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677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7 10:05
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5至20,芒硝20至35,乳香5至15,没药5至15,稀签草5至15,皂角刺5至15,土茯苓5至15。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药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制剂通过科学组方,采用中草药外用,利用各种药物的综合协同作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对人体无毒无害,无须煎煮,内病外治,直达病区,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
技术介绍
中医认为,痛风届“痹证”范畴,与“历节”、“白虎历节”等病证候相类。中医“痛风”之名始于《格致余论·痛风》。中医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灵枢·贼风》篇:“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内经》又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书中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取凉,或卧地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还指出“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按血”、“寒湿邪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等等,其后医家皆宗其说。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风痹》中又言:“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其在《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室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张景岳将痛风归为风痹,并认为其起病之因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塞下焦,外由湿邪袭人皮肉筋脉所致。清·张石顽在《张氏医通·痛风》中更明确指出“按痛风一证。《灵抠》谓之威风,《素问》谓之痹,《金匠》名之历节,后世更名曰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曰:“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则痛痹也”。清·林佩琴《类症治裁》则曰“痛风,痛痹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到痛,至夜更剧”。《医学入门》曰:“痛风,形怯瘦者,多内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日历节风,甚如虎咬,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龚廷贤在《万病因春》中又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搏、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从上述列举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观点有一定近似之处。临床上通常以缓解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为主要目的。急性关节炎发作时,主要消除尿酸盐诱发的炎症,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并以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使尿酸溶解。在疾病的缓解及防止痛风复发方面,以别嘌呤醇、立加利仙、丙磺舒等降尿酸,有一定的疗效。尽管西医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毒副作用较大。由于近年来患病情况有渐趋上升趋势,致使许多学者越来越重视痛风的治疗研究。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内服及病变部位手术治疗。1、内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的内服药如:消炎痛,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立加利仙等。内服药物治疗较为方便,3~7天即能迅速缓解症状。但内服药物存在对病灶的治疗效果不显著,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造成肝、肾、胃等功能损害的问题。2、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关节变形、痛风石、瘘管形成的患者,采取在病灶处进行切除的方法,但手术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不能彻底根除。此种治疗方法病人痛苦大,手术病变部位常迁延难愈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治疗费用高,易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轻痛风患者临床症状及减少复发,降低血尿酸水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提供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利用中药的配伍实现缓解疼痛及减少复发的目的。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5至20,芒硝20至35,乳香5至15,没药5至15,稀签草5至15,皂角刺5至15,土茯苓5至15。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10,芒硝30,乳香10,没药10,稀签草10,皂角刺10,土茯苓10。本专利技术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如酊剂、搽剂、喷剂或贴剂等;直接外用于患处,一日3~5次,每次适量涂搽患处,适当按摩,10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疗程。本专利技术为外用剂,严禁内服。本专利技术药材的药理药性及功效:生大黄: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脾经;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芒硝: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功效为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及消肿生肌的作用;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散瘀定痛及消肿生肌的作用;稀签草:性辛、苦,性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功效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主治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效为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本专利技术所述药方中生大黄性苦寒,主攻散实邪积滞,善走窜而力猛,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又可清热解毒消肿,为方中君药。芒硝性咸寒,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软坚散结为主效,此为臣药。乳香性辛温,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力强,没药性辛苦,善于活血消肿止痛,两药协同作用,消肿止痛更强;土茯苓性甘平,以除湿解毒为效,有效清除湿热毒邪,又通利关节,止肢节关隘之疼痛;稀签草性辛苦寒,能清热解毒祛风湿,善除肢体肿痛麻木,上述四味共为佐药。皂角刺性辛温,善通络走窜、托里祛邪,为使药。全方共达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本专利技术所述药方的药理及功效在于:本组合物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以达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制剂通过科学组方,采用中草药外用,利用各种药物的综合协同作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对人体无毒无害,无须煎煮,内病外治,直达病区,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特点。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按照份量计,称取生大黄10,芒硝30,乳香10,没药10,稀签草10,皂角刺10,土茯苓10,将上述原料药按常规制备工艺制成酊剂、搽剂、喷剂或贴剂,然后直接用于患处即可。例如搽剂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上述中草药粉碎成100目的细末,直接加60%的乙醇溶解,搅拌均匀,浸泡一周左右后过滤即得,每100克药材可制成1000毫升左右的溶液。用法用量:一日3~5次,每次适量涂搽患处,适当按摩,10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疗程。由于制药过程为是采用现有常规制备工艺,因此,专利技术人不对酊剂、喷剂或贴剂的制备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注意事项:a、酒精过敏者慎用,严禁内服。b、孕妇慎用,皮肤破损者禁用。c、若有沉淀请摇匀后使用。实施例2按照份量计,按照份量计,生大黄15,芒硝35,乳香15,没药15,稀签草15,皂角刺15,土茯苓15,将上述原料药按常规制备工艺制成酊剂、搽剂、喷剂或贴剂,然后直接用于患处即可。实施例3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5,芒硝20,乳香5,没药5,稀签草5,皂角刺5,土茯苓5,将上述原料药按常规制备工艺制成酊剂、搽剂、喷剂或贴剂,然后直接用于患处即可。实施例4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10,芒硝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其特征在于: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5至20,芒硝20至35,乳香5至15,没药5至15,稀签草5至15,皂角刺5至15,土茯苓5至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其特征在于: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生大黄5至20,芒硝20至35,乳香5至15,没药5至15,稀签草5至15,皂角刺5至15,土茯苓5至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用的痛风溶石方,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武开姚血明周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中医学院马武开姚血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