛,筛下物与干膏粉混合均匀为干膏粉原料; (5)按重量百分比配基质原料:明胶:西黄芪胶:聚二乙醇400: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母: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4:8:10:6:6:12:0.5 ; (6)制基质:基质原料明胶、西黄芪胶、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母、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加水溶胀,加热至溶解,加入聚二乙醇400和甘油混匀,于50°C炼合60min,均匀涂于无纺布上,切成0.15cmX5cmX7cm块,并在50°C烘2h,即得空白基质; (7)按重量百分比配料:空白基质:干膏粉原料:挥发性成分=73g:26g:7.69ml,将干膏粉原料和挥发性成分混合均匀,按传统方法均匀的涂布在100个空白基质上,成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巴布贴剂。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膏药剂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I)将原料药粉碎成20·-50目粗粉, (2 )取白芷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性成分,收集挥发性成分,残渣备用; (3)其余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为原料药的15倍; (4)将浸泡过的药物及白芷残渣混合加热提取I小时,得滤液1,残渣加8倍量水提取I小时,得滤液2,合并2次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浓缩,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干膏粉;将冰片、樟脑打粉放入干膏粉伴匀,为干膏粉原料; (5)按传统方法将干膏粉原料制为膏药。中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多倾向归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平素过食高粱厚味,湿热内蕴兼外感风邪,气血不能畅通热邪闭阻经脉而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病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日久化热,湿热闭阻经脉之故。通过“云南地区痛风发病学与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362例患者中以湿热蕴结证居多133例,占36.74%,其次为寒湿痹阻证59例占16.30%,再次为内寒外热证56例,占15.47%;湿热蕴结证,内寒外热证之和为189例,占52.21 %,二者多属痛风急性发作期。也证实湿热蕴结是该病的证候特点。因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是清除湿热。本专利技术是从清热燥湿,活血通络入手,重在清除湿热,畅通气血,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选用黄柏、大黄、草乌、苦参、白芷、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当归等12味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本专利技术作用温和,消肿止痛效果显著,定期使用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及软化新出现的痛风结节,可避免口服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损伤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器官,如心脏、神经、皮肤等的不良作用,并且使用方便,粘度适中,透气好,无刺激,不污染皮肤,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痛风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是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111399。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痛风贴组,60例和对照组即英太青凝胶组,30例,治疗组痛风贴由云南中医学院附属药厂按本专利技术生产,对照组英太青凝胶由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1101。痛风病诊断标准是采用现在普遍使用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痛风贴每日I贴贴于患处,治疗I周,英太青凝胶每日3次涂抹于患处,治疗I周。结果显示:治疗组60例中临床痊愈8例,占13.3%,显效32例,占53.3%,有效16例,占26.7%,总有效56例,占9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I例,占3.3%,显效10例,占33.3%,有效14例,占46.7%,总有效25例,83.3%,两组比较,痛风贴与英太青凝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均有改善作用,但痛风贴效果较英太青凝胶显著,0.01〈P〈0.05,尤其在消肿止痛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英太青凝胶,0.01〈P〈0.05或P〈0.01,痛风贴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总积分下降较英太青凝胶显著,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看痛风贴要略优于英太青凝胶。痛风贴一天一帖,持续时间长,应用方便,英太青需一日三次涂搽,给患者带来不便。动物药理实验结果显示:痛风贴和英太青凝胶均能明显抑制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热板法及压尾法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但痛风贴的镇痛作用稍强于英太青凝胶。病理结果显示了 MSU大鼠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黄柏?8?12????大黄8?12???草乌8?12???苦参12?18???白芷8?12???桃仁?8?12???????红花8?12????乳香8?12????没药8?12???当归8?12????冰片8?12????樟脑8?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云刘路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