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龙输送机和纤维素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1738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龙输送机,该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11)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第一推料杆(12),所述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入料口(11a),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1b),所述第一推料杆(12)包括旋转轴(12a)和环绕设置在该旋转轴(12a)上的第一螺旋叶片(12b),其中,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刮料件(13),该刮料件(13)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12b)的周缘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纤维素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系统。通过在绞龙输送机的壳体内设置刮料件可以将螺旋叶片和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物料打散,从而防止散状的物料在螺旋叶片和壳体之间堵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纤维素乙醇的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绞龙输送及和一种包括该绞龙输送机的纤维素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生产纤维素乙醇时,需要先对玉米秸杆、稻杆、麦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粉碎、漂洗、脱水等处理。然后利用进料皮带机将脱水后的粉碎物料送入绞龙输送机,绞龙输送机可以将粉碎的物料均匀地送入螺旋喂料器。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推料杆,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入料口,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推料杆包括旋转轴和环绕该旋转轴设置在该旋转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随着旋转轴的转动,螺旋叶片将从入料口进入的物料推送至出料口。但是,由于螺旋叶片的周缘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物料容易堵塞在螺旋叶片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发生堵料后阻碍推料杆的转动,严重时会烧毁绞龙输送机的驱动电机。因此,如何防止绞龙输送机中发生堵料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绞龙输送机和一种包括该绞龙输送机的纤维素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系统,所述绞龙输送机中不易发生堵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绞龙输送机,该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第一推料杆,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入料口,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推料杆包括旋转轴和环绕设置在该旋转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刮料件,该刮料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周缘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刮料件为板状,所述刮料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周缘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刮料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优选地,所述刮料件形成为三角形,所述刮料件的一条边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内表面上,与该一条边相对的顶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内表面上,所述刮料件上先接触物料的边朝向所述出料口倾斜。优选地,所述刮料件的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节距相同。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回料口,该回料口和所述入料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刮料件,和/或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回料口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所述刮料件。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纤维素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系统,该预处理系统包括进料皮带机、绞龙输送机、螺旋喂料器、酸液混合器和蒸煮管,所述进料皮带机的出口与所述绞龙输送机的入料口相对应,所述绞龙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螺旋喂料器的入口相对应,所述螺旋喂料器的出口与所述酸液混合器的入口相对应,所述酸液混合器的出口与所述蒸煮管的入口相对应,其中,所述绞龙输送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绞龙输送机。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料皮带机,该回料皮带机位于所述绞龙输送机的回料口下方。优选地,所述螺旋喂料器的螺旋压缩比为3.0至4.5。优选地,所述酸液混合器内的第二螺旋叶片的周缘与该酸液混合器的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直径的3%至15%。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螺旋推料器,该螺旋推料器的入口与所述蒸煮管的出口相通,所述螺旋推料器内设置有第二推料杆,该第二推料杆的轴线与所述蒸煮管的出口的轴线相垂直。通过在绞龙输送机的壳体内设置刮料件可以将螺旋叶片和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物料打散,从而防止散状的物料在螺旋叶片和壳体之间堵塞。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 型所述的绞龙输送机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纤维素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预处理系统中,蒸煮管和螺旋推料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绞龙输送机11壳体12第一推料杆13 刮料件20螺旋喂料器30 酸液混合器40蒸煮管50 进料皮带机60螺旋推料器61 第二推料杆70回料皮带80 漂洗机90脱水机Ila 入料口Ilb 出料口Ilc 回料口12a 旋转轴12b 第一螺旋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绞龙输送机的俯视图,在图1中所示的绞龙输送机中拆除了绞龙输送机的上盖板。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绞龙输送机,该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11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第一推料杆12,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入料口 11a,下部设置有出料口 11b,第一推料杆12包括旋转轴12a和环绕设置在该旋转轴12a上的第一螺旋叶片12b,其特征在于,壳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刮料件13,该刮料件13位于第一螺旋叶片12b的周缘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当所述绞龙输送机运行时,第一推料杆12的旋转轴12a转动,散状的物料从入料口 Ila进入壳体11内部,并在第一推料杆12的第一螺旋叶片12b的推动作用下朝向出料口 Ilb移动。由于第一螺旋叶片12b的周缘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刮料件13,当物料经过刮料件13时,可以将聚集在一起的物料打散,从而防止了物料在绞龙输送机中发生堵塞。在本技术中,对刮料件13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将第一螺旋叶片12b和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聚集的物料打散即可。例如,刮料件13可以具有柱状结构。刮料件13的端面固定在壳体11的内表面上,将经过刮料件13的物料打散开。为了提高刮料件13将物料打散的效率,优选地,刮料件13可以形成为为板状,刮料件13的下表面与第一螺旋叶片12b的周缘相接触。此处所述的“下表面”是指在使用状态下,刮料件13设置在绞龙输送机的上盖板(图1中未示出)和第一螺旋叶片12b之间时,刮料件13的下表面。通常,壳体11的截面形状为U形,为了防止刮料件13从壳体11上脱落,优选地,刮料件13连接在壳体11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即,刮料件13的两端均与壳体11连接。为了减小刮料件13将物料打散时物料所受到的阻力,刮料件13形成为三角形,刮料件13的一条边固定在 壳体11的一侧内表面上,与该一条边相对的顶点固定于壳体的另一侧内表面上,刮料件13上先接触物料的边朝向出料口 Ilb倾斜(在图1中,所述“先接触物料的边”为三角形左侧的边),如图1中所示。为了不妨碍物料的正常输送,优选地,刮料件13的固定在壳体11上的边的长度与第一螺旋叶片12b的螺旋节距相同。优选地,壳体11的下部可以设置有回料口 11c,该回料口 Ilc和入料口 Ila分别位于壳体11的两端。未从出料口 Ilb中流出的物料被第一推料杆12送至回料口 11c,回料口Ilc的下方设置有回料皮带机70,这将在下文中介绍。在本技术中,可以将刮料件13设置在壳体11的内表面的任何位置。优选地,可以将在壳体11上,入料口 Ila与出料口 Ilb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刮料件13,和/或出料口Ilb与回料口 Ilc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刮料件13。在入料口 Ila和出料口 Ilb之间设置刮料件13可以防止物料在入料口 Ila和出料口 Ilb之间发生堵塞,在回料口 Ilc和出料口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龙输送机,该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11)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第一推料杆(12),所述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入料口(11a),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1b),所述第一推料杆(12)包括旋转轴(12a)和环绕设置在该旋转轴(12a)上的第一螺旋叶片(12b),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刮料件(13),该刮料件(13)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12b)的周缘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国君李北刘文信袁敬伟魏拥辉尚贵臣于泳周群林海龙武国庆邓立康许克家杜伟彦高尚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