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21806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深冷空气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液氧泵和液氧回收设备,所述液氧泵的入口与外压缩空分设备冷箱内装有液氧的容器相连通,出口与液氧回收设备相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可以有效防止碳氢化合物在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聚集,降低因碳氢化合物在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聚集引起空分爆炸的风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深冷空气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中的有害杂质很多,对空分设备安全具有危险性的有害杂质主要包括:(I)堵塞组分:水、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2)可燃组分:甲烷、乙炔、乙稀、乙烷等其他碳氢化合物;(3)腐蚀性气体组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等。在空气分离过程中,碳氢化合物会随着空气液化进入下塔液空中,随后又随着液空进入上塔,最后聚集在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聚集在液氧中,容易引起装置爆炸,所以要对主冷凝蒸发器中碳氢化合物含量进行控制。大型外压缩空分设备是指氧气产量大于一万标方每小时,出冷箱压力低于2公斤,用户用氧压力高于2公斤时,需要设置氧气压缩机将氧气进一步增压使用的空分设备。一般包括常规外压缩空分和氧气自增压空分两种。目前防止碳氢化合物聚集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保持主冷凝蒸发器液氧连续排放,排放量等于大于1%氧气产量,习惯上称1%液氧排放。在常规外压缩空分流程中,加强主冷凝蒸发器液氧排放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设置液氧喷射蒸发器,1%液氧排放从主冷凝蒸发器排出后在液氧喷射蒸发器与出冷箱的低压氧气直接接触汽化作为产品一同送往用气点或氧压机;二是主冷凝蒸发器1%液氧排放直接排入残液蒸发器被蒸汽或压缩空气直接接触汽化并放散;三是主冷凝蒸发器1%液氧排放直接排入沙坑,靠自然蒸发排入大气;四是从主冷凝蒸发器抽取不少于1%氧产品的液氧作为液体产品送入贮槽。以上几种方法中,前三种适用液氧喷射蒸发器和残液蒸发器的方法多适用于中、小型空分装置,第四种抽取液体产品的多适用于大型及以上空分装置。在氧气自增压流程中,因主冷凝蒸发器中相当100%氧气产量的液·氧需要排进液氧蒸发器(或称氧增压器),主冷凝蒸发器的液氧安全得以保障,碳氢化合物的聚集转移到液氧蒸发器内,所以氧气自增压流程的1%液氧排放是从液氧蒸发器中排出,一般按规模也可采用上述几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采用此系统,可以有效防止碳氢化合物在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聚集,降低因碳氢化合物在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聚集引起空分爆炸的风险。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包括液氧泵和液氧回收设备,所述液氧泵的入口与外压缩空分设备冷箱内装有液氧的容器相连通,出口与液氧回收设备相连通。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氧气产品出冷箱压力彡0.2MPa,为常规外压缩空分或氧气自增压空分设备。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常规外压缩空分设备冷箱内由下塔、主冷凝蒸发器、上塔、主换热器组成,出冷箱氧气压力< 0.05MPa ;所述氧气自增压空分设备冷箱内由下塔、主冷凝蒸发器、上塔、主换热器和液氧蒸发器组成,出冷箱的氧气压力在0.05 0.2MPa。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液氧泵为柱塞式或离心式,液氧泵出口压力0.3MPa-3.5MPa,通过液氧泵加压可将液氧送入液氧忙槽中或送入主换热器、液氧汽化器中汽化。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装有液氧的容器为常规外压缩空分设备的主冷凝蒸发器或氧气自增压空分设备的液氧蒸发器。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液氧回收设备为液氧贮槽或液氧换热器。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液氧贮槽为真空粉末绝热贮槽或常压平底贮槽。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液氧换热器为含有液氧通道的主换热器或液氧汽化器;液氧在主换热器或液氧汽化器的液氧通道中被正流空气加热汽化、复热至常温,可作为中压氧气并入氧气管网或节流并入低压管网。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液氧汽化器由空气通道和液氧通道组成。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的主换热器由液氧通道、空气通道、膨胀空气通道及氧气、氮气、污氮气中至少一种返流气通道组成。`根据上述的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所述液氧蒸发器为浴式蒸发器,由至少一台板翅式换热器与一个铝制密闭容器组成;液氧蒸发器工作时,板翅式换热器浸没在液氧中。板翅式换热器由液氧通道和空气通道组成,空气通道通过板翅换热器上的封头由接管引至密闭容器外,液氧通道不设进液及集气封头,浸泡在液氧中。来自主换热器的饱和空气在空气通道内被液氧冷凝成液体进入下塔,同时液氧被加热汽化进入主换热器中复热至常温作为产品气送出,密闭容器上有液氧排放及氧气出口等管路。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一般适用于大型及以上空分装置,可以有效防止碳氢化合物在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聚集,降低因碳氢化合物在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聚集引起空分爆炸的风险。采用本系统后对液氧产品有需求的用户可以在液氧贮槽内储存液氧,对无需求的用户可以在不提取液氧产品的情况下,将主冷凝蒸发器或液氧蒸发器内1%液氧安全排放在被液氧泵加压到一定压力送入换热器中被空气加热汽化,碳氢化合物与液氧一同汽化并复热至常温可作为产品送出,同时空气被液氧冷却,回收了液氧排放到喷射蒸发器或残液蒸发器时液氧带走的冷量,可以降低空分装置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常规外压缩空分设备实施例一;图2为本技术应用于常规外压缩空分设备实施例二 ;图3为本技术应用于常规外压缩空分设备实施例三;图4为本技术应用于氧气自增压空分设备实施例四;图5为本技术应用于氧气自增压空分设备实施例五;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氧气自增压空分设备实施例六;图中虚线框为空分设备冷箱,Cl、下塔,C2、上塔,K1、主冷(主冷凝蒸发器),K2、液氧蒸发器,PU液氧泵,SV、液氧贮槽,E1、主换热器,E2、液氧汽化器,GA、空气管路,LA、液空管路,L0、液氧管路,G0、氧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由主冷凝蒸发器K1、下塔Cl、上塔C2、主换热器El组成的空分设备冷箱、液氧泵Pl和液氧贮槽SV组成,其中,冷箱内的下塔 Cl、主冷凝蒸发器Kl和上塔C2从下往上重叠布置,上塔C2中部通过设有控制阀的管线LA2连通下塔Cl下端,主换热器El下部的空气通道和氧气通道分别与下塔Cl下部、主冷凝蒸发器Kl上部相连,所述液氧泵Pl入口连通于主冷凝蒸发器Kl下部,出口通过设有控制阀的管线L03与液氧贮槽SV相连通。本实施例液氧贮槽为真空粉末绝热贮槽或常压平底贮槽。本实施例属于常规外压缩空分设备,主冷凝蒸发器Kl中1%液氧排放经液氧泵Pl加压经管线L03送入低温液氧贮槽SV中。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由主冷凝蒸发器K1、下塔Cl、上塔C2、主换热器El组成的空分冷箱、液氧泵Pl和液氧汽化器E2组成,其中,冷箱内的下塔Cl、主冷凝蒸发器Kl和上塔C2从下往上重叠布置,上塔C2中部通过设有控制阀的管线LA2连通下塔Cl下端,主换热器El下部的空气通道和氧气通道分别与下塔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压缩空分设备液氧碳氢化合物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氧泵和液氧回收设备,所述液氧泵的入口与外压缩空分设备冷箱内装有液氧的容器相连通,出口与液氧回收设备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代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开元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